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揭示》是安萨里论述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在书中,安萨里基于他对 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方法,用111章篇幅,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如论敬畏真主、论爱、论忏悔、论克制私欲、论信托、论孝顺父母、论天课与吝啬、论死亡、论现世、论知足、论感恩、论骄傲、论禁止虐待孤儿、论施舍、论礼拜等。安萨里在阐述“敬主与爱人、向善与避恶、孝亲与近邻、济贫与扶危、知足与感恩”等伦理思想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探究了伦理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与教育、伦理与自然等的关系,由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根本所在,并透过伦理层面阐述了穆斯林的 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该书展现的伊斯兰
......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哲学重要的伦理学经典著作之一,亦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中心模式。《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人文大讲堂)》的目的是要解释《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主要概念、论证、学说,展现它在希腊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并介绍它对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帮助读者深化对亚里士多德这一伟大经典的理解,并促进德性伦理学的研究。《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人文大讲堂)》适合哲学专业研究者,以及对伦理学和人的德性养成等具有建设性思考的读者。
无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寄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我知道,说易做难,尤其在巨大的不公体制面前要求自己做个公正的人,需要极大的自信和勇气,同时必须承受无数不可知的风险。但我们还记得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如何论爱吗?“人一旦爱,遂极脆弱:世间没有所谓爱恋之中却同时思量应否去爱之事。就是如此。伤得最少的爱,不是的爱。当我们爱,就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罗尔斯是说,决心做个公正的人,就像投入爱情一样,路途中总有可能会受伤,但我们不会因为爱的风险太大而放弃去爱。为什么?因为公正和爱,是我
这是一本介绍逻辑学基本原理和技巧的书。本书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和主要形式,这些看似枯燥难懂的内容,却被作者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得明明白白。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对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本书都有切实的帮助。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
道在天地问,始也惟圣人能通之,故图、书后而卦象生,于以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以为创也,其实因也。孔子赞《易》知卦象之本于图、书,故于《大传》具明之。创教始以为河图授裁,蒙因之而画卦;洛书赐禹,禹因之而演《范人歧而二之,其说显戾于圣人,孟坚则知其相为经纬表里也,然亦不能言其详。婺源江慎修先生,著书满家,晚尤嗜《易》,搜择古今参以己见,撰《河洛精蕴》一编,凡九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论图书、卦画之原,先天后天之理,著策变占之法,为河洛之精;外篇论图书、卦画所包函,旁推交通,为河洛之蕴。自谓为先儒拾遗补缺。宣州黄子云甫,校而寿诸梓。余惟《宋·志》说《易》之书,多至二百十三,其能发挥精蕴,间亦有人而按部以求,存者无几,且易理广大悉备,家自为书,人自为说,前之自信为得其精者,久之或又目以
一般来说,中国艺术固然不同于西方那种细致模拟有限现实场景、故事的“再现”性的古典作品,也同样少有西方近代那种以强烈个性情感抒发为特征的“表现”性的作品。相对来说,中国作品中个性情感一般很不突出,大都是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它的情感表现中有比较具体和具象的自然的社会的再现内容,而它的这种再现具体现实又不离开情感的表达,这两者经常混同交融,合为一体。所以,华夏文艺及美学既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陶冶性情”,即塑造情感,其根源则仍在这以“乐从和”为准则的远古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