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套装共2册)》包括:《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上)》、《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下)》共2册。《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套装共2册)》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
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18年农业农村部将战旗村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也是在确立乡村振兴战略之后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的第一个典型。为此,视察后成立的四川战旗培训学院邀请课题组对战旗经验进行深度解读,作为培训教材,由此便有了本书。本书对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的70余年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和分析。本书把战旗放到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的双重关系形成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大量的历史档案、文件和田野调研资料,对战旗村发展演变的内部与外部动力、主要机遇与挑战、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揭示了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与当前生态化转型的微观机理和运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社会主义教育补课(1949—1964);第二章农业学大寨,西部举战旗(1965—1973);第三章村庄工业的艰难起步(1974—1977);第四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1编乡村社会卷珍贵典藏)》为《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之一部,由李文海主编。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对乡村社会进行的各种调查,篇目共14篇,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开拓者,以社会调查之科学方法,通过艰苦的田野调查,汇聚大量的实测数据,对民国时期乡村社会各方面状况所做之细致调查,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生存图景。其调查事实全面而细致,客观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乡村社会的全貌。
......
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大体上是*编的延续。为了进一步拓宽资料的搜集范围,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 985工程 和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并按专题或学科门类进行分工,各负其责,对散藏于全国各主要图书馆的民国调查文献进行了一番较大规模的文献调查。我们的目光,除了投向民国时期公开出版的单行本外,更主要的还是从各类报刊中 披沙拣金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中,我们总共查阅的报刊约计不下千余种,搜集到的比较重要的调查有1400多种。我们从中挑出500多种作为续编内容,分成12卷,陆续出版。就民国时期的调查总量来说,这仍然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是总的规模约计已经超过2500万字以上,是丛编*编三倍多。
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大体上是编的延续。为了进一步拓宽资料的搜集范围,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和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并按专题或学科门类进行分工,各负其责,对散藏于全国各主要图书馆的民国调查文献进行了一番较大规模的文献调查。我们的目光,除了投向民国时期公开出版的单行本外,更主要的还是从各类报刊中“披沙拣金”。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中,我们总共查阅的报刊约计不下千余种,搜集到的比较重要的调查有1400多种。我们从中挑出500多种作为续编内容,分成12卷,陆续出版。就民国时期的调查总量来说,这仍然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是总的规模约计已经超过2500万字以上,是丛编编三倍多。
2009年,廉思团队发现“蚁族”现象,出版《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探讨。沉潜3年后,廉思团队倾力推出部系统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重磅著作:《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中国社会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此领域虽有很多感性的议论和个体性的报道,却缺乏严谨深入的调查研究。“蚁族”一词的者——廉思教授带领其团队填补了这一空白。2011年以来,廉思带领团队对全国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涉及全国上百所高校、5000余名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地描绘出当前中国大学青年教师生活和思想的全图,由其撰写的有关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报告已经引起中央决
《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年鉴1999》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件“好事”。所谓“创举”,因为它是北京老合文艺基金会发展史上的部;所谓“好事”,因为它既是1999年度工作的记载,同时又以历史回眸的形式,反映了老合文艺基金会创立10年来的足迹。因此,这本“年鉴”具有了老舍文艺基金会“会史”的特色,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我是主张编辑“年鉴”或是“年鉴”一类的资料集的。《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年鉴》当属于这一类。在北京青年报社工作期问,我把编写《北京青年报年鉴》作为强,内部建设和推动工作总结的一大措施。自1992年起,坚持年年编辑。数年之后,这些“年鉴”居然成为研究“北京青年报现象”的重要资料。我之所以赞同编写“年鉴”一类的资料集,并不仅仅是为了供研究用,而是缘于以下考虑:其一,以“年鉴”的编辑工作为龙头,
本书是一封邀请函,邀请读者怀着赤诚初心,以现象学的态度追问我们专业和日常生活的意义。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现象学始于哲学传统,不断吸引着人文科学和专业实践领域的人士用其方法进行探究。而本书的目的,便是引领读者真正“做”现象学研究,去践行现象学研究和写作。 马克斯·范梅南在本书中凝练了其方法论上的创新成就,阐释了“实践现象学”的三个方面:哲学方法、人文科学方法和语文学方法。他用严格、深刻而不失平实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扎实的方法指导、丰富的研究案例和动人的现象学文本范例。同时,他梳理了现象学思想传统,对现当代主要哲学家和人文学者的现象学作品进行引介。对于实践现象学而言,这些作品的首要意义不是提供既有理论基础,而是为探索生活现象和事件的原创研究提供洞见。由此,读者能够辨别实践现象学的独
如果说美国是一个谜的话,那么美国南方可以称为谜中之谜。探索南方特征是美国南方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美国南方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本书从社会历史层面,研究美国南方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的新旧转型,细致地展现了南方转型时期黑人生活、妇女生活、农村生活、成命生活及南方城市化的进程。它穿透生活的表象,向人们提供塑造生活的那些社会力量的信息,立体地考察了南方历史,最终落实到对美国南方特征的探索和判断上。 本书考察的是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一词具有多义词,本书考察的社会生活不仅是狭义的社会生活,而且还考察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但又不是泛泛地涵盖所有的这四个方面,而是有所侧重。或者说考察的是社会生活的整个运动体系。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1编文教事业卷珍贵典藏)》由李文海主编。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社会调查篇目三十几篇。内容既有对当时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多地乡村教育的全面调查,其中包括了对当时小学教员和大学教授待遇、生活状况、家庭生活的调查;也有关于当时识字运动、国民需求及教育方针、读物情况的调查;还包括中小学生心理、道德意识以及教员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甚至有当时大学生用款分配及经济背景的调查。这些调查含蕴了当时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且多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组织,调查事实全面而细致,客观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教育全貌。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以*为历史标志的20世纪上半叶,虽然只不过是极其短暂的一瞬,但无疑是其中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动荡和变化为剧烈、动人心魄的一幕。其间,新制与旧统共存,建设与破坏同行,革命与反动互激,内忧与外患交迫,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基础,是科学技术,还是意识形态及文化风习,无不酝酿着、爆发着重大的变化与改造,并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推移,尤其是21世纪的到来,“*史”逐渐突破了以往覆盖于其上的中国革命史的框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作为一个与此前中国历史上的26个朝代相并列的重要历史时期而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在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在国内学术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断代史的角度来研究这一时期的各方面问题。而且需要特别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自2013年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性别视角和服务文本的特色课程体系。本书包括妇女篇、儿童篇、家庭篇、社区篇,收录教学案例13个,涉及 妇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儿童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妇女发展政策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评估 社区治理与发展 等课程领域。本书是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相关课程团队开展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可为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活动的授课者、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