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在哲学和神学上影响人类文明1600多年。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信仰归宿可以说代表了一代希罗人文知识分子的选择。他所确立的“信仰寻求理解”的认识论路线成为西方古典文明的标记。在他之后的一代代思想者不断从他的思想寻找灵感,不论神学,更正教神学还是启蒙哲学甚至当代的存在主义, 都从他那里寻找精神资源,他是西方文明里绕不过去的一个根基性人物。 作为现代文化人,无论你的思想路径如何,你已在有意无意中被他影响。 本书收入的两篇是奥古斯丁人论(Doctrine of Man)的代表作。《论自由意志》探讨恶的来源和人的自由意志问题。《论本性与恩典》探讨人的全然败坏与上帝的全然恩典。二文奠定了奥氏对人的本性探讨的基本思路,成为西方性恶论的经典阐释。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印度哲学家奥修所讲的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奥修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事实上,在进入“道”的世界里,奥修出自完美智慧的洞见本来就很少有人能够跟他相比的。透过奥修的讲述读者可以对老子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有更清新的看法,把自己带领到心灵追求的境界。
印度瑜伽大师专门写给中国瑜珈爱好者的一本瑜伽启蒙书。作者指出,虽然瑜珈已经普及到中国,但大多数流行的瑜珈观念都是片面或错误的。 在书中,作者结合自己修习瑜珈20余年的体会告诉读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瑜珈?瑜珈的各种体位有什么意义?业报、轮回等概念在瑜珈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层次瑜珈能给人怎样的快乐?怎样才能直接到达层次的瑜珈……等问题。 相信对于所有对瑜珈感兴趣的人,本书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心灵读本。
人一生的成长,犹如蝉蜕,只有勇于舍去身上那看似无比重要的壳,才能脱胎換骨,长出一双能让人生飞翔的翅膀。 而人很大的痛苦,在于不愿失去。対于已失去的,永近都在杯念、悔恨,放不下过去,折磨现在的自己。求不得是苫,得而复失更苦,想要紧紧抓住,却失去得更快更多…… 如何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你的美好人生?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杰克?康菲尓徳告诉我们: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会做减法的述程——減去无用的欲望、 累赘的习性、杂乱的心念。简单的心性,オ能过好复杂的人生。
永嘉禅是唐朝高僧永嘉大师所实践证悟和弘扬,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的禅法。永嘉禅集中了如来清净禅和南宗顿悟禅的特点,使教理的学习能够落实在观心实践当中,也能够使顿悟自心的禅法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出来。此法有理路可依循,此道无踪迹可执著。廓然透彻,万法皆显。 本书共分两编:上编为《止观入门》,共分十三章,系统介绍了天台止观的基础训练和世间禅法的禅修境界,有助于学人依理观修,层层递进,体验安心,练习禅定,了解平凡生命内在境界的丰富多彩。下编为《禅修要义》,共分十一章,按照明代幽溪传灯大师重编的《永嘉禅宗集》整合原著和修行次第的需要,从修行入门、发心学习,落实于自己身心之中,明了学佛的次第,了解佛法的权巧方便和究竟真实之法,再详细介绍了大乘佛法的禅修理论和方法,最后叙述了观心证悟的
本书是美国著名易学大师韩易教授积三十余年实践、教学、深思、顿悟的经验而来。 为避免学生或读者学习《易经》入门时的盲然和大量的死记硬背,韩易教授创造性的将《易经》的卦序重新组合,而后用两位数字标注六十四卦;并给出一张《大易智慧预测表》和大量的教学实例来为读者构建《易经》的入门门径,韩易教授谓之为:“人生处世经验与《易经》象、数、理、占五位一体的智慧结晶。” 韩易大师坚定地认为《易经》的经文是体,预测算卦是用,体用不能分离。为避免单纯的将《易经》当成哲学经典去研究,从而鄙视算卦或单纯将《易经》当成算卦书,而不究学理,韩易大师始终游走于学术与江湖之间。
在庄子“得鱼而忘筌”的书写要求下,本书按照庄子的三言(重言-寓言-卮言)来回应庄子的思想,因而这里的写作有着庄子式的虚拟对话,有着汉代墓葬文物上云纹般的密写术,有着中国书法绘画的心印,有着对柏拉图、《》、维特根斯坦以及海德洛尔的戏仿与改写,有着对文学与哲学、文字与图像、经典文本解释与个体生命事件之间交错的双重解构式书写,这是创发的解释和变异的书写。作为一部思想严格的哲学书,从“ 余”这个词出发,作者揭示了汉语思想与中国文化生命的秘密:总是通过留有“余地”以及对“剩余生命”的征用来滋生生活世界的幻像。而面对我们这个时代“无余”的境况,作者把“余”这个抽象的概念生命化与个体化,“余”即最为善化的“鱼“,也可以变异为任何的可能事物,直到变异为西方神论中被拯救的“剩余者”与“弥赛亚”的
这些是我曾经参加过的、的三次访谈。访谈内容讨论的是我刚刚发表的作品。无疑,就我的对话者和我自己而言,它们形成了一种积极解释的姿态。这种对我所“从事”的研究的解读不仅已经定型,而且这时了:因为我的工作并未停止,所以它不再专属于我。这种情形也可供人读解。它的事实、内容和陈述形式方面支配了这些交流。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做出任何修改了。
该套丛书引进自英国IconBooksLtd.。此次引进的11种,大致分为常识性概念类,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运动类如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经验主义,进化论;人物类,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专门学科类,如如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丛书作者大多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是相关领域比较轻松的入门读物。
《男性气概》被称为研究男性气概的专著,博采科学、文学和哲学论述,考察了男性气概的多种层面,从粗鲁到暴虐,从骄傲自大到老谋深算,兼及它在不同的历史名人身上的表现,以至女权主义运动对它的重新诠释。 男性气概,主要见于男性,恶男与绅士均可具备,亦常与偏激、无理性和野心联系在一起。我们的 性别中立社会 不喜欢这种东西,却又无法摆脱它。
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有言:“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自它诞生起,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便深入其各个层面,禅宗本身亦成为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派别。然而由于文化的断层,很多现代读者对禅并不了解,对其不离当下、不离自心的可实践性亦缺乏体认和受用。
本书定名为《四柱命理正源》,是因近年来出版的命理著作中虚假理论、创新理论太多,这些未经大量实践检验的、离传统经典理论相差甚远的创新理论漫延于易界,导致大量易学爱好者们感到思路混乱、无所适从,不少易友开始对传统命理理论体系产生怀疑,有的易友甚至认为,在四柱中找用神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不找用神照样可以断事。还有的易友干脆放弃传统的取用神方法,直接改学盲派命理了,并认为命学精华都在盲派命理体系中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国内近些年来所出版的命理著作中,绝大多数的立论、观点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著作内容的普遍特点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弄懂“用神”是怎么回事,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传统经典命理学术体系中的本原思想精神表达出来。加之有些以商业炒作为目的的蓄意编造,导致了整个四柱界一
《禅林宝训》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禅师之遗语教训,几三百篇,各篇终皆记其出典。此书古来盛行于禅林,每被列为僧伽之入门书;现今被誉为佛家之管理学,处世哲学之要典,世人亦可从中得到启迪。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最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散文家之一。在其三论——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中,他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和华丽的笔触,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三论”被视为古典时代散文之杰作,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