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崭新的学术视角重新考察了西方社会学的起点与边界,在对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理论的深刻反思中对社会学的本质与使命做出了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社会学的经学渊源和西学来源做了认真的梳理,在中西学术的历史交汇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演化,并对中国社会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社会学理论做了深入而充分的讨论,评析了梁漱溟强调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结构特殊性的社会学理论,对费孝通晚年大力倡导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思想主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如果男人掌握着权力,那么—— 为什么他们是自杀率更高的那个性别? 为什么一百年前男人的平均寿命比女人的短一年,一百年后却比女人的短了七年? 为什么男人赚钱更多但他们的资产值更低? 男人真的就是那么强壮吗?男人真的是压迫者、施暴者吗?女人和小孩无辜死了,社会舆论会认为他们被残忍地杀害了,为什么男人们参加战争被杀死了却被认为是应该的?本书提出一个惊人的观点: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受男人控制,而是受“生存的需要”控制。在某种程度上男人也是弱者、受害者。法雷尔博士的主张,我们不需要女性运动也不需要男性运动,而是需要一场性别转化运动。两性关系的基石需要从依附转为平等,两性的平等也需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在被界定为父系父权亲属制的中国社会,为什么会存在普遍的“妻管严”现象?为什么众多家庭在日常往来中与母系亲戚保持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本书以作者在山东一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实践和性别的角度重新考察中国社会的亲属关系体系。作者指出,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亲属关系经营活动,构建出了不同于正式父系谱系关系的实践性亲属关系网络,并使妇女在父系体制内创造出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
董圣杰,医学博士,工作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以关节外科学、循证骨科学、Meta分析统计学等为研究方向。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医学方法学组委员。掌握并熟练运用多元统计、多水平模型、贝叶斯统计学等高级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专注于Meta分析的统计学基础,以及贝叶斯Meta分析、Network Meta分析、IPD Meta分析等高级方法学研究;熟练运用SAS、R、Stata、WinBUGS等软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参编循证医学方法著作3部,担任《系统评价/Meta分析理论与实践》副主编。
“共同体”这个词传递的感觉总是很美妙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 然而,“共同体”不是一个已经获得和享受的世界,而是一种我们热切希望栖息、希望重新拥有的世界。这是一个失去了的天堂,或者说是一个人们还希望能找到的天堂。 要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就要付出代价。共同体体现了安全感,但同时也剥夺了我们自由。确定性和自由是两个同样珍贵和令人渴望的东西,它们可以或好或坏地获得平衡,但不可能永远和谐一致。确定性和自由、共同体和个体之间的冲突,永远也不可能解决,但我们可以对存在的机遇和危险作出评估,至少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齐格蒙特·鲍曼评估了上述的机遇和危险,并以其与众不同和充满睿智的方式,提出了重新评估的概念,这正成
本书对社会运动与革命进行了界定并评述了其研究方法,综合论述了西方社会运动和革命理论的发展,阐述了集体行为以及情感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提出了研究社会运动的宏观影响因素:变迁、结构以及话语,强调了国家在社会运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社会运动研究领域内的几个重要理论作了的评述,这些理论以及视角包括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资源动员和政治过程理论、社会运动的话语和符号性行为方式、社会运动的动员结构、新闻、大众舆论和社会运动的关系。本书的写作并不完全遵照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饱含着作者自己对于此一领域的理解以及实证研究,对于推动社会运动以及集体行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仅对于学术研究,本书对于现实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以及管理转型中国的社会现象,化解以及制度化社会
本书试图提供一种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问题和解读城市文本的价值视野,并从四种角度看待和认识城市:一是建筑和城市领域内对城市价值观念的变革,将城市视为一种人工建造的实体环境加以认识;二是将城市理解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三则是将城市理解为一个“市场”的模型,四是将城市视作人的集合体。
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各地区位、资源和气候条件悬殊,地区发展不平衡具有难以改变的自。然基础。如何平衡区域发展是中国历代当政者都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进入近代以前的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作为的王朝或政治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动国土的全面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研究表明,唐代在西北屯田584屯,西北以全国10%的小农提供了全国90%以上的“和籴残粮”。随着由于人l2增长而带来的对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和气候条件的变迁,在唐“安史之乱”之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了由关中地区向东南方向的转移。进入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由于现代化肇始于“五口通商”,我国的经济重心更是偏于东南一隅。解放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为了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全书围绕国家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这一中心问题,同时按照“理论—方法—应用”和“靠前经验—中国实践”的主线展开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理论分析和内涵界定,通过靠前统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