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科学科会聚计划丛书之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以大众传媒业为基础的传统新闻业受到了新的冲击:新闻业笼罩在高度不确定的危机中,去工业化、去仪式化、去权威化等新情境缠绕在新闻业的具体实践中。本书探究数字新闻认识论,针对数字时代新闻业如何重新确立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解析数字时代新闻业如何重新确立在知识生产中的合理性、权威性、合法性与独特性。而后关注数字时代新闻业的边界问题,探究数字新闻运作的内在逻辑与机制,智能算法下新闻传播的生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新闻客观性理念的挑战等。
《642件可写的事:停不下来的创意冒险》 本书由美国旧金山写作社(San Francisco Writers Grotto)的56个作家共同完成,全书有642个天马行空的写作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古怪、好玩又实用。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冒险,你需要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这场奇妙的智力和文字游戏中,一个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题目组成了整个蕴含巨大能量场的写作迷宫,它既能为有意进行文字创作的读者提供写作方向和灵感,又能为热爱探索和幻想的你提供放松和天马行空的场域。打开这扇创意写作的 任意门 ,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文字避难所。 《642件可写的事:关于你的一切》 在这本小巧的口袋书中,共有642个关于所爱之人的问题。比如,对方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方洗澡时喜欢唱的歌,对方给你讲过的笑话,你们一起去过的地方,一起做过的疯狂的事 思考
女性报刊史,尤其上海女性报刊史,是此前学人较少涉猎的学术领域。《上海妇女报刊史(1898-1949)》全面描画、探究了清末和民国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历史。纵向上,分为清末时期(1898-1911)、民国初期(1912-1918)、五四时期(1919-1927)、十年相对稳定时期(1928-1937)、战乱时期(1937-1949)五个历史阶段。横向上,对各个时期妇女报刊的发展背景与条件、整体状况、典型案例等进行研究。并深入探索典型女性报刊的办刊缘起、读者定位、采编特色、主要报人、经营管理和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上海妇女报刊在与城市的互动中显现出独特的变迁轨迹和历史贡献、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 全国妇女报刊的发展。
"信息过载时代,企业及品牌要想在沸反盈天的舆论场中脱颖而出,就要靠出圈的力量,这样才有更大的可能面向大众,赢得更广泛的注意力。那么,到底靠什么才能出圈?有无规律可循?知名品牌专家韩立勇将在这本书中为你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多从出镜报道做起,成长为能够驾驭整个节目的主持人。著作对我国电视新闻出镜报道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技术水平和媒介环境等进行阐述,对不同阶段的电视新闻出镜报道的发展特征、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创作风格、观众的审美心理以及不同阶段的审美风貌等进行细致地分析。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第二版)》选择了74位在西方传播学术目前做出杰出贡献的欧美学者,从学术生平、主要理论(方法)贡献、对传播学学科建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本书不仅有助于传播学的初学者更深
本书以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办学20周年为契机,在 双一流 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梳理记录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全面呈现武体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改革创新路径与措施,凝练办学理念,总结办学规律,扩大社会影响,为高校特色新闻学院建设提供参考模式。全书从二十年磨一剑、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重培育善引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懂体育会传播、培养特色新闻人才,强基础跨学科、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建团队创智库、社会服务合作共赢,读经典学原著、文化传承责任为先,全球化共同体、国际交流开放办学,守初心担使命、党的建设创建标杆等共计八个篇章展现了武体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背景,从建国以来灾难报道伦理的历史演进,到灾难报道伦理的概念、准则、规范和困境,以及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涉密单位灾难报道等诸多方面,系统地讨论了我国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并以实证研究回应了理论假设。具有理论上的开创性和实践中的反思性。 《灾难报道伦理研究》提出了我国灾难报道的伦理演进,提出了灾难报道伦理的一系列概念、伦理准则和伦理规范,奠定了灾难报道伦理研究在应用伦理学的地位。应用价值在于通过这项研究,促进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从事灾难报道时,尊重灾难受害者的基本权利和尊严,遵守法规,提高我国灾难报道的整体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带来了第四次传播在这场中,互联网赋予公民的传播权力,将人类文明推向更的阶段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国家治理提出了紧迫的新课题李良荣编著的新传播对近年来互联网传播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研究,论题涉及互联网传播带来的新变革新挑战以及互联网传播下的国家治理问题全书由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组成,选题前沿观点清晰,内容涉及互联网传播研究的多个方面,对于读者了解互联网传播的ZUI新发展现状与趋势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在市场与互联网视域下思考中国报业转型发展的部分论文成果。本书探索了中国报业与中国社会及其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等因素的互动互构、协同转型,尤其是在市场化、数字化等战略向度上正在展开转型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其中,既有对报纸发展的战略进路探索,又有针对报纸组织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思考。
《第三代学人自选集(辑):学腊一十九》主要内容包括:体国经野、西汉齐郡北乡侯国地望考、西汉长沙国封域变迁考、秦汉象郡新考、汉郡再考、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从汉代“部”的概念释县乡亭里制度、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客家源流异说、人地之际、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正眼看世界的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等。
“发现典型,写好典型,树立典型,是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所在,是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作用的具体体现。”但如何才能将典型写得浩然正气,富于感染力,又不刻意拔高,而是个性鲜明,真实可信?为此,人民日报地方部(记者部)专门建立了研讨机制,针对具体选题和稿件,仁者见仁,各抒己见,以求更好。每周有周评,每月有月评,经年累月,竟成传统,于是,便有了“把多年来地方部在人物通讯采写实战中总结出的那些宝贵经验汇总起来”的想法,“让人手握一卷,胸罗百策”,可以“互相参照,相得益彰,极大增值”。本书旨在分享经验,同时探讨人物通讯采编之业务。为利于观点阐释并方便阅读,各篇研讨文章均附相关见报稿件。“选编时,侧重于近两年地方部、地方分社的新成果,另收部分记者部前辈的‘旧文’,虽时光稍久,但仍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