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志愿服务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无论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现代人精神满足的角度,志愿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志愿服务是一项令人着迷生爱的事业。对于志愿服务的这些作用和意义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缺少中国志愿服务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如,宏观层面上,全国志愿服务发展概况如何?与国外志愿服务形成了怎样的“中国特色”?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发展脉络怎样?微观层面上,志愿服务理论渊源有哪些?具体的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如何?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怎样设计?等等,鲜有系统的梳理。全书共94万余字、1567个辞条。包括176条概念与理论、159条实务、210部法规及相关制度文件、179个组织、168个项目、307位人物、166个事件、119部文献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辞条83个
本书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最终结项报告。以日本和韩国作为比较对象,从社会政策形成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及基础设施等环境要素出发,分析这些要素与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考察日本和韩国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制订的具体政策,用相同的政策环境变量考察中国实际,分析各种变量所表现出来的程度和水平以及与日韩两国的差异,探讨中国是否适合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如何构建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出现老年人口数及其占总人口数比重迅速增长的态势。据《21世纪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按假设的“修正生育中方案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低方案”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从2000年末的1,31亿人迅速增加到2050年末的4,58亿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将从2000年末的10,3%迅速上升到2050年末的31,2%。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少子化”和“高龄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早在200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就超过21%,进入了“超高龄社会”。预计中国约在2037年进入“超高龄社会”。为了使中国在制定积极应对未来老龄化的战略和重大举措时少走弯路,本书由日中健康福祉协力研究所所长赵林、日本公众卫生协会会长多田
本书近250万字,主要内容有:养老机构院长职业要求与工作流程、养老机构战略管理、养老机构建设与开业筹备管理、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养老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养老机构行政管理等,以文字、数据、图表、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述,是一本实用、易操作、易推广的大众医学科普著作。
性/别社会工作的介入必须以新的理论角度理解边缘/弱势男女的处境,分析他/她们被压迫背后的根源,例如性别主义、政经制度等结构性因素如何造成性/别不平等和不公义。我们的目标是挑战男性/父权的宰制,消除社会的性别主义(sesm),倡导男男女女之间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平等。社会工作更加需要寻找改变两性关系的方法和出路,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推动社会的改变,使得受压迫的男男女女能够被解放和处境得到改善,ZUI后能够创建1个性/别平等和友善的社会。
本书重点比较了西方国家家庭补贴制度的发展模式。作者在梳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福利体制下代表性国家家庭补贴制度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在宏观层面比较探究了三种福利体制家庭补贴制度的道路选择;在微观层面比较探究了三种福利体制家庭补贴制度模式的内容、结构和层次差别;并从制度理念、制度体系、发展道路及制度功能四个方面对三种福利体制家庭补贴制度进行了评价。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出现老年人口数及其占总人口数比重迅速增长的态势。据《21世纪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按假设的“修正生育中方案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低方案”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从2000年末的1,31亿人迅速增加到2050年末的4,58亿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将从2000年末的10,3%迅速上升到2050年末的31,2%。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少子化”和“高龄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早在200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就超过21%,进入了“超高龄社会”。预计中国约在2037年进入“超高龄社会”。为了使中国在制定积极应对未来老龄化的战略和重大举措时少走弯路,本书由日中健康福祉协力研究所所长赵林、日本公众卫生协会会长多田
本书在宪法学人权保障理论指引下,具体以行政法学行政救助行为理论作支撑,对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行政救助制度实施十年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全面分析国务院各级救助站实证调研,掌握了目前流浪乞讨行政救助制度实际运行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尤其关注到流浪乞讨儿童问题进行专章论述。本书分析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观点具有针对性,对我国救助制度立法完善提出了若干中肯的建议。
本书聚焦于残疾人的贫困、教育、就业三个重要问题,利用微观调查、残联监测、实地调查等多种数据对我国残疾人相关问题进行量化研究,内容涉及残疾与教育的关系,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残疾人的教育收益率,女性残疾人就业问题,残疾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就业的影响因素,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价,就业政策与福利企业的发展,残疾人的多维贫困,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问题等,对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2020年残疾人同步小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近250万字,主要内容有:养老机构院长职业要求与工作流程、养老机构战略管理、养老机构建设与开业筹备管理、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养老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养老机构行政管理等,以文字、数据、图表、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述,是一本实用、易操作、易推广的大众医学科普著作。
《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是蒙元史、海外交通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近20年有关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分为海、陆两编。“海路编”从新的视角考察了“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探求了郑和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在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海域的活动,澳门在东西交流中所起的作用。“陆路编”从中古时代大漠南北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出发,以汉-伊斯兰史料对比的角度,研讨元明两代汉地与内陆亚洲之关系。
《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是一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论述东方文明起源,揭示华夏文明特色与内涵的著作。 《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以全新的视角,力图揭开一个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的谜局:汉字起源于阿尔泰语,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才是汉字最早的发明者。 作者推进了80年前高本汉提出的汉字“古音拟构”设想,突破传统的华夏文明起源观,指出多音节的古代阿尔泰语才是汉字古音拟构正确的方向,汉字最初表达的是多音节的阿尔泰语。因为越是冷僻古奥的“雅言”,越是那些仅用作书面用语的汉字,越是对应着蒙古人日常口语词汇。从语文史方向描述的话,一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就是多音节的阿尔泰语消融进单音节百越语言中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