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力量发动的复兴伊斯兰信仰、文化、政治理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社会运动。奥斯曼帝国教俗合一的历史传统、官方与民间宗教的二元并立,凯末尔政权均质化的现代化建构和中心与边缘的文化断裂构成伊斯兰复兴的背景。伊斯兰教育、传媒、知识阶层的兴起,苏非教团和新苏非主义运动的活跃,构成伊斯兰文化复兴;民族拯救党、繁荣党参与主导国家政权,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实践构成政治伊斯兰复兴。土耳其伊斯兰复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官方与民间、精英与民众的权力博弈,促进民主化进步。土耳其的个案说明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现代化探索过程构成现实动因,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其核心特征,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其经济保障,中东剧变的现实处境使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人体、人性、人情立即就受到成人的养护和塑造,然后就被打上种种的印记……其间,幼童感知了什么?思索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发了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的热忱探究。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的命题是:幼童与生俱来就有运用哲学的能力,“他们早就喜欢提出哲理性的问题,还要做哲理性的评论,比十三、四岁的孩子做的更多。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政治观为指导,运用宗教学基本原理,对7~19世纪初中东地区伊斯兰教什叶派政治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书重点分析了什叶派三大支派即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宰德派的形成和演变,系统论述了三大支派教理中蕴含的传统政治思想内涵及其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本书高度概括和论述了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的共性和特征,包括其主要思想来源、思想内涵和特征、政教关系思想发展趋势等。因此,本书对于深入理解和认识什叶派政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什叶派的政治活力以及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人体、人性、人情立即就受到成人的养护和塑造,然后就被打上种种的印记……其间,幼童感知了什么?思索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发了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的热忱探究。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的命题是:幼童与生俱来就有运用哲学的能力,“他们早就喜欢提出哲理性的问题,还要做哲理性的评论,比十三、四岁的孩子做的更多。
激进主义一直是一股穆斯林世界的破坏性力量,成为伊斯兰教的肘腋之患,流毒千余年,今后还要和我们如影随形地伴生下去。鉴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梳理漫长的穆斯林激进主义历史演进轨迹,探寻其背后实现不同时代传承的激进理论家和践行家的言行,目的不是渲染激进思想及其行为,而是力求提供一份能够正确把脉激进势力历史发展趋势的资料,让政府和社会了解这段激进历史,并以史为鉴,找到同激进势力作斗争的坚定信念和智慧,*终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局和世界和平添砖加瓦。
《藏传佛教神秘文化——密宗》对藏传佛教及其密教的历史渊源、各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教义和修持仪规的特色进行了概要而通俗的叙述,并对在藏传佛教影响下形成的一些文化习俗和建筑、艺术作了生动的饶有趣味的介绍。
海德格尔是20世纪重要也是有争议的哲学家之一,他在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有所,直接追问人的生存状态这一核心命题。《存在与时间》一书是海德格尔哲学观系统的表述,也直接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迄今为止,此书也是影响的哲学著作之一。本书是对《存在与时间》一书的导读,在海德格尔生平与写作的背景下,作者提取其哲学观念中为关键的概念入手,逐节对《存在与时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进而把握了海氏宏大而晦涩的哲学理念。与原著艰涩烦杂相比,本书简洁明了,成为理解海德格尔及其代表作的工具书,对哲学和文化理论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本书收选的三篇柏拉图对话:“申辩篇”“克里同篇”和“斐多篇”——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在审判时、入狱后和服刑前的经历。这三篇完整地展现了甘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对自我、对人生价值、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让我们在领略他光辉独具的人格与思想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腊人是如何将哲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宗教艺术 系列图文并茂,以大量精美图片,反映中国五大宗教艺术的起源、风格特征、艺术价值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诸多方面内容,向中外读者介绍中国宗教各方面的知识,使其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穆斯林分布在全国各地,生活环境丰富多样。他们在坚持伊斯兰原有风貌的同时,又融入了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丰富,逐渐形成了中国伊斯兰艺术传统,既体现了伊斯兰的精神,也凝聚了中华艺术文化骨风。中国伊斯兰艺术是伊斯兰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书从中国清真寺建筑及装饰艺术,道堂、拱北、麻扎与王陵,书法、经书与瓷器以及仪式等四个方面介绍中国伊斯兰教艺术的发展情况。 Distributed all over the country,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Chinese Muslims have developed their unique
“近代”这一概念,本来是局部地区性的欧洲的概念,至多不过是他们欧洲内部对旧时代进行自我讴歌时使用的概念。可是,随着欧洲不断将其自身膨胀至与整个世界同等大小,“近代”这一概念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化身成为一个世界性概念,到这时,“近代”一词甚至成了证明欧洲在世界史上的优越地位的标志。亚洲对此的表现则是或抵抗或屈服、或赞美或追随,而最终的结果都是接受了这个概念。由于经历过如此的过程,所以对于亚洲来说,“近代”一词不得不成为一个包含多种的概念。 《沟口雄三著作集: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的意图就在于要从这些无奈之走向自由。即:对欧洲既不是抵抗也不是追随。如果是已经接受了“近代”这个概念,那么索性就使其在亚洲实现本土化。亚洲与欧洲原本就“体质”迥异,但如果要在这样一个与欧洲异质的
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中的沧海一粟。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这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意识,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谦虚或骄傲,诚实或虚伪,勤劳或懒惰,坚强或懦弱,果断或犹豫等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大师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