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鱼翅与花椒》作者、英国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全新力作。书中每章均以一道经典中国菜肴为起点,探究中国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用餐习俗及烹饪理念,展现中国美食丰富多元的特色。《君幸食》一书将以英国最常见的中餐外卖菜肴 糖醋肉球 作为开篇,介绍西方世界对中国菜的理解与误解。紧接着便会开启精彩愉悦而又内容丰富的中国美食之旅。从 灶火 、 天地 、 庖厨 与 餐桌 四个维度,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将一段段津津有味的中餐故事娓娓道来。火焖鞭笋、东坡肉、醉蟹、麻婆豆腐、土步露脸、清蒸鲥鱼、刀削面、小笼包 贯穿华夏大地南北东西的丰富食材与烹饪方法,被扶霞以饱含深情而又严谨客观的文字呈现于东西方读者面前。
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写给当代人的生存指南:人要直面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本书与《将熟悉变为陌生》《流动、消费主义与年轻人》组成鲍曼思想小精装,放在守望者·人间世书系中。齐格蒙特·鲍曼,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首任校长赖恩·罗德邮件往来,探讨“现代人的自我”。在鲍曼眼中,自我是理解人类存在与共存处境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于世界的一种切身状态。某种程度上,“现代史”是一部“自我”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 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在本书中,鲍曼与罗德对这一人类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了全面地探讨,详细描述了21世纪定义“自我”的文化、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特别的理性走向特别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存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社会。新兴数字技术已经对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日常生活及知识的生产传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论喜好,不论选择与否,我们都越来越成为数字数据的主体,我们的空间移动、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也都与数字技术紧密相连。数字社会学正是应此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分析这些技术的影响、发展和使用,以及它们对社会世界、社会制度、自我及具身化等概念的融入和 新。 《数字社会学》是这一新兴学科的导引性著作,从社会、文化、政治等角度,详尽介绍了新知识经济、大数据、数字学术、教育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数字政治、监视、隐私、自我呈现等数字社会的有趣侧面,并集中讨论了各种相关研究中的重要观点。本书不仅是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生和学者的 书目,也是对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 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订正了原有版
据统计,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90%的博士生不会得到一份终身职位,但许多人仍然认为,终身教授职位是求学的 成功结果。在学术就业市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离开学术界》旨在帮助任何学术领域的研究生和学者找到高等教育之外令人满意的职业。本书简短而务实,为准备寻求新机会的客座讲师和兼职讲师、陷入 \"任期陷阱 \"的学者、对非学术工作感兴趣的研究生以及希望 有效地支持学生和临时同事的坚定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对于当下学历膨胀带来的就业压力而言是相当及时的一本书籍。
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历 富裕的社会,反而不幸福?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时刻留意潜在的风险或损失?为什么你正承受着压力,你的大脑会变得对坏消息 敏感?......里克?汉森博士融合脑神经科学、积极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的跨界研究,尤其是自我导向型神经可塑性(self-directed neuroplasticity)的研究和实证表明:你所关注的东西便是你大脑的塑造者。如果你持续地让思维驻留于一些好的、积极的事件和体验,比如开心的感觉、身体上的愉悦、良好的品质等等,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就会被塑造成既坚定有力、复原性强,又积极乐观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不是一夜之间进化而成的,它的容量和倾向性是历经数亿年才得以形成的。人类获得幸福、应对变化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内心力量,是基于大脑构造建立起来的。但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大脑进化出了一种消极偏见
本书全景呈现了新芝加哥学派场景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国际研究新进展。场景提供一个框架,阐明在不断扩大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中,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并为城市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书中提出的 场景营城 概念,是对新时代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一种观察与思考。以场景营造城市,一个个场景叠加与串联,不断增强城市的宜居、舒适和愉悦性品质,并把这种品质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在这部作品中,法国文化理论家、哲学家斯蒂格勒介绍了普通器官学和感性谱系的计划,并且继续思考前作中关于力比多经济的研究,即超工业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力比多经济。这一研究主要通过艺术问题来进行,作为对形形色色的崇高化经济的清算。我们时代的特点是工业技术对象征的把持,美学已成为经济战争的 和舞台,由此产生了一种贫困,其中制约条件代替了人生经验。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导致当今时代特殊性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了解 ,使问题网络成为一个概念库,以此进行一场美学的战争。 本书是斯蒂格勒《象征的贫困》的第二部,它将引起电影研究、媒体和文化研究、文学和哲学界读者的特别兴趣,并将巩固斯蒂格勒作为当代别具慧眼的文化理论家之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