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从儿童的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方面展现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总报告总结了2021年儿童发展的现状与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发展篇呈现了儿童教育、福利、家庭和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专题篇主要有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儿童伤害状况、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及防沉迷调查、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分析报告;区域篇,主要展现各地在儿童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地方特色;附录汇总了儿童发展相关的重要数据。
从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依然有的竞争优势,而西部地区的县级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正逐步缩小与东部、中部地区间的差距。从医院运营效能方面来看,医院总收入和人均收入都远高于地级城市、县级和中医医院。顶.医院、地级城市医院、县级医院三个不同层级榜单之间,总收入的差距大于人均收入。 地/县300强医院床位数首现下降拐点,床位使用率维持在90%左右,平均住院天数逐步减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前提,2017~2022年地/县300强医院全院职工人数出现下降,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数量均有所下降。中职称人数和硕博学历人数有所增加,但博士学历人数增速放缓,可见人才下沉还需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2022年地/县300强医院医疗服务量有所增长,年住院手术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分级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我国档案领域的蓝皮书。本报告于2022年出版,而实际上是针对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本报告包括1份总报告、13份专题报告、5份行业和2个附录,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成绩和特点,分析现存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而言,本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9北京区域统计年鉴》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北京市各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年度资料,同时收录了四大直辖市、全国主要经济区域2018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数据。 《2019北京区域统计年鉴》共包括8个部分,分别为:北京概览、分区历史数据、北京各区概览、开发区、高端产业功能区、四大直辖市、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北京与全国对比。
本书将研究的视角从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关注转向了对“人才活力”激发的关注。本书的人才活力程度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进行度量的,我们构建的人才活力程度评价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构成。为使不同量纲的指标能够相加,本书运用目标值与监测值之间的比重将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了计算人才活力综合指数的模型。本书的研究表明,1997年以来,全国及各地区的人才发展力、人才流动力、人才风险承担力、人才创新力都有的甚至很大的进步,但各地区的活力状况很不均衡,发展和进步也很不均衡。读者可把该书作为认真的学术探讨来阅读和质疑,分析其从概念提出、体系构建、数据分析到小结及建议的完整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过程是否经得起推敲。同时,读者或许也可以把本书作为一种方法论来阅读,即使你
《湖南统计年鉴(2017)》是一部全面反映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湖南统计年鉴(2017)》收录全省及各州、市、县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2016年统计数据,以及重要历史年份的全省主要统计数据,展现了湖南人民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内文实行中英文对照。各篇章末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对主要统计指标的涵义、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予以简要说明。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7)》是一本综合概括2006年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年度性统计资料书。该书的第一部分为发展综述,全面描述一年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及主要特点,农产品价格变动以及农民收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其后各个部分收录了2006年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关键历史年份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本书由十七部分组成:一、发展综述;二、综合与概要;三、农村基本情况与农业生产条件;四、农业生态与环境;五、农村投资;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间消耗及增加值;七、主要农产品种(养)面积与产量;八、农村市场与价格;九、农产品进出口;十、农产品成本与效益;十一、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十二、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事业;十三、国有农场;十四、区域农村经济;十五、各地
《2014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全书内容分为九个部分。部分为反映全社会科技活动的综合统计资料。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为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统计资料,其中工业企业的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口径为地级及以上独立核算的政府属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高校及其属医院。第五部分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统计资料。第六部分为国家科技计划统计资料。第七部分为科技活动成果统计资料。第八部分为综合技术服务部门和科协活动有关资料。第九部分为国际科技统计资料。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收录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调查时间为1930年至1932年,调查目的是为编纂《北平志》搜集资料。现存调查资料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资料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观、坛庙、祠堂、清真寺、教堂等。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也将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每区按庙宇调查资料原编号排序。原编号後附现收藏单位的档案总编号。《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以每座庙宇为记录单元,依次按照调查
本书是《中国政区地理》的姐妹篇,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着眼于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人文地理科学专著之一,作者试图运用新的观点,新的结构体系和最新资料,经过分析综合建立一个较完整,科学的中国特色的社区地理学学科体系。任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三篇“概念与原理”,主要介绍社区的本质概念与意义,社区地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中国特色社区发展理论及社区的组织与管理;中篇“发展与差异”着重论述中国的社会变迁与社区发展,包括古代、近现代、当代社区的发展,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社区发展,社区的空间差异;下篇“改革与探索”,主要对城、乡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建设重点(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生态、社区教育)、社区规划等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