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编辑一本书需要想法,策划一个书系需要想法,经营一个部门也需要想法,管理一家出版社更离不开想法。总之,对出版业而言,想法就是生产力! 《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书重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以编辑工作为中心进行思考的能力。其核心问题包括: ·怎样找到出版渠道的新增长点? ·纸书不会死,但它的新契机在哪里? ·内容的自制和他制,各有何优势? ·如何科学地做一本图书的企划? ·成事者和任事者的角色有何不同? ·出版人应该经营时间,还是经营机会? ·何谓编辑力,何谓编企力? ·新时代的编辑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 通过两岸业界数百个真实案例,作者提出了有关编辑力的种种新思考,并总结了出版人***的18种企划能力。《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书兼具应用性和理论性,是出版人的***互联网思维实战教科
几年前,陈昌凤说起她想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材,而且想从一个新的视角写。我表示赞同。新闻史的教材、著作在我国已经出了很多,从一卷本到多卷本都有。我向她谈了我学新闻史的体会。传统写法的新闻史,与历史学家写的中国近、现代史差不多,按革命阶段分期,是以报刊资料叙说历史而已。至于新闻业本身的发展阶段划分,不但不能体现于章的标题,见于节的标题也不多。体现新闻规律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本来放在一起谈更符合逻辑,但是由于会突破政治分期只好按下不表。所以,一本新闻史看完了,头脑里装满了各种政治活动、革命斗争的背景材料,以及这些时期的说不完、记不清的各种报刊的言论及其斗争。头绪繁杂,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很多,尤其是对这个时期的新闻业本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新闻业发展史中反映的新闻规律,不甚了了。有这
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们在生活中时常会面对此类困扰。当前,由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引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也变得日益频繁,其社会危害性也愈加严重。对于高风险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处理而言,谣言的治理是危机应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果会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治理/传播大视野丛书》有针对性地聚焦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综合治理问题,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从社会综合治理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谣言治理中的紧急应对和长期防控措施。由于当代社会组织和结构错综复杂,要减少谣言的危害,还需要各社会构成单元与公民共同参与谣言防控和治理,如此才能尽量减少谣言对社会和公民自身的危害。
《抗战现场》是《伦敦新闻画报》1937年10月到1938年1月关于抗日战争图片和文字报道的合辑。在这段时间内,《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在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在战场的线,采写、拍摄抗日战争的现场。出于西方记者的独特视角,他们所记录的抗战现场,有许多之前不曾注意的细节,例如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军官穿白衣从城头缒城而下的场面,上海遭空袭期间小贩卖“防毒口罩”的场面,八路军战士缴获敌人高射炮后的欣喜之情等;不少照片反映的史实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这是一个鲜血记录下的抗战现场,本书汇集《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从1937年到1938年拍摄的所有抗战现场照片,这些照片采自抗战时期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全都在战场的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令人鼓舞的抗战精神和不息的民族精神。
传播是人类的信息沟通行为,有了传播,人类才有了联结成社会的纽带。在人类传播的演变史上,既有过口头、书信、报刊、电子等传播媒介,又有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种种传播形态。传播有其自己独有的过程,有传者、受众、信息、渠道、效果等要素,有自己的模式、研究方法。新兴的传播学是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传播行为的一门学科,是以人类的交流行为以及交流者和交流的内容、形式、手段、技术与社会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信息社会来临的今天 ,传播学的知识是当代人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知识。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是在当代学者王重民、杨殿殉两位先生的主持下,于1931-1934年间编成,1935年由前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这是部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全书著录了四百二十八种清人别集,十二种清人总集中的所有文章篇目。编者将这些文章篇目,依据内容分为学术文、传记文、杂文类。其中学术文部分包含经史子集、四类,汇集了清人文集中有关经史诸子、宫室冕服、婚丧郊祀、田制名物、山川地理、古迹名胜等主题的文章篇目:传记文部分侧重于收集历代名人生平传记、墓志碑铭、赠序寿序等主题的清人文章篇目;杂文部分则收录了清人文集中关于书启、碑记、诗赋、杂文等肉容的文章篇目。此外,全书的卷分还编制了三种附录:《所收文集目录》,注明所收文集的著者、版本:《所收文集提要》简要介绍所收文集的作者、内容和版本;
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呼啸而至,传媒版图正在重构,传统报业已进入深化改革的艰难跋涉期,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亟须攻坚克难、突破瓶颈。为此,中国报业协会专门组织开展“抓痛点、谋实策”大调研活动,直击报业发行下滑、经营寒冬、人才流失等痛点,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活动在报业系统产生了广泛影响,收到百余篇调研报告,组委会精选其中56篇汇编成册。这是报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全面检验和总结,对于媒体探索深度融合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本书是目前在新闻写作领域较为新颖、全面、厚重的一部教材。编著者博采众长又自出机杼,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大量经典的或新鲜的材料,从原理、专题、文体三个方面阐释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分别讲解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当代大众传媒的不同特征及新闻写作要求;编著者还结合多年来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在文本特征、报道的框架与视角、新闻语言、新闻修辞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 本教材既有科学性、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实用性,适合于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生学习,也适合于新闻从业者、新闻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的选题策划是图书获得市场表现的前提。《选题策划》从理论与实例两个方面讲解如何面向市场进行图书选题策划。部分从理论上宏观地分析选题策划的要素:如何形成创意和定下书名;了解市场和竞争情况的途径;写作图书大纲、样章的技巧;虚构和非虚构图书选题策划的方法和艺术;等等。第二部分以十份成功的图书选题策划为案例,条分缕析,逐点评析各自得失优劣,揭示其启示。你可以马上将书中提供的理念、思维、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图书选题策划实践中去。
《连线力》,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 中国网民在行动。在中国的广大网民中,普遍存在着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对弱者和小人物的同情, 对贪官污吏的痛恶,对政府的失望,对权贵的嘲讽,对沟通的渴望,甚至对革命的呼唤。这些因素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即情感逻辑。在这个意义上,情感汹涌的网络事件,是整个中国社会情感结构的脉络。 1994年,中国开通了全功能的网络连接。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网络文化。它富有想象力,充满幽默,抨击社会不公。普通人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参与维权与抗争,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社群团结以及草根赋权的新体验。与此同时,网络的管制也日益收紧。发生在大变革时代的网络行动,与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本书是目前在新闻写作领域较为新颖、全面、厚重的一部教材。编著者博采众长又自出机杼,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大量经典的或新鲜的材料,从原理、专题、文体三个方面阐释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分别讲解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当代大众传媒的不同特征及新闻写作要求;编著者还结合多年来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在文本特征、报道的框架与视角、新闻语言、新闻修辞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 本教材既有科学性、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实用性,适合于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生学习,也适合于新闻从业者、新闻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载体;近代兴起了报纸和杂志,于是文明传承又多了一种工具和媒介,从而新闻与出版并称。但是二者在传承文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报纸杂志的时效性强、内容多样;书籍则传世久远、影响深远。二者相济,既及时反映了即时发生的情况,又引导人们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于是人类的文明得以播散和流传。 任何国家的新闻出版事业都是为自己国家的利益服务的,绝无功利的新闻出版事业从来不存在。过去,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只注重了它的宣传作用,而忽略了它还有商品性的一面。这是计划经济导致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很快意识到了出版事业的二重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我国的新闻出版业,一方面要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