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在新中国茁壮成长》收集了邵益文1984年至2018年在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过的有关编辑学、出版学的306篇作品。书中所收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四册收录。书中的内容既包括邵益文有关编辑学研究方面的个人看法,又包括他对编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还有他在中国编辑学会历年年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资料详尽,真实可靠,是人们研究编辑学在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一。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诡谲俏皮;书信则明白如话。本书收入的450余封信,无论是家信还是学术通信,基本上都是在说读书和写书。他的一生非常简单;在著书立说中,给世人敲响警钟,让世人认识媒介对人的心灵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书收录了麦克卢汉各个时期的书信,给我们提供了富有魅力的背景,使人能管窥麦克卢汉的生活与思想历程。这些书简说明,他对古今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的了解,实在是令人吃惊。他浩瀚渊博的学识,给予他灵感,使他洞察过去和现在的许多奥秘,从而成为他那个时代的诠释者。与他通信的友人含各界名人,包括的学者、政治家、记者和大众文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和业务规范,构建起独特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思想体系。本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的梳理和总结,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新闻实践的历史脉络和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当下,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媒体格局,各种媒体融合并存、互动共赢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认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与创新,要用能够反映和体现当代新闻传播新特点、新规律的理论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
《文学书写的影像转身: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研究》注重理论成果与研究对象自身特征及其生成语境之间的适用度辨析,在论述时力求给出的观点与论据的充分支撑相结合,没有丝毫理论先行、生搬硬套之嫌,因此具有较强理论说服力的文本细读就成为显示作者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亮点。作者不仅在论著的一编,通过重点解析《香魂女》、《寻枪》、《高兴》三部电影改编的典型个案,分别梳理廓清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元素的影像改编与生成倾向,进而论析评估了其审美价值和意义,凸显出可贵的学术研究创新价值,而且在前两编关于改编的文化主题和艺术审美层面的论述上,对《盲井》、《红高粱》、《姐姐词典》、《周渔的火车》、《草房子》、《顽主》、《手机》、《阳光灿烂的日子》、《生活秀》等诸多改编电影的分析也显得精微独到。这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种大众社会角色,发展到今天,已远不同于以往的定位和范畴。巩晓亮所著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研究/传播学研究书系》敏锐地把握住了节目主持人这一市场概念,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主持人品牌的各种组成结构,以深厚的理论研究方法力图构建主持人品牌的运营系统,是本领域一次重要的理论建设。本书将主持人的关键职能定位于提高传媒界面的粘合力,也是基于经典研究范式的观点。立论严明,可读性强。
书稿选取了自黄远生首创近代新闻通讯以来,至今影响重大的47位作者的50篇通讯佳作。这些通讯有的如实记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某一重要历史进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的生动描写某一先进典型人物,展现其言语行为,反映其思想风貌,揭示其精神境界,具有很好地示范和榜样作用;有的深刻揭示某一社会现实问题,或指点迷津,启发思考,或针砭时弊,扶正祛邪,借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些通讯中有不少作品写作技巧精湛,写作风格独特,运用的语言生动优美,展示的情节曲折感人,从写作业务上看堪称代表之作,对后人有着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代表作用有:黄远生《外交部之厨子》、瞿秋白《饿乡纪程》、陆定一《五卅节的上海》、邹韬奋《上海血战抗日记》、戈公振《从东北到庶联》、夏衍《包身工》、彭子冈《毛泽东先生到重庆》、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