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5.9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古史性别研究丛稿——性别研究丛书
    •   ( 14 条评论 )
    • 王子今 著 /2004-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运用性别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历史,用性别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先秦至汉晋的一些神秘主义文化现象,包括鲁迅所说的“巫风”和“鬼道”。秦汉时期的性别关系,特别是女性作为社会脚色在当时的特征和影响,受到更多的关注。作者利用张家山汉简和走马楼吴简等新发表的出土资料,对社会历史进行了多方位的性别考察。对于文学史料变换角度,从性别关系的分析入手进行研究,也是有意义的尝试。

    • ¥19.5 ¥26 折扣:7.5折
    • 中国人口政策效应评价与调整思路(1949—2000年)
    •   ( 26 条评论 )
    • 战捷 著 /2018-06-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旨在对新中国50年来人口、生育政策的回顾、考证、分析研究,阐述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主导原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人口政策的历史回顾与评价,生育率影响因素分析,政策生育率的选择与未来人口预测,对策与建议。指出生育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必须界定清晰,使它在人口控制中起到调节器的作用,还要立足于客观实际,以 软着陆 的方式进行政策调整,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避免人口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畸形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 ¥44.5 ¥58 折扣:7.7折
    • 人口经济学中的GLS与定量分析方法
    •   ( 3 条评论 )
    • 陈楠林宗坚王钦敏 著 /2007-09-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运用GIS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相关自然和经济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人口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组模型,运用稳定性理论揭示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建立了我国人口空间迁移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人口空间迁移预测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建立模型探讨了劳动人口比例与经济发展关系。并基于灰色理论和空间自相关理论预测了我国人口一经济系统空间分布模式的发展特征。研究的结论对于我国在人口总量逐步得到控制,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加剧发展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更科学地、合理地在空间配置现有人力资源,维持甚至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和谐增长、供养迅速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科学参考。 本书还介绍了许多相关的背景理论,不仅可供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口

    • ¥27.6 ¥35 折扣:7.9折
    • 中国人口健康状况研究--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   ( 2 条评论 )
    • 罗凯 著 /2011-05-01/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人口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的核心和逻辑主线,围绕这一主题,先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在宏观层面,回顾描述了20多年来中国人口健康的发展动态,分析了具体的成因以及人口健康的这种演变在同一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在微观层面找到有力的证据支持,还尝试考察了营养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并对传统的营养生产率假说进行了检验、拓展和分析解释。后,利用这些研究的发现,结合对日本医疗体制及其改革的考察,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17.6 ¥22 折扣:8折
    • 社区人口概论
    •   ( 9 条评论 )
    • 胡琪 等著 /2012-09-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社区人口概论》的逻辑框架是:至四章,系统论述社区人口的发展规律,分析社区人口规模、结构、流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第五至九章,全面论述了社区发展中普遍性的社区人口问题及其对策:人口信息管理,迁徙管理,计划生育,健康促进,就业促进;第十至十三章论述了社区发展中需要加以关注的人群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婴幼儿早期发展,青少年成长,老年服务,弱势人口扶助。在主要论述城市社区外,我们还专章论述了农村社区人口发展问题。为了交代清楚社区人口的发展背景,本书兼顾论述了我国和上海人口问题发展的脉络和相关政策背景,涉及社区层面的数据和情况,基本采用上海市范围内街道(镇)级社区。

    • ¥43.4 ¥55 折扣:7.9折
    • 中国女性主义11
    •   ( 114 条评论 )
    • 荒林 主编 /2009-10-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为人类性别文化转型的重要潮流之一 ,女性主义在世界各国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并在其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理论建构面向。女性主义力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女性的自我解放进而直接参与人类文化转型,通过思想和文化而不是战争与暴力来达到改变人类现状并使之变得更美好的目的.因而,女性主义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多样性不仅为我们理解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理解性别歧视如何与其他危害人类的种种偏见如种族歧视、阶级偏见、民族优越感,能力偏见、年龄偏见和对自然的蔑视相关联等提供无限开阔的思路与启示,也为我们所生活的多元文化时代提供了对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的丰富的思考。我们不公彼此关联,也和非人类的世界——动物甚至植物相关联,女性主义完整性的理想,启迪我们对人类自身和自然

    • ¥30.8 ¥39 折扣:7.9折
    • 人口论
    •   ( 605 条评论 )
    • (英)马尔萨斯 著,郭大力 译 /2008-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人文社会科学元典是人类对于自身及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研究,不仅有对人类价值和精神的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情感性描述和目的性表达,也有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类型、模式、变迁、机制及其多样性的事实揭示、因果说明和理想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塑就了我们的心灵、行为和生活,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 马尔萨斯的基本论题是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它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加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 ¥28.4 ¥36 折扣:7.9折
    • 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多层次研究
    •   ( 37 条评论 )
    • 尹德挺 著 /2008-01-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是高龄老人主要的健康问题。长期以来,学者大多侧重于从个体层面考察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忽略了其地区差异性的研究。本书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构建出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机制和影响途径。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本书运用国际前沿的多水平模型对我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的横向和纵向数据展开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在综合考察了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及区域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本书科学地勾勒出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动的客观规律,着重探讨了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书的研究丰富子该领域的理论体系,拓展了研究思路,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 ¥14.5 ¥18 折扣:8.1折
    •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索
    •   ( 50 条评论 )
    • 黄润龙 /2016-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较多地从发达国家和历史发展角度辩证地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消费和社会保障的影响机制、影响途径。既考虑国外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又考虑我国历史发展情况,及各地区的变化情况;既考虑截面资料、还考虑时间序列资料;既考虑目前老龄化的影响,还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本课题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和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政策面研究和操作层次研究相结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延迟退休年龄等问题进行适当地讨论和分析。

    • ¥67.6 ¥80 折扣:8.5折
    • 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
    •   ( 3 条评论 )
    • 石人炳 著 /2005-06-01/ 中国经济出版社
    • 生育水平降低带来的各级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对教育普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师资数量与质量等有何影响?在人口迁移流动规模扩大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形势下,既有教学网点的布局如何适应人口空间变动或学龄人口再分布的新要求?未来20年中国各级教育面对怎样的人口规模?如何针对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规划?本书以自己多年收集的人口资料为基础,在考察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中国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答和预测。本书还对我国当前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小班化教育、教师教育以及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教育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书适用对象:高校人口学、教育学专业的师生及各级教育管理

    • ¥16 ¥20 折扣:8折
    • 中国流民史(现代卷)
    •   ( 2 条评论 )
    • 王俊祥王洪春 编著 /2001-01-01/ 安徽人民出版社
    • 现代流民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它主要有两种流动方式:一是结构性流动,这是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引起的农民流动。即由产业部门流向第二、三产业部门;由第二产业部门流向第三产业部门,由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由种植业流向养殖业等。处于结构性流动过程中的流民,主要是以农业劳动为主的兼业农民,他们一般都从事一定的非农业的专业劳动,并经常流动于农业和工业之间。此外还有以农业劳动为主的盲流农民。这种农民一般都没有固定的非农业的劳动场所,他们经常流动于农村与城镇之间。这种形式的流民目前在我国居多数。二是区域性流动,这是农民在地域空间的流动。其流动的特点是由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流动;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镇流动;由本乡向他乡流动。这种区域空间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从而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流

    • ¥20.8 ¥26 折扣:8折
    •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人口问题研究系列)
    •   ( 18 条评论 )
    • 蔡菲 著 /2012-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男多女少,是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选择性别生育技术造成的恶果?各地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如何,对全国总体水平影响如何,如何评估各地的“贡献率”?如何评判近年来各项治理措施的成效和不足?怎样用系统工程方法探索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模式?本书将给出作者客观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并为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提供极具价值的政策建议。

    • ¥29.2 ¥39 折扣:7.5折
    • 人口经济论
    •   ( 5 条评论 )
    • 杨坚白胡伟略 编 /2007-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全书充分而集中地论述了人口与经济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作者分析了生产要素、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技术、收入分配、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人口问题;从人口发展的各种专门问题人手,如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劳动力技能、城市化、老龄化、人口健康等,考察其经济社会影响,并研究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及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的社会保障对策;回顾了中外历史上的人口经济思想。该书观点系统、鲜明,结构严谨,体系精练,具有理论创新,既是学术专著,又可以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 ¥21.7 ¥29 折扣:7.5折
    • 中国人口通史4.东汉卷
    •   ( 79 条评论 )
    • 袁延胜 著 /2007-04-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作者爬梳史料,在大量利用以往人们所忽视的正史、子书、汉碑及*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汉人口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述。内容除涉及学者关注较多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领域外,还以现代人口学理论为指导,将研究视野扩大到以前学者较少关注的领域.如东汉时期不同阶层的户籍问题、人口政策、人口思想、人口寿命、人口姓氏分布、民族人口、生态环境与人口等。 作者又考镜源流,辨章学术,认为记载东汉时期*总数的《续汉书·郡国志》及刘昭注文基本可信,二者之间并无根本矛盾;刘秀“度田”政策并未失败,而是在光武帝和明帝时期一直被贯彻执行;东汉时期各地不同的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对人口的生态环境也有较大影响等等;都是具有创见的一家之言。

    • ¥51.3 ¥65 折扣:7.9折
    • 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当代中国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问题/当代中国人口问题研究系列
    •   ( 29 条评论 )
    • 翟振武李建新 主编 /2005-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规模问题不仅是人口学家的研究对象,而且也一直是历代政治家和学者们高度关注的热点。 近些年来,随着生育率跌至更替水平以下,中国人口规模问题又与人口结构问题交织在一起,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时间竟成为世纪之交人口学界争论的新热点。收集在本书中的论文是这场争论中各方的主要代表作品。读者将会发现,坦率、犀利和针锋相对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开门见山的质问,指名道姓的批评,在书中比比皆是。尽管各方争论激烈,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争论各方的目的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寻求规律,探索真理。

    • ¥29.2 ¥39 折扣:7.5折
    • 中国人口与社会保障
    •   ( 14 条评论 )
    • 黄小花 著 /2006-11-01/ 经济管理出版社
    • 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话题,支撑该制度的人口基础面临剧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富有开拓性的研究和探索,但综观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是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视角进行的研究。 无论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问题都与人口变量密切相关,人口发展也受制于社会保障。西方学者在此领域已经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且活跃在社会政策研究和咨询领域。美国社会保障总团所资助的研究计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口项目。近年为,中国人口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本书只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初步尝试,触及了人口发展与社会保障的一些关系。

    • ¥15 ¥20 折扣:7.5折
    • 中国人口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   ( 21 条评论 )
    • 左学金朱宇王桂新 主编 /2007-06-01/ 学林出版社
    • 中国与拉美国家情况不同,迄今为止中国人口城市化并没有落入“拉美陷阱”,这是一件颇受国际社会称赞的了不起的成就,有学者称之为可同美国科技进步并论的21世纪伟大的两项成就。然而仔细研究一下世纪之交转入第二阶段的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发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如不采取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和得力的措施,则有落入“拉美陷阱”的危险。 本书主要从中国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人口城市化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对策,城市迁入人口的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合,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统筹发展四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推动了相关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33.1 ¥42 折扣:7.9折
    • 人口原理
    •   ( 528 条评论 )
    • (英)马尔萨斯 /2012-01-01/ 华夏出版社
    •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人口原理(*译本)》是从两个公理出发的: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自有人类以来几乎保持不变。这两个公理导致人类历史出现这样的情况: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而人口以指数级数增长,从而使二者不平衡。因为人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障碍来阻止人口增长,这就是书中所谓的“积极抑制”--贫困和罪恶;此外,马尔萨斯还提出了所谓的“预防抑制”,其中主要的是“道德抑制”。以上就是马尔萨斯认为支配人类命运的人口自然规律的基本内容。

    • ¥18.5 ¥23 折扣:8折
    • 中国人口:结构与规模的博弈--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制约及对策
    •   ( 42 条评论 )
    • 莫龙韦宇红 著 /2013-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但定量研究不足的现状,莫龙等编写的这本《中国人口--结构与规模的博弈》创新性地提出了AECI指数法,通过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反映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压力。书中通过人口模拟,结合新方法的运用,考察了不同人口发展战略、不同人口政策之下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并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定量评估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制约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 ¥59.2 ¥79 折扣:7.5折
    • 人口科学新编
    •   ( 16 条评论 )
    • 钟庆才 主编 /2009-03-01/ 汕头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分为七篇: 篇 人口思想史及其基本理论。从人口思想史开篇后,本篇讲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口思想、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社会学派人口理论和数理派人口理论等为代表的当代人口理论的主要流派,还探讨了人口再生产、迁移、分布、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等问题。 第二篇 人口统计、人口预测和规划。针对人口统计、人口预测、人口规划、人口状态统计指标、人口再生产、计划生育、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众多议题及相关指标,本篇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配以图、表、公式、附件等补充说明。 第三篇 人口与经济。经济发展对人口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是人口发展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人口就不能存在与发展;同时,人口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 ¥34.2 ¥58 折扣:5.9折
    • 人口、资源与环境
    •   ( 1 条评论 )
    • 刘静玲 等编著 /2001-01-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生态环境危机已日益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普及和提高。《环境教育系列丛书》书共3册《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与控制》、《绿色生活与未来》,以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与发展为主线,运用翔实的科学数据,系统阐述了人类及地球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危机、有效解决这一危机的方法与途径以及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绿色环保理念。使大家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及其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并通过绿色生活的各个层面预测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未来。内容实用,信息量大而涵盖国内外生态学生与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成果;形式活泼,以直观的图表和绿色卡片的形式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概念和知识;联系实际,以案例研究(Case Studies)方式讨论了国内外热点问题并给读者提供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

    • ¥14.4 ¥18 折扣:8折
    • 中国人口造势新论:中国历代人口社会与文化发展
    •   ( 21 条评论 )
    • 段纪宪 著 /1999-05-01/ 中国人口出版社
    • 中国的现况是历史文化演变的产物,中国新文化的重建必须穷究既往,正本清源,才能药到病除。虽然我们对中国文化的重建已经做了许多重大的努力和尝试,但是对中国的历史显然仍需不断地再认识。本书就是从人口运动规律、家庭、王朝周期机制等不同的角度,来重新检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文化演变的过程,追溯探讨家庭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审查人口的量级规模在与它们交织演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审查旧的变量,寻找和检查新的变量。这就是本书的新颖独特之处。作者查阅和应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所提问题均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该书有一定的理论性、参考性和可读性。 本书适合于对中国历代人口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有兴趣的广大科研人员阅读。

    • ¥33.1 ¥48 折扣:6.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