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指木、火、土、金、水,源自我国古代先民对宇宙自然要素的朴素认识,被广泛应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等领域。《五行大义》为隋代萧吉所撰,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行学说最为权威的专著,也是研究中国五行思想发展历程的书,被英国汉学家和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评价为“关于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时代的书籍”。《五行大义》对我国先秦至隋代五行学说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讲解,包括五行与河洛、五行与纳音、五行与干支等各方面的知识,文章醇古难懂,本书作者对《五行大义》进行了严谨有据而又通俗易懂的白话解读,有助于现代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兜锹花臂:世界200种观赏甲虫》一书,是作者数年间对甲虫的研究与摄影成果的集中体现,为读者开启了绚丽的甲虫世界之门。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是最著名的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家。他的交换理论被称为结构交换理论,以区别于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是其最主要著作。他认为,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他用对等性解释部分社会交换,用不对等性解释另外一些社会交换。不对等性交换产生社会的权力差异和社会分层现象。因而,他用交换理论解决了社会学中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之间的鸿沟。这是他对社会学的最突出贡献。社会交换的概念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人类行为成为社会交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
本书给在线技术及其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提供了一份姗姗来迟的说明。全书游走在当代工薪人员的办公室和住所之间,以便深入了解当今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出现的个人的、家庭的,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的紧张关系。格雷格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表明,新媒体技术鼓励和加剧了一种在工薪人员中早已存在的倾向,即把工作置于日常事务的中心,往往以牺牲其他来源的亲密感和满足感为代价。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新媒体技术的设备一直被标榜为带给我们随时随地办公的自由。然而,很少有人关注这种转变的后果,工作已经从办公室转移到咖啡馆、列车、客厅、餐厅和卧室。这种职业化的 在场感蔓延 导致了工作以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员工的个人生活。
解析GPT落地实践,揭示“人机关系”重要范式 彼得·李及其他两位合著者分享了以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应用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向大家展现了一种可能出现的人-机相结合的“关系”范式,在本书中,这种“关系”范式被描述为结合了医生、患者和机器的“三方模式”。基于此,本书不只是提出了见解,也不只是阐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见解和问题会促使我们每一个读者作为人类个体,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何以为人”和机器“何以为机”的本质问题,进而也会拓展至“何为新型人-机关系”的问题。 重新定义未来医疗——以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将如何颠覆医疗行业,甚至重塑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负责人彼得·李全球力作,探讨以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将如何颠覆医疗行业。全书以前沿研究为
本书是一本融会贯通了“新老”时尚体系中消费者、产品、品牌、营销等要素,定位于“通识教育”的书作。“新老”体系是指“传统体系”与“数智化体系”,双体系的呈现是为了体现时尚行业正在经历的“新老交替”阶段。本书包含理论与实操技巧,也有企业案例与个人职场发展故事,适合所有与时尚相关的专业学生、创业者、职业人士、跨行转型者以及为时尚业提供服务的科技公司、展会公司等。
1840年,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打乱了广东香山少年容闳的正常生活并辍学。1854年,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理想也随之产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踏上回国之路,也就踏上了实现理想的奋斗之路。然而他看到的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华帝国的国门,当朝者宁愿把国门的钥匙拱手让出,也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容闳为政府办的第一件事是赴美购买机器设备,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由此建起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70年,容闳正式向政府提出酝酿已久的关于运输、留学、司法、开矿的四条建议。清政府同意从1872年起连续四年,派幼童去美国留学,共计120名。理想终于照进现实。他赴美始终其事,于是,他的学生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呼——留美幼童。1879年,朝廷派到美国去的第四任监督因为没有得到留美
黄裳的文章丰富而驳杂,既有杂家的广度,又有专家的深度。不过,作为一个个性色彩极为鲜明的文章大家,在读书界广受欢迎的,还要算是他那况味隽永、笔致练达的书话和以美文笔法写成,兼具史论色彩的文史随笔。 许是大半辈子浸淫其中的缘故,黄裳于“书道”中寄注的精力、情怀都非寻常人能比,而个中甘苦,更非局外人所能充分体会和理解。这中间,既有“如同占领了整个世界”的大喜过望,又有“如后主失却南唐”、“挥泪对宫娥”的无奈和失落的悲哀。读黄裳的书话,每每让人体味到前辈学人对书的一腔痴情,这在书香之气日见稀薄,读书越来越功利化
本书是作者研究招商局各个发展时期和各个方面撰写的研究文章的一部分,注重使用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作为关注企业历史文化的企业管理者,作者研究招商局历史的关注视角与一般研究者有所区别,因此本书也体现出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特点。例如,《招商局创立时期的国际大背景》将招商局的创办放到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中,进行横向关联和考察,从而认识其创立的时代性;《招商局创办初期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一文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对招商局初创时期(前十年)以唐廷枢、徐润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层进行分析研究,对今天研究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逻辑清晰,内容丰赡,视野广泛,关注的问题和角度与一般学术研究有所不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开拓中国企业史、近代社会史发展研究的视野和思路的作用,亦富有趣味性
约瑟夫·坎贝尔是20世纪伟大的神话学大师,因其对神话的独特解读在西方享有盛名,他提出的“英雄之旅”的模型广为人知,这一理论推动了西方流行文化的发展,使坎贝尔成为众多艺术家、学者、政治家的灵魂导师。《英雄之旅》由坎贝尔与世界各领域的精英人士的对话交织而成,颇具巧思。这些人士包括诗人罗伯特·布莱、人类学家安杰利斯·阿里恩、电影制作人戴维·肯纳德、大门乐队鼓手约翰·登斯莫尔、精神病学先驱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歇·吉耶曼等。在对话中,坎贝尔回顾和梳理了自己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包括幼时如何被印第安文化吸引,青年在法国巴黎求学的经历,以及他的单一神话观是如何发端又如何在漫长的一生中逐渐丰富的。他的一生就是一场“英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