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作者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修订而成,内容涉及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两个扣连性议题(后者为前者之缘起),具体讨论范畴涵盖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青少年问题与社会工作、妇女问题与社会工作、社区问题与社会工作、农村问题与社会工作等。作者认为,社会工作是因应社会问题的有效举措,这种有效性必须基建于本土化之上,而本土化除了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层面的探讨,更需要具体到实务领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本研究首先在一次大型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传统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家庭夫妻的权力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及分析。在此过程中,层层揭开传统夫妻研究领域的“真理之争”:主客衡量问题、决策的不同层次问题。随后,通过对传统思路的哲学反思,对夫妻权力研究的传统问题进行理象学的悬置和转换,从权力观这一根本点着手,通过对福柯权力观的运用,在现象学社会学这一大的理论框架内,用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去理解和阐释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夫妻权力(过程)。通过对家庭事件/过程的具体剖析,对夫妻关系定势沿革的追溯与分析,将过程纳入夫妻权力研究,从而建构夫妻权力研究的新视角。
全球变暖、物种灭绝、海洋酸化,土壤退化、森林毁坏、水体污染,垃圾围城、雾霾绕城、噪声扰城……另一个世界可能吗?生态社会主义者直言:“要么生态社会主义,要么野蛮状态。”本书全面评述了当代生态社会主义的四大论题: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生态辩护、对“时代”的社会主义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对未来社会图景的设想及其实现。
人口少子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人口质量提高的表现。目前,中日两国都处于人口老龄化大潮当中,而日本早于中国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更是处于风口浪尖。中日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人口老龄化特征、人口结构变化、老人福利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精细的制度设计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种背景之下,本书将人口结构变化纳入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梳理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了人口少子老龄化下中日社会变化的相关问题。全面分析了中日两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与老年人相关的各种制度的变化情况,探究两国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为我国制定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合理利用与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农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制约良性农村发展和治理的主要瓶颈。严格界定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和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已成为相关土地管理制度改善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如何让农民具有更充分的对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参与权以进一步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尚未在学术界得到深入的探讨。《中国农地征用问题研究:治理、地方实践与国际经验》从多元角度剖析了主要的经济、社会、体制和法律政策层面上的制约制度完善的因素和相关理论问题,并使用大量的案例介绍中国各地农地征用的主要形式、做法、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它又进一步地展示了“中国农地征用与治理:参与式学习与实践”项目所开发的参与式农地征用的管理办法及在地方试点的运用
在理论层面上。杨炳霖编著的《回应性管制》是从法和社会学视角研究管制问题的本专著,系统性地介绍了国际上运用法和社会学对管制研究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回应性管制”和“基于管理的管制方法”。此外。本书兼顾实用性,主要以安全生产的管制为例来阐述理论问题,着重介绍了这些理论在澳大利亚矿业安全和美国核电安全领域的应用。因此可以开阔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人员的思路。提供业务上的指导,从而为解决安全方面的社会问题作出贡献。《回应性管制》为跨学科著作,尤其适合公共行政管理、法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