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所著《技术与时间》系列前三卷之合集,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著,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本书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影响。
《技术与文明 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弩,如何扣动了中国大一统的扳机?——圣本笃会与现代资本主义有何关系?——如何看待技术型制度与信念型制度间的差异?——为什么说火枪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发生于英国?为什么“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立宪革命,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与“资本革命”?——铁路的发明跟威权政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机枪的发明如何让20世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核武器的发明如何改变“国家工厂”的模型?——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机器取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参与编纂的乐韶凤为全椒名人,故编入《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纪念乡
2023年3月25日,刘春田先生在美国洛杉矶因突发疾病溘然长逝。先生离去后,全球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追思与悼念。这部文集精心收录了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亲人饱含深情和思念的追忆文章。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缅怀先生为人为师为事的高尚品格以及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功勋。透过这些真挚的文字,我们可以从中领略一位大先生的崇高风范、一位教育家的伟大精神、一位大学者的深厚学养以及一位中国法学家的世界眼光。这部文集也是几代学人对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发展印记的共同回顾。它生动记录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在先生的引领下,从萌芽到蓬勃发展、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的光辉历程。阅读文集,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的大智慧与真性情。掩卷沉思,一个个“春田故事”将为后世学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内容简介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十问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 1.先问一个读者*关心的问题,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这套书的中文版是否做过一些内容调整,如删改、增添? 这套书中文版出版了其中的十卷,对于这十卷,中文版几乎未作删改、增添。合同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增删,一切增删均需原作者同意。原来的丛
《思想与社会:社会学总论》原著名为Trattato di Sociologica Generale,由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于1916年出版,英译版最初于1935年由帕累托基金会出版四卷本。本次出版节选英译版的前两卷,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总标题为“非逻辑行为”(Non-logical Conduct),由五部分构成,分别讨论科学方法、非逻辑行为、非逻辑行为的合理化、超验理论、伪科学理论等问题,下卷总标题为“剩余物理论”(Theory of Residues),由三部分构成,分别讨论“剩余物:组合与集合体持久性”“剩余物:活动性与社会性”和“剩余物:个体完整性与性”。
《社会学大纲》是李达在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授时所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著。全书由五篇组成,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政治建筑;社会的意识形态。毛泽东在向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哲学研究会本书时,称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yi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全书以类相从,先专著,后杂著。其中杂著又分文、史和其他三小类,采取暗分、明不分的方式。内容包含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三国战争志、历代自然灾害年表、舆地人文纪要、池阳杂俎(贵池诗话、贵池掌故、贵池先贤遗书提要、李白秋浦诗注)、读书随笔、诗、杂著、附录等内容。
内容简介
《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花费整整十四年心血完成的经典巨作,被誉为神学百科全书。全书共22卷,分成两大部。第一部由第1–10卷构成,内容主要批判罗马人对他们信奉的诸神的崇拜,同时对反对基督教的两种论点进行辩驳。奥古斯丁在前五卷里反驳了罗马的沦陷是因为国家转信基督教而导致的观点,后五卷反驳了人世间的灾难需要通过敬拜神祇才能消除的说法。第二部由第11-22卷组成,内容主要是论述“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不同的起源、发展和结局。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历史就是这两城作殊死战斗的纪录,双方互有胜负,但最后上帝将在此战争中获胜,而衷心信仰上帝的基督徒若能忍受充斥邪恶的俗世,则将得到福报,可以享受较为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