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著的《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研究指出,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作为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她们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性工作”这一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很好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J陛生活状况的很好行动策略。 本书可以为对性别研究、城市化、特殊就业、社会底层/边缘人口等议题感兴趣的学者、社会工作者、广大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是对人口统计学知识的全面和系统介绍,内容涵盖:有关人口统计数据搜集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对数据误差的甄别和数据质量的评估与调整技术;反映人口状态、事件和过程的人口统计指标、方法和模型,包括其界定、计算或构建、相互之间的逻辑和数量关系等;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的各种数量指标和反映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等。全书共分16章,每章可讲授3~4课时,适用于大专院校本科及研究生相关课程,也可供人口学、社会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师生和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 小姐 及 性工作者 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研究指出,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而 性工作 这一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行动策略。
本书汇集了2017年举办的第二届流动人口健康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23篇,以 服务流动人口,助力健康发展 为主题的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契合当前形势和需要,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论文从实际问题出发、内容丰富具体,在实践中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流动人口的健康与发展研究提供建议。本书旨在解决留守人口困难,促进流动人口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流动人口健康与发展新篇章。
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人口迁移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系统地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的发展历程,多层面、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关系及未来趋势,并对人口迁移与上海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个案剖析。作为多项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集成,本书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分析框架和范式,提出了几种新的研究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定量分析思路和方法,并得出一些重要的创新性研究结论。这些对人口迁移与发展等学术研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国家或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战略及规划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区域科学等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及相关政府决策
郑真真编著的《人口统计学(人口过程的测量与建模)》介绍和发展了人口学者用于研究人口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模型。书中清晰并简明扼要地从基本的原理推导出分析步骤,还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 《人口统计学(人口过程的测量与建模)》的重点是研究人口增长和结构的定量方法,包括生育和死亡的测量,人口预测和人口均衡模型。书中还包括在常规数据有问题的情况下评估数据质量和估计人口参数的方法。这本书将为本学科的所有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人口学方法入门。
《基于“六普”资料的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国家及省级层面对人口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人口死亡所致疾病负担、死亡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人口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的关系、国内各地区死亡模式的差异以及死亡水平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基于“六普”资料的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还首次尝试将“(死亡水平)人口普查大数据”与“(死亡原因)医疗卫生大数据”有效关联起来,开拓了中国疾病负担研究的新领域,充分展现了人口理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全书共分九章。章主要介绍沙俄与沙俄以前中亚地区的人口状况;第二章主要向读者提供苏联时期历次有关中亚的人口普查材料,研究介绍这一时期中亚地区的人口状况与特点;第三章主要介绍中亚国家独立以后人口发展与现状以及作者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第四章主要是介绍中亚国家独立以后出现的跨国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运动,并对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五章主要是介绍中亚国家人口政策;第六章是人口与经济问题,主要是人口研究领域和经济有关的问题;第七章是人口与民族宗教关系问题,主要是介绍和人口有关的双语和多语现象,探讨人口对民族关系和宗教的影响;第八章是人口与国内政治,主要分析人口与国内政策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第九章是人口与国际关系,主要是谈人口问题地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以及中亚与相关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家庭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空巢以及独居的居住方式已经成为老年人晚年阶段主流的家庭模式。独居老人是社区的一个特殊老年人群体,如何为其提供有效的居家援助以及积极的家庭政策支持,成为治理老龄问题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本书依据我国以往的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对无锡市独居老人的问卷、访谈数据资料,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的家庭居住模式、社区独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社区支持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后,结合乐活助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介入,对独居老人居家需求及服务进行多角度思考和实务尝试。
这是一个实行了30多年的基本国策,一个涉及家家户户的生育大事,一个至今令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黎民百姓都颇感困惑的世纪难题。独生子女,超生处罚,老百姓生与不生,都是难事;生育政策如何调整,何时调整,高层决策者颇费斟酌,久难决断;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多年讨论,甚至废除计划生育制度观点的提出,专家学者的呼声时强时弱,始终不断。计划生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特有的争议性。 无论怎样判断人口形势,无论怎样决断生育政策、无论怎样要求计划生育工作,终都要依靠处于线的基层干部去贯彻、去实施。然而在线执行计划生育的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究竟有什么想法?倾听者几何?《倾听基层计生干部的心声:来自江浙沪粤的报告》通过对三省一市基层计划生育执行者的实地调查,直接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心声。现在,作为倾听者和实
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影响,并没有改变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长期趋势,相反.这个短期冲击却以更多的证据检验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这个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将突出地表现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重大挑战中。这本绿皮书从理论和经验上回答了诸如人口发展趋势如何、劳动力流动出现了哪些新特点、为什么就业压力和民工荒并存、劳动力市场应如何调整以适应未来的挑战、如何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城市化为什么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怎样处理节能减排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等问题。
《流动与定居——定居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以合肥市为调查地点,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定居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定居过程中的适应问题。调查显示:农民工理性地选择走进城市,在流动与定居的过程中,他们受到城市制度的限制与排斥,但是他们策略地适应城市社会,主动寻找与城市社会之间的有机契合。作者提出定居农民工的有限共生型适应形态,指出这是目前定居农民工适应城市的主要形态,同时认为这种“有限性”会随着他们进一步与城市社会相融而渐趋降低。
老龄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无论你愿不愿意,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独生子女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让我们的养老问题变得更加沉重。当很多人告别传统大家庭的四世同堂,告别兄弟姐妹和叔伯姑婶,改变的不仅仅是亲属关系,还有养老模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养老问题,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我们的父母长辈,更关乎我们自身。 本书带领读者切身感受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问题的严酷现状。从西班牙的村庄变迁,到日本的产业转移,再到美国佛罗里达的老年志愿者,作者费晓闻的足迹遍布世界,选取的事例具体入微。读者跟随费晓闻一起追溯人类寿命不断延长的历史,了解人体机能从30岁开始不断衰老的整个过程,和他一起体会老龄化问题给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带来的重重挑战。很多发达国家早就严阵以待并且已经疲于应付这些挑战,而很多发展中国
人口健康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健康领域一方面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领域战略研究组通过对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提出了我国人口健康领域2010~2050年的科技战略发展路线图;其科技愿景是,建立一个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健康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这个科技战略发展路线图主要由8个部分组成:①生物医学创新体系;②人口控制与生殖健康;③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④慢性病防治与健康管理;⑤传染性疾病防治;⑥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精神健康;⑦创新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⑧再生医学。每个部分都包括了特定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关键技术。 本报告可作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企业进
本书系统地评价了1945-2000年间的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尤其是20世纪末叶*有代表性的欧美人口理论。全书共分12章,着重评介那些研究人口自然变动(生育率和死亡率)、人口自然结构变动、人口迁移变动的学说,以及几个重要的综合性的西方人口理论;控制人口增长理论,适度人口理论,人口转变理论,特别是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它系统地评介了现代西方人口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代表作和主要理论观点,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力求使读者了解现代西方人口理论的全貌和发展主流。本书适合作为广大读者人口学习教材和研究人口问题的参考书,并继续作为考研参考书。
当前在城乡二元结构迫切需要被打破和实现社会重构和社会整合的基本背景下,在流动人口已经达到巨大规模的巨大压力下,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合无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上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本书是基于对流动人口居留模式、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的学术研究,来思考当前中国如何来应对庞大的迁移流动人口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今年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由蔡昉主编,本书的主题是:“十二五”时期挑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书中认为十二五时期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是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政策挑战,主要论述了以下两点:如何从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出发,准确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做出判断,识别这个新阶段的到来及其中国特色;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揭示新时期人口就业问题所具有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并给出中国经济学家的回答。
本书以地处青藏高原中部牧区和东北部农林区的国度地带——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依托优势资源,游牧畜业成为甘南的主导产业之一。单人口数量激增和发展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使游牧的弱质性不断暴露,定居成为必然。游牧人口定居工程顺利推进,首先,有赖于彼此存在的严密逻辑关系的子机制构成的定居体制体系;其次,依据甘南生态功能分区、草地类型及其功能价值、资源利用现状、现行生态修复措施等,采取适宜的定居模式。继而,本书从生活、生产、社会、生态及文化等方面科学动态地评估不同阶段的定居效应,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俄罗斯人口问题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兴趣,他们的研究视野覆盖了俄罗斯人口危机现状、成因及发展前景,俄罗斯的人口政策及移民政策,俄罗斯人口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并且他们对相关的旅俄华人及中俄劳务合作等问题做了探讨。于小琴编著的《俄罗斯人口问题研究》共五章节,内容包括俄罗斯的人口转变及面临的问题、俄罗斯人口问题的历史成因、俄罗斯社会人口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俄罗斯的社会人口政策及人口发展前景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