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备自己的生活,做为纸质的图书,仍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旨在从喧嚣的世俗浪潮中撑一根杆子,挂一面旗子,一面为纸质书的光荣史呐一声喊,一面缅怀那些从纸质书的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来的雄才大杰,一面还慰安那些继续浸淫于纸质书、并将要续脉于纸质书的高人韵士们。自然,此前三联书店等诸出版前贤也已有过类似努力,我们愿与所有同好共同维护我们心灵的家园,那些永涵墨香的朴素而古老、坚韧而高贵的书的世界。 本丛书校订精良,装祯朴素,实在是内外相一,为同类书中不可多得。
本书是传播学界研究英裔美国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威廉·斯蒂芬森(William Stephenson,1902-1989)的传播游戏理论的专著。宗益祥所著的《游戏人、Q方法与传播学(威廉·斯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研究)》充分建立在对大量一手英文文献的文本解读基础上,抢先发售从总体上揭示了传播研究“密苏里学派”(Missouri School)的灵魂人物斯蒂芬森的生活世界与思想流变。本书强调将传播游戏理论置于更加广阔的中西文化史的视界当中进行总体透视,据此将传播游戏理论提炼与发挥为一种立足自由人性的传播文化理论;从Q方法论的诞生背景、科学哲学、技术操作以及它与主流R方法之间的特性差异入手,本书初步展开了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操作主观性”研究方法的细致探究;本书尤其倡导要不断激活“传播学的想象力”,并在切实反思传播思想史及其范式革命问题
《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丛书?英文原版系列: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英文版)》选取了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师经典名作,如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等,及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罗伯特?帕克、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等这些学界耳熟能详的名家佳作。这些是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发展的基础。许多名作都多次再版,影响深远,历久不衰,成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经典。此套丛书采用英文原版出版,希望读者能读到原汁原味的著作。
爱德华·纽顿是美国最有名的老藏书家之一,也是“书话”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英美人的“书话”不像郑振铎、黄裳的那些总是带点学术性,他们的“书话”是比较日常性、比较私人性的。用杨照在《藏书之爱》的序言中讲过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爱书的外观形式、爱书的时间痕迹、爱书的流浪过程、爱书的价格波动、爱书的交易纪录,换句话说,他们爱一般人认为不重要的部分。他们几乎都是‘见小不见大’的奇种异类,不是对别人不重视的书籍形式细节着迷沉醉,他们不会成为Book-collector(藏书家)”。精装巨册《藏书之爱》是内地出版人与台湾译者通力合作的产物,凝聚了不少人的心血。当然,让我感到稍稍有些遗憾的是,译文中的书名、人名没有按照内地的习惯转换过来,相信我们的读者看起来多少会觉得有点别扭。
《日本读书论》广泛收集了日本文豪、思想家、学者对“阅读”这一话题所做的思考、追忆、感想。这20篇文章,都是被译成中文,在大陆出版。其中有不少是相当罕见的篇目,选自文人、学者的日文全集或久已绝版的日文专书。 书中对“读书法”的深入探讨,可以向中国的大、中学生指示正确的阅读门径,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文人、学者对读书生涯的回顾,则展现了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知识人追求真理、钻研真知的风貌。谈借书、藏书、买书的多篇随笔,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读书趣味。
沈曾植是近代学术大师,其著述之系统整理与出版,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其研究之领域、方法、思想、成果以及其对二十世纪学术发展所起之作用。本书收沈氏《海日楼藏书目》、《海日楼群书题跋》、《海日楼碑帖题跋》,并附其先辈《尚书公手书书目》、《尚书公手抄书画目》,共计五种,全面反映了嘉兴沈氏一脉古籍书画碑帖收藏的全貌,对于古籍版本学、近世珍籍聚散流通以及文人之交游、学术之研讨,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许氏文献功底扎实,此次整理书目题跋,较已刊之《海日楼题跋》扩充倍馀,尤可称道者二:一、凡可访得者,详列馆藏地甚至索书号,至便读者进一步探求查证;二、较钱仲联本不仅订正字句,更重新编排顺序,古籍按四部,碑帖按时序,谨守体例。凡此均使本书增色,对于研究古籍版本源流、金石书画、近代学术史具有重要
本书试图把广告语置于广告传播和实践领域的前沿,突破以往只是把广告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研究的局面,对广告语创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本书吸取了前人在广告语研究方面的成果,希望为业界和学界的广告语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中国图书馆年鉴2009》是反映中国图书馆事业年度发展状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中国图书馆年鉴2009》2009年卷反映2008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图书馆年鉴2009》2009年卷正文采用分类编辑法。全文由特载、纪事、专文、图书馆工作、学术研究与活动、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专业文献、统计资料等几大部分构成。书后附有综合索引。
《巴黎烧了吗?》 作者:(美)拉莱 科林斯;(法)多米尼克 拉皮埃尔 译者:董乐山 装订:圆脊精装 规格:195×135毫米 内文:70克瑞典环保纸 页数:496 定价:58元 书号:ISBN 978-7-5447-5460-6 出品:读库 出版:译林出版社 “巴黎烧了吗?”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上将发出的责问。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 科林斯和多米尼克 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他们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gaoji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八百多人,采用了其中五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