本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空有之争 指空宗与有宗的争论,一般特指中观派与唯识派的论争,从佛教思想的发展来看,又不仅限于此,而是贯穿于佛教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 印度佛教时期,空有之争表现在佛教内部各宗之间的互相论争,包括经部与有部、上座部与大众部、中观宗与有部、中观宗与唯识宗等,各部都互相指斥空有而表现为 空有之争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观宗与唯识宗的空有之争只存在于文本当中被广为传说与讨论,因为俱舍宗、三论宗、慈恩宗等都历时不长且影响有限,所以没有形成如印度佛教历史中宗派论争式的空有之争。事实上,影响着中国佛教发展的 空有之争 的主角是如来藏思想,但它并未与中观、唯识论争,而是将空有融摄在统一的脉络当中。 近现代以来,随着唯识学研究的盛行、三论宗典籍从日本传回、藏传中观学
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心。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做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无善趣的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若以出离心为发起(动机),或为出离心所摄持(掌握)。所做不论大小何种功德.就是布施一把粗糠,或经一日一夜受持一戒,都成为解脱生死的资粮。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求志证得无上菩提。学佛的人,若未发起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功德,或堕生死,或堕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这个人也不能算是大乘人。若发起了大菩提心,虽然没有其他功德。也可称为菩萨;所做任何善事,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在上士道中,修菩提心重要。清净心,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
本书根据 女众出家制度在中土的发展演变,从 史、社会史和女性史的角度探讨两晋南北朝出家女众的信仰、政治权力和社会观念的相互影响,进而以“女性出家”这一独特视角重新审视 中国化与化中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通过梳理 出家女众制度在中土确立的过程,揭示出家女众的信仰生活和女性职业修道制度对中土社会、政治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使我们既能了解女众出家制度传入的近三百年中出家女众的基本面貌,又能从信仰实践及其与政治、伦理等的互动等不同角度理解 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书后附录造像编年表、比丘尼名录等,为读者了解这一时期出家女众的整体状况提供了极大便利。
《 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所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是佛祖释迦牟尼所讲佛经以外*被称为 经 的著作。1300年前,六祖惠能悟到了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的究竟义理,发出了 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的号召,开创了南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的顿教法门,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五灯会元》记载: 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涅槃妙心 实相无相 的佛法究竟奥义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正因如此,无数人虽然读懂了《坛经》的文字
《东汉佛经词汇研究》由史光辉著,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著作。东汉是汉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该书以东汉佛经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价值。书中对东汉佛经词汇进行了全面分析,展现了其双音化程度高的特点。在词汇形成与演变方面,探讨了造词法和词义演变,如译音造词、改造等造词方式,以及“解脱”等词义的变化。同时,研究了新词新义,包括《汉语大词典》未收和释例晚收的新词,如“安调”“爱着”等,新义如“譬喻”“边臣”等的出现,丰富了汉语词汇。此外,还探讨了东汉佛经与汉语成语的关系,指出东汉佛经为汉语成语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素材,如“不可思议”“大慈大悲”等成语的源头可追溯至东汉。该书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关注 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深入了解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具有重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出世则有正见,入世则有正行。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
佛法不在庙里,也不在某个僧人处,而是在佛教经典里,在人的心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僧俗二众应该把学佛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这样,信仰才有根底,学佛才有落实的地方。幸福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佛经里处处是妙方,只要善于应用,幸福人生的愿望就可圆成。
观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 在书中,德宝法师开篇就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的觉察与呼吸的掌握,达到正念。按
如果说《金刚经》是一部登峰造极的内功心法,《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则是作家兼出版人郝明义花了二十年时间摸索《金刚经》的心得报告。有郝明义对自己的回顾,四十岁生日才“赫然发现”自己是牡羊座的郝明义,“归座认命”,决定改变自己的个性,开始寻找驯服激进牡羊的法门。他慢慢发现,原来所有驯羊的动机、基础与方法,都在《金刚经》里头。本书描绘他如何花了十多年时间和自己的“念头”挣扎,并且以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身份,说出他接触《金刚经》的经过与心得。郝先生挣扎了那么多年,看了那么多的书,走了那么多的路,又经历了那么多事,写出来的文字,除了个人经历,也是读书笔记。这些隽永的文字,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给寻找人生方向的人们一股正面的力量!最后,关于几部经典如何交叉使用,乃至于破解《金刚经》这部内功秘
《维摩诘经译注》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说无垢称经》等,是印度大乘佛教初期的重要经典之一,一般认为大概成书于公元一世纪时,代表了初期大乘的思想特征。本书所采用的《维摩诘经》版本,是由欧阳竞无、吕潋先生所编的《藏要》本,个别文字也参考了大正藏及经疏本。
佛都是世界三大 之一,约自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並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间, 和玄学结合起来,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 隋唐时期,中国 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多的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相宗,又称识宗,是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继承印度瑜珈派学说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成唯识论》是其依据的重要论著之一。“校释”对此书的名词、概念作了详尽的注释,并加有本段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