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佛陀传》 自从1991年在美国初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佛陀传》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入门书。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佛陀传》,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在《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中,一行禅师将指引你在工作的重压下磨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工作、业在平和喜乐中获得成功。 翻开《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在《与自己和解》中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金刚经》为大乘佛教重要经典,被视为六百卷大般若经之精华,在汉地流传广泛。此经自译出后,凡解经注疏者不下百数,其中不乏慧解独特、阐发精到这。迨民国大善知识江味农居士本讲义出,教内各宗派,则无不啧啧赞叹,咸推上乘。讲义深器般若精神,广援诸大乘要典,释经申义,见解卓尔。如以此经为至圆至顿教,俨然有别于历史上天台、贤首诸宗的教判。高屋建瓴,进而对禅宗、净土的点评,也无不切中肯綮,要言不繁。至于就经中字句的解读、点断的处理等,在在可见出其身后的功力与灵动的心智。更难得的是,作者有解有修,观照的妙用与义理的发扬双管齐下,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无所保留地和盘托出,使人时时处处有受益匪浅之感。诚如民国另一位大居士夏古农所谓,展斯卷, 不啻读余经十百部边 。
大圆满法是佛法中的精髓,犹如无价之摩尼宝,是超越轮回涅槃的究竟之法,而大圆满前行则为其登堂入室之阶梯。其内容是以吉美林巴大师所作的 不共前行 ,和他的弟子多竹钦一世所撰写的 共同前行 ,两大主轴合而为《大圆满龙钦宁体能显遍知妙道前行仪轨》,也就是通称的《大圆满前行》。大成就者巴祖仁波切为利益后世行者,特别阐述 大圆满前行 ,而成《普贤上师言教集》,作者即根据此《普贤上师言教集》及宜阔嘉扎仁波切的释义而讲述,于一九九六年完成初稿,后又参考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备忘录》等前行释论及资料,形成较完整之论述。
《景德传灯录》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之禅宗灯史。其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灯法系。此书编成之后,道原诣阙奉进,真宗命杨亿等人加以刊定,并敕准编入大藏流通,故《景德传灯录》在宋、元、明各代流行极广,对佛教界文坛俱有甚深之影响。禅师常云之一千七百则公案即指此书而言,而在文人诗歌中, 读《传灯》 几成参禅之同义语。此书在日本五山时代即有刊刻,在韩国则有高丽朝刻本,近代又有日语、韩语全译本。上世纪,此书又流传至欧美,现有多个英文的全译本与摘译本。由此足见此书流行之广、影响之巨、价值巨大。
《佛家逻辑通论》初版于1996 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因明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下篇是对因明基本典籍的讲解和提要。本书讲清了并严格论证了陈那新因明三支作法的论证种类,恰当地评价了陈那和法称在佛家逻辑发展史上的不同地位,纠正国内外名著以法称因明代替陈那因明的错误传统。此外,现代因明研究部分填补了空白,对评述近五十年的因明研究有借鉴作用。问世以来,本书一直是因明研究的重要参考。此次修订仍以原书为框架,旧瓶裝新酒。既保留初创时期的风貌,又将作者多年来所撰连珠体的六本因明专著中的新材料、新论证、新思想统统收拢起来,补充到相关部分。
本书是佛教逻辑即因明名著《因明正理门论》(简称《理门论》,印度陈那造,唐代玄奘译)的通俗讲解和研究。本书是《佛家逻辑通论》的姊妹篇。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门论》研究。内容包括:《理门论》的文句大意、体系结构,陈那因明必*书及研读方法,陈那、法称因明逻辑体系之比较等。下篇为《理门论》原文直解(今注今译)。本书旁征博引,资料丰富,立论独到,讲解透辟。本书初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修订本由中华书局于2008年出版。本次再修订,吸收了作者近十多年来的新成果,也借鉴了他人的新发现。本次修订增补了《理门论题解》,还将分章节并由汤铭钧博士标点以及校订过的《理门论》全文,置于本书后部,可为传习和研究者提供方便。 本书是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玄奘因明典籍整理与研究 系列成果之三。
本书为学术辑刊《梵学》(Studia Indica)第一辑。《梵学》于2021年由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筹备,以印度学、佛教学为主要领域,兼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的古代与近现代研究。分上下卷,上卷为中文论文,下卷为英文论文。本书最前列有《段晴教授著作目录》,另外收入了《梵藏汉〈圆满譬喻经〉 新发现钢和泰任教北大时的梵语教材手稿》《勃延仰的行迹 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于阗语文书为中心》《汉语文书中的于阗语人名 杰谢居民的新集合》《龙树的生平与传说 材料与研究汇评》等多篇学术论文。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 金陵本 ;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 藏要本 。 唯识学丛书 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 藏要本 的则用 金陵本 。 唯识学所宗 经 主要有六部:《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译)、《阿毗达磨经》(未译)、《厚严经》(一般认为与《大乘密严经》同本)。其中,两部经未有汉译本,而《华严经》规模太大不便收入,现将另外三部经合刊,名以《唯识所依经三种合刊》。
本书是一部历史地理研究著作,系统地研究佛教对于古代中国知识界在本土地理及域外地理的认知方面的影响过程和地理知识建构过程,是佛教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论题。本书稿以汉唐佛教对中国佛教地理格局的影响与建构过程为中心,力求考证佛教地理知识的来源、地理空间结构系统的特征,以及整合中国空间的方法,理清佛教传播地理格局的建构过程,以及对社区宗教景观形成的影响,并尝试建立佛教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信仰层面佛教的研究是当前中国佛教研究薄弱点,《中国佛教仪式研究 以斋供仪式为中心》追根溯源,对中国古代宋以下的仪轨佛教进行全面考察,可以说是中国关于佛教仪式的*部专门研究著作,可谓在以讲思想研究为主的中国佛教研究界,打开一个新局面。本书在将佛教仪式分为修持仪式和斋供仪式的基础上,结合调查资料,挖掘佛藏经律、敦煌遗书、俄藏黑水城遗书以及传世佛教仪轨文本中相关材料,通过将道安三例、唱导、水陆法会、预修斋供等放在斋僧平台之上进行考察,研究中国佛教斋供仪式的起源、组成、核心内容、分类和程序、*有代表性的斋供仪式和宋代以后影响*深远的斋供仪式,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开拓了中国佛教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佛教仪式无疑融合了印度、中亚佛教的基本形式,在本土化、地域化的长期进程中,寄托着中国信众
从现代心理学和佛法的双重视角,对古今中外各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有关心灵的学说,作了一番现代整合,忠实地浓缩了佛法的精华,作出使现代人容易明白的诠释。既有深刻的理论论证,又有治理自心、完善人格,乃至明心见性,获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的具体技术。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学术力作,是佛教心理学的教科书。
本书被公认为是有关玄奘生平之著作的杰作,是了解和研究玄奘大师的书。杨廷福先生自述: 这部年谱属笔于一九五九年,笔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于一九六五年。十年浩劫,幸存天壤。 本书体例:每一年(600 664)下分 谱主事略 和 有关人物与大事 ;文献、注释等,采用小字夹注的形式。本书不仅对玄奘大师的求学、西行、翻译、讲学、师承、学问等进行了极为严谨的考证,并且将同时代及之前的中国佛教各学派与玄奘大师的佛教事业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性论述。
《瑜伽师地论》100卷。弥勒讲,无著记,略称《瑜伽论》,收于《大正藏》第30册。系印度大乘佛教两大学派中瑜伽行派的基础性论书,也是中国法相宗*重要的典籍,为佛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称为佛教思想的一大宝库,其丰厚深刻又别具一格的智慧凝聚,为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写了非常灿烂的一页,至今依然在世界范围内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该书主要内容是记录作者听闻弥勒自兜率天下降至中印度阿踰陀国某讲堂说法的经过,其中详细叙述了瑜伽行的观法,系统论释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的性质和禅观渐次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禅观的各种果位。以分析名相有无开始,*后加以排斥,认为六识所依的客观对象是人们根本 心识即阿赖耶识所假现的,只有远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等对立的观念,才能悟入中道实相,获得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 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之一是为了扶正当时禅宗的弊病。释延寿提出学佛的重要问题,邀请禅门各宗长老一起讨论,并且将解答归纳
本书是中国*部日本佛教通史专著,结合日本社会历史背景对佛教在日本的初传、民族化过程及其对日本历次文化的深远影响作了系统的考察,对在日本佛教和传统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真宗、临济宗、曹洞宗、日莲宗等宗派和日本近现代的佛教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重视阐释中日两国佛教亲缘关系和介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历代重要佛教制度,并且论述日本原有的神道教与佛教互相影响、吸收的关系等。本书可为从事日本历史、文化、宗教研究者和对中日文化关系感兴趣者提供参考。
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门的书,请考虑选择本书,你是不会失望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的成见,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 如果你是佛,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 不论是佛或非佛,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本书是对《大方等大集经》的研究著作。 *部分探讨《大集经》原本与译本的文献特点,对藏、汉译《大集经》的翻译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说明文本演变的内在源流,以及翻译转换中藏、汉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利用后代论书对《大集经》经文的引用,就其中重要佛教思想进行分析,把握《大集经》在勾连中观唯识、贯通显密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对基础研究材料的甄别处理,即对《大集经》部分梵文残叶和被引文句的梵、藏、汉三文对勘。通过对勘,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异质文化在交流、融合过程中的互动,尤其是中国人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融合在佛经翻译中的表现,另一方面对藏、汉语言的研究也有裨益。
本书为《大藏经》小乘律藏和大乘律藏的解说。全藏分为《小乘律传译部》《小乘律诠释部》《大乘律传译部》《大乘律诠释部》四大部,共收录佛典二百十部九百六十六卷。此类典籍叙述佛教的戒制度,是佛门的纲纪,入道的基阶。其中收有:印度部派佛教中法藏部、化地部、大众部、说一切有部、南传上座部、犊子部、正量部、饮光部和未详部派所传的各种律典,如广律(各部派依奉的根本律典)、戒本(说戒时使用的戒条文本)、羯磨法(僧团议决僧事的作法)、律论(广律的解释)和小乘杂律经(成仪律相的叙说);汉译大乘律中各种菩萨戒经、大乘杂律经和大乘忏悔法;汉地律宗撰述和其他大小乘戒律阐释书等。
为纪念赵朴初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民宗委、国家宗教局、民进中央和中国佛教协会编辑的《赵朴初文集》已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赵朴初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赵朴初文集》比较全面地收集了赵朴初一生的重要著述,反映了他在各个时期的主要活动,体现了他一生中的主要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天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主党派工作和宗教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