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加快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大发展,国家从各个层面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为帮助养老行业从业人员了解、贯彻国家政策,把握养老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组织业内专家收集整理了国家养老产业政策文件,并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将产业政策文件按需、按类别提炼,形成了方便养老行业从业者阅读的速查手册,并对重要文件进行汇编,形成了《中国养老产业政策大全》。此书内容一一核对国务院和各部委官网,剔除掉已废止文件,尽可能全面涵盖当前现行政策,包含国务院及其办公厅、民政部、商务部、财政部、老龄委、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卫计委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全国及各地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后续我们将陆续更新,当再版时继续补充完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7年5月公布了修订后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为了帮助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中的各项规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培训教材编写组编写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组织规则释义》,对上述两项规则逐条作了解释和说明。释义对两个规则每一条都按照原文、条文释义、法条链接、经验介绍(部分)的体例统一编写,对于加强仲裁办案指导和队伍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本书为重庆“互联网+慈善”发展研究基地主编,主要辑选了2018年至2021年重庆市慈善总会举办“99公益日”活动总结表彰文选,以及近两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会议文选,还有关于重庆“互联网+慈善”各项发展研究的工作报告及方案,还有重庆互联网慈善诗歌选录。本书是对重庆“互联网+慈善”工作实践与探索成果的总结,为重庆慈善数字化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全国慈善公益组织推进慈善数字化贡献了重庆智慧。 “互联网+慈善”是一个方兴未艾、大有可为的新领域、新天地,重庆市慈善总会将继续向全国公益慈善同仁学习,行稳致远,进一步谱写好中国“互联网+慈善”事业的重庆篇章。
“基本收入”,是定期无条件付给个人一笔适当数额的金钱,给人 基本的经济安全感,让他在所属社会中即使碰到 状况也能够生存。从马斯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霍金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都认为基本收入是一项公民应得的“新人权”。 盖伊·斯坦丁是“基本收入地球网络”(BIEN)的创始人,本书是对无条件基本收入 清晰简明同时也是 全面深入的阐述,从基本收入出发,反思个人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让社会迈向拥有实质正义、自由与安全的未来。
颅脑创伤、胸腹部创伤、骨盆及四肢创伤、严重复合伤和多发伤、烧伤和动物咬伤,这是这本书中的章节标题。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的生活很远,那么来看一看这些场景: 疲劳驾驶、酒驾,交通事故频现;大雾天,高速公路上数十辆汽车连环相撞;空调修理工未遵守规范作业,不慎从高空坠落;匪徒持刀抢劫、砍伤无辜群众;步履蹒跚的老人不慎摔伤,倒地不起;学校里同学打闹嬉戏过火,有人头破血流;热血沸腾地参加马拉松比赛,不想扭伤了脚脖子;好心地为喂养流浪狗,却被咬了一口…… 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受伤了怎么办?面对需要救助的伤员怎么办?是自救还是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急救的一般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为大众在遭遇创伤时做好的准备。
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国土综合整治已成为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严金明教授领衔撰著的《国土综合整治研究》一书,立足于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背景,从内涵模式和区域统筹两个方面对国土综合整治展开系统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核心内涵及全面推进国土综合整治的十条政策建议。在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模式方面,本书在明晰背景意义、界定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土综合整治经验,分析了各个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研究的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提出了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理念、目标任务和类型模式。在国土综合整治的区域统筹方面,本书构建了“点 线 面”三个层次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框架。此外,本书密切结合实际,对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系统阐释了国
《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史论纲》从长时段的视野出发,勾勒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基本脉络,认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自先秦时期起步,两汉时期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基本成熟,明清时期趋于鼎盛。进入晚清时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的慈善救助事业也在近代以后出现了转型。民国时期,慈善救助事业又在晚清时期慈善组织近代转型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动荡的历史语境下,民国时期有些慈善救助组织甚至在区域社会的整合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与民国时期国统区的慈善救助组织不同,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时期所领导的社会救助事业,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救助成效方面都代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方向。
本书是一名专业公益慈善理论专家从中国青基会到中国红基会十多年公益历程的实践、创新和思辨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关于基金会、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建设的分析、评介和实践体会的66篇文章,全书分为“反思与批判”“学习和镜鉴”“钩沉与传沉”“发展和创新”部分。其中关于中国基金会的反思批判和发展创新两部分的文章,多是作者任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副理事长的工作体会,既有一个行动者的反思,又有热烈的感情倾注,也有冷峻的思想剖析。而关于境外慈善机构的评介与中国慈善传统的分析有域外慈济、救世军、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公益模式的学习与分享,有中国红基会跨越式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记录与思考,有公益筹资、项目管理、公开透明、项目评估等技能技巧的总结和提炼,更多是来自于阅读与思考。
《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史论纲》从长时段的视野出发,勾勒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基本脉络,认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自先秦时期起步,两汉时期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基本成熟,明清时期趋于鼎盛。进入晚清时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的慈善救助事业也在近代以后出现了转型。民国时期,慈善救助事业又在晚清时期慈善组织近代转型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动荡的历史语境下,民国时期有些慈善救助组织甚至在区域社会的整合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与民国时期国统区的慈善救助组织不同,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时期所领导的社会救助事业,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救助成效方面都代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