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就渴望信息。在前工业时代,人们通过谈话、八卦、庆祝活动、布道和公告来收集和分享新闻。印刷时代催生了小册子、期刊和 早的新闻纸,将新闻社区从地方扩展到世界。本书追踪了1400年到1800年四个世纪以来多个欧洲 的新闻史,展示了控制新闻的力量,新闻在政治、 改革和社会事件中的角色,新闻的娱乐性和时效性,记者的可信度,以及人们在推开新闻的世界之窗后发生的改变。 ,在一个被信息淹没的时代,人们如何在这种信息规模中相互沟通?读者或将在书中得到新的思考。本书荣获2015年哈佛大学金匠奖。
不平等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我们所有人都是从平等主义的狩猎一采集者进化而来,然而,为什么我们中大多数人却又在少数富裕的人的掌控之下?《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接续雅克·卢梭对人类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探讨,试图在人类起源、人种扩散、社群聚合、国家出现直到近代工业化之前的宏大历史背景下,以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社群中社会逻辑演变为主线,运用考古学研究成果把握趋势,借助社会人类学材料还原细节,系统建构了人类社会从原始人群到奴隶制、君主制乃至帝国阶段发展历程中“观念世界”发挥作用的内在规律,廓清了人类社会种种不平等现象的实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通往奴隶制、君主制和帝国之路》作者得出结论:不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动态现象;基于个人成就不平等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有助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ISBN:9787800806483,作者:费孝通
《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史(1827-1872)》首次对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系统的描述,对于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报刊、报人,如威廉·伍德和《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裨治文、卫三畏与《中国丛报》,玛高温与宁波《中外新报》,林乐知与上海《中国教会新报》,丁韪良与北京《中西闻见录》等,进行了细致的个案分析,并且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揭示了这些报刊创办的时代背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从而将美国人以至西方人早期在华办报活动的图景全面地呈现了出来。
桂林之有铁路运输,始于1938年8月湘桂铁路桂林至衡阳段,继之是1939年底桂林至柳州段的建成运行。湘桂铁路的修建,从1937年始修至1939年全线建成通车,只用了两年时间,这是抗战急需促成的“战时速度”,是广大民众和技术人员努力奋斗的结果。 桂林的民用航空业,起步于1936年11月。当时两广合办的西南航空公司经营的广州飞南宁航班,以桂林为中转站。架在桂林二塘机场起降的飞机,开始了桂林民航事业的历史。1937年,由于战争的影响,西南航空公司从广州迁桂林。为适应战时需要,桂林又修建了秧塘和李家村机场,开辟了往返于昆明、桂林、重庆和香港、桂林、重庆的两条主要航线。1941年太平洋战事爆发以后,香港、桂林、重庆航线改为桂林至重庆航线。两大航线的往返航班,每周也只有一至两班左右。
本套书选译的著作,在力求反映现代西方思想学术的独创性与思维深邃性的同时,也注重思想的全面性及其内涵的启迪价值。本书包括:对人类行动的常识解释和科学解释、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和理论构造、选择行动设计等。
《建构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研究历经六百余年形成的具有性的屯堡文化现象。全书以开阔的视野,从全新的角度,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和丰富的实证材料基础上,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整合在“叙事学”框架中,对“屯堡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呈现全幅式景观,从学理层面完整系统地诠释了屯堡文化的建构与生成,重释了屯堡文化核心组成部分地戏的起源、性质及功能,得出令人耳目一新极具原创性的结论;通过这一特殊文化个案的解析,提供一种超越地域局限具有普适价值的研究范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知识性、前瞻性和通用性,是编写这套教材的共同要求。而其中每一种,又各具特色,在框架设计、材料运用、观点论述以及行文风格等诸方面各有鲜明的个性。执笔者把编写教材的过程,作为总结经验、研究学问、从事创作的过程,以自己的体验与成果为基础,认真参照同类教材与论著,力求使这套教材的每一种都能反映当代中国新闻教学与研究应有的水平。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套新闻学教材,也是一套新闻学专著。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ISBN:9787800806483,作者:费孝通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系作者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而撰写的一部作品。全书充分体现了几大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书分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指导”两大部分,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既具理论指导意义,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案例与评析的结合――在实践指导部分,作者除了精心挑选音乐教育活动方案外,还对每一个方案都加以点评和分析。对广大一线幼儿教师来说,这种形式更具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知识性、前瞻性和通用性,是编写这套教材的共同要求。而其中每一种,又各具特色,在框架设计、材料运用、观点论述以及行文风格等诸方面各有鲜明的个性。执笔者把编写教材的过程,作为总结经验、研究学问、从事创作的过程,以自己的体验与成果为基础,认真参照同类教材与论著,力求使这套教材的每一种都能反映当代中国新闻教学与研究应有的水平。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套新闻学教材,也是一套新闻学专著。
《当代媒体新闻实践丛书:电视新闻摄像》共分为六章:章“电视新闻摄像概论”介绍了电视新闻及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视新闻摄像的技术基础”介绍了不同电视新闻摄像的相关硬件和软件技术规范;第三章“电视新闻摄像的空间结构”分析了电视新闻拍摄的空间构造和结构特点;第四章“电视新闻摄像的镜头形态”介绍了电视新闻摄像中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第五章“电视新闻摄像的照明与色彩”介绍了电视新闻拍摄中基本布光照明和色彩处理的方法;第六章“电视新闻摄像的叙事策略”则从整体角度分析了电视新闻的叙事和话语结构以及不同电视新闻类型的叙事方法。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56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给出了词语的词形。《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56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给出了词语的词形。《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
《当代媒体新闻实践丛书:电视新闻摄像》共分为六章:章“电视新闻摄像概论”介绍了电视新闻及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视新闻摄像的技术基础”介绍了不同电视新闻摄像的相关硬件和软件技术规范;第三章“电视新闻摄像的空间结构”分析了电视新闻拍摄的空间构造和结构特点;第四章“电视新闻摄像的镜头形态”介绍了电视新闻摄像中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第五章“电视新闻摄像的照明与色彩”介绍了电视新闻拍摄中基本布光照明和色彩处理的方法;第六章“电视新闻摄像的叙事策略”则从整体角度分析了电视新闻的叙事和话语结构以及不同电视新闻类型的叙事方法。
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为专门研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哈耶克教授的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学 术论文集,是中国学术界在此一题域中做出 的部研究性论文集;该研究对哈耶克教 授的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内在演化理路和过 程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爬梳和探究,并对哈 耶克理论发展过程中开放出来的极为重要的 理论问题作出了深刻的研究和讨论,最为重 要的是,该研究还将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社会 理论置于与极具影响力的社群主义,保守主 义和功利主义等理论脉络的关系之中,揭示 出了哈耶克社会理论在此相关知识脉络中的 “知识增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