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人口统计学知识的全面和系统介绍,内容涵盖:有关人口统计数据搜集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对数据误差的甄别和数据质量的评估与调整技术;反映人口状态、事件和过程的人口统计指标、方法和模型,包括其界定、计算或构建、相互之间的逻辑和数量关系等;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的各种数量指标和反映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等。全书共分16章,每章可讲授3~4课时,适用于大专院校本科及研究生相关课程,也可供人口学、社会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师生和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主要考察近代早期16、17世纪英国社会人口流动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全书分为五章,分别叙述了近代早期英国人口流动大潮形成原因、人口流动的诸种模式与类型, 简要分析了人口流动带来了乡村社会的基层治理、经济结构及思想观念变化。
非常高兴能够为第四次海峡两岸四地人口研讨会论文集撰写序言,四次研讨会已将两岸四地人口学者紧密地联接在一起进行各类人口研究的联系与合作,也进而促进对彼此的独特人口现象的了解,进而加强合作的机会。 中国大陆经过过去二十几年的努力,其人口政策已赢得全世界的刮目相看,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口专业人才,其研究论文及著作也受到国际人口学界的重视。 记得20世纪80年代作者仍在美国工作时,曾经在美国人口学会举办过次的海峡两岸人口研讨会。自那次之后,美国人口学会每年在年会总会安排一场以华人为主的人口研讨晚会,藉助该场合使全世界华人人口学者有机会共聚一堂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合作的机会。因此,奠定了华人社会的人口研究的稳固基础。 本人于1992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教学阵容,除了继续从事华人社会的人口研
人口健康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健康领域一方面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领域战略研究组通过对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提出了我国人口健康领域2010~2050年的科技战略发展路线图;其科技愿景是,建立一个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健康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这个科技战略发展路线图主要由8个部分组成:①生物医学创新体系;②人口控制与生殖健康;③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④慢性病防治与健康管理;⑤传染性疾病防治;⑥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精神健康;⑦创新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⑧再生医学。每个部分都包括了特定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关键技术。 本报告可作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企业进
本书是作者爱丽丝·戈夫曼深入美国费城一个黑人聚居区6年,调研了“第六街区”的217个家庭,很终形成的田野调查成果。全书以民族志的方法深入描写了贫民社区中黑人青年的生活,以及他们与警察和法庭等很好不错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向我们揭露了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生存现状:在美国实施对犯罪零容忍的高压政策下,黑人青年遭受着白人警察的误解、拘役、搜查和拘捕,而拘捕的罪名大部分是轻微过失。在恐慌之中,贫民区的黑人青年长期处于“半合法”的边缘,游离于正常生活之外。本书反映了美国种族问题在司法高压下对社区的生态与生活的深刻影响,揭示出美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个重大失败: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去监控、拘捕,而不是帮助黑人走出困境,造成“种族隔阂”越来越深。
在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致力于人类发展事业,提高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联合国的发展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利用其丰富的国际经验,帮助中国寻求应对发展挑战的切实途径。通过建立伙伴关系和不断创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削减贫困、加强法治、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防止艾滋病等一系列工作中,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公平的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今年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由蔡昉主编,本书的主题是:“十二五”时期挑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书中认为十二五时期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是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政策挑战,主要论述了以下两点:如何从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出发,准确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做出判断,识别这个新阶段的到来及其中国特色;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揭示新时期人口就业问题所具有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并给出中国经济学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