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当代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是伊斯兰世界日渐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文化思潮,该思潮的勃兴与发展,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重建富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努力?br/ 丁俊*的《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在追溯和考察有关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了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简要介绍了该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重要研究机构与学术活动,评析了该思潮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伊斯兰世界政治改革、社会变革、宗教维新以及文化创新与文明重构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并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就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正和谐之道作了相应的比照分析,认为蕴含于东方文明中的中正、中和之道,对于应对和化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
《心灵的揭示》是安萨里论述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在书中,安萨里基于他对 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方法,用111章篇幅,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如论敬畏真主、论爱、论忏悔、论克制私欲、论信托、论孝顺父母、论天课与吝啬、论死亡、论现世、论知足、论感恩、论骄傲、论禁止虐待孤儿、论施舍、论礼拜等。安萨里在阐述“敬主与爱人、向善与避恶、孝亲与近邻、济贫与扶危、知足与感恩”等伦理思想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探究了伦理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与教育、伦理与自然等的关系,由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根本所在,并透过伦理层面阐述了穆斯林的 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该书展现的伊斯兰
无
西绪福斯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是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当加缪这样看这个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时,存在主义的哲学之眼就进入了那个古代的神话。西绪福斯受到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他要下山重新推巨石上山,如此周而复始。加缪认为西绪福斯是个荒诞的英雄,他以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看似没有效果的事业,但他对生命的激情和对神的蔑视使自己变得无比强大,从而超过命运的摆布。加缪从这个神话故事中,看到了人生的荒诞宿命,他试图通过思辨澄清荒诞对人的意义。他认为,人需要在理性与非理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 为什么 ,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毋庸质疑? 对于经典和历史,历代的统治者们大多都有着一套套高明的剪辑和宣传功夫,他们是很会用真话来说谎的,而不上当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 还要记住: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哦,你掌握的资讯越丰富,也就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可不仅仅是把历史和典籍做了些通俗化的说明而已
“9?11”以来,宗教问题正因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引起人们关注。作为人类社会千百年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宗教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以及国家关系。世界安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影响作用。当今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宗教对各国政局和世界安全产生着什么影响?宗教分歧与现有的国际冲突有什么关系?宗教冲突的继续是否说明了“文明冲突”的存在?本书汇集了国内著名宗教学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学者撰写的专稿,将对这些困扰着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复杂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
这个读本是《存在与时间》的改写本,是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普通读者就能贯通阅读的本子。 《存在与时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现在这个读本期望用明达简练的中文来理清原著晦涩芜杂的思路与言路,以减少中文读者的阅读困难。
经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开创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之源,是整个文明社会的精神支柱。在当今读书界与出版界出版的“重读经典”的呼唤声中,上海古籍出版社顺应时代需求,约请专家学者撰写一套“经典解读丛书”。每本著作由三大块组成:背景辞典;原著助读,包括基本概念与范畴解读与文本赏析;原著选(全)编,内容有原文、注释与翻译,本丛书的特点是形式独特、新颖,阐发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丰富的现实意涵,适合各种读者阅读。本书中,作者既有对庄子思想平实又中性的介绍,又有他多年从事先秦哲学思想研究所积累的独特见解,许多观点即不妄断又富启发性。庄子的思想浸透了生命的情感,应该借助感性的语言来叙述。我们在开始撰写“原著助读”时,也有这样的意愿,但天赋不够,只努力到如此。庄子是
文艺复兴时期的柏拉图主义者斐奇诺是首位将毕生献给世界精神和世界灵魂的大师,对于促进近代欧洲相对完整而丰富的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斐奇诺功不可没。《灵魂?爱?上帝——柏拉图“斐奇诺神学”研究》是部完整介绍斐奇诺生平和思想的著作。斐奇诺对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完成《柏拉图全集》的翻译之后,为了敉平基督教与柏拉图之间的沟壑,斐奇诺又撰写了《柏拉图神学》这部巨著。“上帝和存在的等级”、“灵魂不朽性证明”和“‘柏拉图式的爱’的力量”是柏拉图神学的要义之所在,也是本书重点讨论的问题。
本书是中国大陆部系统探讨易学和佛教关系问题的专著。全书考证严谨,颇多新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本书从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在大量的手资料征引基础上,观照易学和佛教的“会通”关系,指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一开始就走上易、佛互相影响,激扬发明的道路,表现出易道相通的文化特征。从根本上说,本来是外来文化的佛教,只有实现与易道的结合,才有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这种易、佛的互动影响,境界高远,瑰丽多姿,鲜明地凸现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作者文字功底深湛,语言清丽优雅,本书作为学术著作,同时具有较强的欣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