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郭志刚近几十年中对中国生育率及有关问题的30篇学术论文,系统反映了他在中国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阶段以来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中国的低生育水平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包括他追踪借鉴国际人口学理论和方法,对生育率指标、方法与人口预测模型的探讨和改进,以及对中国人口调查数据的一系列应用分析的研究结果。 2004年.郭志刚率先提出中国时下的生育率很可能远低于当时的估计。郭志刚还认为,多年来人口统计陷入一个怪圈,即严重高估实际剩余水平,进而导致严重低估人口老龄化的风险。这事关人口发展战略决策和未来中国长期持续发展,是中国人口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之后,他认真地用数据和新方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多角度检验,并努力从多方面探索研究了中国生育转变过程的复杂性。 他还针对时下人口宣传中
国家安全是一个体系,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维护人口安全是始终值得高度重视的大事。尽管人口安全的概念提出甚晚.但一经提出就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也足以证明人口安全观是一种全新的人口视角,标志着人类对人口问题认识的升华。 正因为人口安全观提出的时间不长,学术界在人口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看法也在所难免。从人口安全提出的逻辑起点和关注重点出发,本书认为人口安全是一种程度严重到威胁损害人的自身生存发展或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人口问题。即是说.人口安全问题是人口问题,但却是非常突出的人口问题;人口安全既是“人口的安全”(主体),又是“安全的人口”(客体);人口安全问题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动态性。
萨顿的著作,有形式上易懂者,也有相对艰深者。即使在形式上易懂的那类著作中,要想更好地理解其深义,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在理想的情况下,理解萨顿的著作需要有关于科学史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背景。本书对科学史的发展背景、萨顿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萨顿本人的言论,在不同的主题下,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萨顿的思想、贡献与意义。
这是一本历史兼小说类的读物。以北京法源寺为故事背景,讲述一段风云际会的晚清历史。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国所做出的努力,塑造了生动又有深度的、高尚且具牺牲精神的人格形象。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微课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设计原理、开发技术和制作方法,通过制作案例,分别介绍了PPT自动播放、PPT+录屏、手写板+录屏、摄像头拍摄、手机拍摄、Flash动画、几何画板、录课笔录制等简单、快捷、易学易用的微课制作技术。关键内容采用微课教学、传授微课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微课的教学优势,同时提高了的学习效率。 书中内容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信息技术、美术书法、音乐、体育、科学等中小学各学科的微课制作案例。本书的配套光盘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微课、实例作品及制作素材,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易学易用等优点,非常适合一线教师学习和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院校师范类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数字
人是社会的包袱吗?就业难是因为人口太多吗?存在所谓的适度人口标准吗?环境恶化是人口多造成的吗?资源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性别比失衡是因为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至今。计生部门宣传的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人口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然而。现实的人口危机早已悄然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众多弊端逐渐显现,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未来将不堪重负,“421”家庭生活压力增大,性别比失衡严重……而且,人口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大工程”,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 《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由何亚福著,本书从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口问题入手。 细致地分析了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论断是多么荒诞。在结合中国现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