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 后真相 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 后真相 ,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在本书中,为世界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 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
南方周末给每个人的写作案头书。 系统地掌握实战技法是写作必修课。本书为各行各业的写作者提供:写作全流程方法体系与技巧,包含从认知到技巧的写作进阶方法论,以及写作刻意练习的系统方法。 包丽敏、王晶晶、卫毅、郭玉洁、范承刚五位资深媒体人十余年经验倾囊相授:精讲5大套、20小套 实战技法 案例详解 。其中包括 冷视角 语境剥离法 核心段落 五原则法 潜文本法 文本组合法 认知真实 在现场 想象力前置 一天一生结构 等110余条实战技法,以及160余条案例详解。 请将本书放在日常写作的案头,闲暇中、写作前、缺少灵感时都可以翻一翻,必有益处。
在这个大众传媒让我们比祖先花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故事的时代,叙事是我们生活中基本而不可替代的需求之一。本书穿越由都市传说、杰克 尼科尔森、《艾凡赫》、纳博科夫、性丑闻与闲谈,以及《罗马帝国衰亡史》构成的奇妙图景,巧妙地将文学和电影评论结合起来。 弗尔福德将半个世纪以来作为记者和批评家的经验浓缩成了一部论述人类生活与故事之间相互塑造过程的著作。在那些来自交谈中的,尤其是我们讲述自己和我们认识的人或真或假的故事中,弗尔福德强调不受拘束也不被认可的叙事形式的价值,把自己日常应用于文学的认知工具带入业余的故事讲述中。 关于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984》中预言的 老大哥 的普遍统治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杂志2021报道内容的年度好稿精选,涉及中国产业形态变化的解读、流量时代中的人物命运的体察,科学与理性主义的思辨,以及对文化和文学价值的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是对中国与世界,年度为精彩而浓缩的记录。 《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新闻长期主义,重返现场的理念,记者们在信息喧嚣的时代,感受到自己内心安静的强大力量,俯下身来感受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观察消费社会的百态,关心人的性情、情感。同时,他们也借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当下做的每一篇具体稿子的意义,使之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 如此,以本书为滥觞,《三联生活周刊》有雄心逐渐构筑一部独特视角的当代史记忆。 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在于每篇文章后面的主编点评,解读相关文章的成功之处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编写,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详细讲解了各类新闻的写作技巧。全书吸收了国外新闻写作教材的长处,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整体编排新颖,例文典型生动,实用性强。本书可作为新闻、中文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是我国***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它尝试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日本的侵华战争,从而进一步剖析传媒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战时日本报界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终沦落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日本报界参与战争、宣传战争、推动战争发展的过程,是日本报界对政治屈服、迎合和协力的过程,它对塑造全民精神总动员、构筑战时精神、统一国民思想、推动战时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本书从传媒与战争的关系角度出发,厘清了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脉络,勾勒了日本报界由抗争到妥协、*终沦落为军国主义宣传机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战时日本媒体 转向 的原因。同时,从政府、民众和媒体的互动中考察了战
五洲传播出版社 新闻发言人实务 丛书是专门为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新闻发布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量身打造的实务系列图书,力图以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架构,对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作出独到的理论性阐释、规律性探讨和实践性归纳。此系列丛书既可以作为新闻发言人培训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的案头工具书。 基层领导干部、基层新闻发言人应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如何做好新闻发布?如何通过新闻发布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和树立地方形象品牌?《基层新闻发言人实践》一书作者以一名多年从事基层新闻策划、新闻发布工作者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独到回答。书中阐述了建立基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基层新闻发言人重点工作,以及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回应社会关切能力、
《作为文化的传播》是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精选了作者的论文和演讲稿,从文化角度研究传播手段和现代技术、媒介与社会。作者超凡的洞察和富有见地的评论,在学术批评家中是少有的。他在书中考察了美国新闻业的历史和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文化的传播》 版的中文版曾于2005年推出,作者从人类制造符号、建构现实、维系传统这样的文化角度重新构想传播与传播研究,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集壮观、有趣、人本、理想为一体的新画卷,得到不少中国传播学者的精神共鸣,对拓宽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视野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本书为全新修订版,加拿大教授G.斯图尔特·亚当和 华人学者潘忠党教授做了学术导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编写的《新闻发布工作手册》是因应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为党委、政府、军队、企业等的新闻发布工作提供指导的参考用书。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新闻发布的形式、策划、组织、策略和技巧,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政府新闻发布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等。
这部《中国新闻史》原名《中国新闻通史》,自1995年出版以来,曾多次再版。该书有以下鲜明特点:(1)全书结构缜密,体例完备,对自唐代以来以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做了系统详赡的阐述;(2)全书由著者独立完成,学术视野开阔,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风格和专业精神;(3)史料丰富翔实,尤其对手资料的发掘颇多创获;(4)文风朴实,学风严谨,叙事生动,可读性强。此次修订,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新近影印出版的大量珍贵旧报刊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重要史料,订正了一些史实。《中国新闻史》由刘家林编写。
《新闻的未来》为作者获奖专著《新闻业的救赎》的姐妹篇。作为新闻专业性和公共性的信奉者、研究者和诉说者,作者在这部新著中, 新闻业本身的救赎,深入讨论了媒介化和“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新闻作为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解析科技革命、社会现实和新闻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冲突,思考和把握新闻的未来脉络与前景。 全书围绕两大主题展开,即新闻的智商(原则与理论)和情商(形式与风格),话题包括新闻荒漠化的原因与后果、数字新闻乌托邦的幻灭、新闻的感性回归、智能新闻与公共性等。该书秉承作者一贯的“理性思考、感性表达”的学术理念和行文风格,前后兼及,中西并包,文笔隽永,潇洒自如,使坚硬的理论变得敏感和柔软,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深刻。
《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是一本职业记者的导读,作者系美联社前资深记者杰里施瓦茨。杰里在本书所举案例,均为美联社报道史上产生过广泛社会影响的经典案例,他逐一做了生动有趣、富有现场感、同时又深刻独到的解说。作者既叙写了对整个新闻事件深入调查的经过,包括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怎么一波三折、牵动人心、牵动整个社会关注的,当时的记者是怎么摸到线索、找到关键的信息提供者、并让他们说出了实话;同时也示范了如何撰写一篇成功的新闻稿 既是一个有趣味的、能吸引读者的故事,又*限度地影响社会、触动有关部门的神经。本书自始至终体现了美联社记者的新闻精神以及工作方法,对每一个想成为优秀记者的人,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与新闻实践问题。本书就有关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的这部分问题作了研究与回答。 纵向方面,对中国当代新闻报道改革历程与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回顾,并概述了新闻观念的更新;横向方面,论述了新闻采访的改革与创新、新闻写作的改革与创新、各类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新闻评论的改革与创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此外,还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中崛起与发展的深度报道、精确新闻、民生新闻作了阐述与分析。
本书从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多角度对张闻天一生的新闻活动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析了张闻天整个新闻生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张闻天新闻实践的整体面貌;二、阐述了张闻天南京、重庆、上海、苏区、延安、东北和北京等几个时间与空间阶段新闻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时代环境和理论根源;三、考察了影响张闻天新闻实践活动的因素,比如张闻天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工作关系,所经历的人生境遇,当时的思想状况,所接触或合作过的重要人物等;四、讨论了张闻天新闻活动对中共革命事业的贡献,对革命时期中共新闻事业的贡献,以及对当代中共党报党刊(特指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机关报刊)和新闻界在实践方面的贡献。
本书以丰富的古文名篇和现代 新闻稿件为例,探讨了新闻短论的产生历程、作用、写作方法。不仅着重分析了新闻短论区别于新闻评论的特殊之处,还按照新闻应用场景将短论分为切身感受类、时事新闻类、历史事件类、民意民情类等不同类型,结合古今名篇,针对不同类型短论分别阐述了写作诀窍,提出了譬喻法、对比法、拉呱法、实例法等具有写作实操性的方法,并对短论的融媒创新提出了建议。本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可作为新闻写作参考读物。
市场将信息变成了新闻。一个故事是否会出现在报纸、电视或互联网上,取决于谁对它感兴趣、它对广告主的价值、组稿的费用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在詹姆斯 T.汉密尔顿著的这本《有价值的新闻》中,经济学家詹姆斯 T.汉密尔顿向我们展示了这些是怎么发生的。他以经济逻辑的 5W 问题为基础,讨论了市场化媒体如何进行新闻选择,进而解释了媒体偏向/中立、软新闻、电视明星等现象的经济学原因。本书发展了新闻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大范围的媒体市场中动因如何影响新闻内容,并提供政策结论,还告诉我们:通过更深入了解新闻背后的经济,我们能更好地确保新闻良好地服务于公众。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组织全国第五次换发记者证,在换证之前,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对全国25万新闻记者进行一次全国统一培训,为了让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在中宣部的领导下,原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原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牵头负责,组织编写此教材, 教材具有权威性、时代感、专业性,附有国家关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以及汇总了权威新闻单位的采编管理规范,教材并附有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这本《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不但是此次换证培训及考核的专享指定标准教材,而且是五年之内,全国新闻单位新入职记者的培训教材。
本书从社会变迁和媒介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西北地区各民族融合中国家认同的民族基因及演化过程,从发展传播学的角度阐释了在现代国家理念下,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的本质关系和认知规律,率先提出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的逻辑命题,从而拓新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国家传播的学科领域。 书中以“三股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对我国少数民族传播和国家新闻传播的渗透为切入点,阐明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在多学科背景中认为国家认同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目标和理想境界。从理论研究层面探讨了国家建设与发展以及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发展主旋律的事实。
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和独特优势,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2010年,人民日报理论宣传以深入宣传“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为主题,以提高思想理论引导能力为主线,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重大问题、重大部署、重大节点开展理论宣传,着力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不断提高思想理论引导能力。同时,对思想理论的前沿问题密切跟踪、及时回应,使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站在理论和学术研究前沿。
本书为20世纪大众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蕞具突破性的作品。作者敏锐地描述了大众文化转型的方方面面:新闻业不再忠实报道,转而炒作热点;媒体迎合公众,量产朝生暮死的娱乐明星;观光景点专为游客 ,却又显得千篇一律;营销广告亦真亦假,铺天盖地;文学改编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作者全面观察美国新闻行业发展和社会变化,系统回顾了公共意识从注重真实转向爱好虚假的过程,准确剖析了大众媒体兴起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内容涉及新闻、选举、旅行、出版、电影、广告等多个领域。本书一经出版即在学界和社会引发热议,启迪了从《娱乐ZHI死》到《景观社会》多部经典著作,此次为中文版首度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