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五卷,以学术史的形式, 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弥补以往学术史的缺失。书中对古籍整理方法和规范的阐述,完善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深化了古籍整理的理论建设;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探索,为进一步建构古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书中深刻阐明了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古籍事业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科学对策。全书资料翔实,史论并臻,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导向性的重大学术成果。
随着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建设,新闻出版资料的搜集更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出版年刊》将收入上海出版界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报告,专稿囊括上海书展、上海童书展,中国好看的书等奖项的评选,以及出版行业的其他重大事件,具有档案价值的重要图片,是上海出版的年度大事记、资料库和数据集成。《上海出版年刊(2020)》是上海出版史料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2019年上海出版界之面貌,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史料价值。
网络传播时代改变了优选意识形态传播的图谱,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向日常生活的转向。因此,牢牢掌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仅可以从学理上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策略,而且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大众化生活化的时代要求。本书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结合传播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实行跨学科研究。
《现代图书馆服务》以现代图书馆服务为主题,对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到服务转型、传统图书馆服务到现代图书馆服务、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论述。全书共分七章:现代图书馆服务概述、现代图书馆服务转型、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图书馆读者服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互动表达与表露)》从“人际互动与印象管理”、“意见表达与社会信任”、“自我表露与隐私风险”三个视角对公众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进行探讨,内容涉及“印象管理与自我监控、人际建构与关系调控、政治效能感与意见表达、媒体信任与隐私感知、自我表露与隐私悖论”等。针对不同的研究主题,或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定量方法,或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定性方法;在统计方法中,运用了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互动表达与表露)》既可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广告公关、新媒体等专业的学习用书,也可以作为传媒从业人员的自学与进修读物,对社交媒体有兴趣的研究者亦可参阅。
西学东渐至晚清时代达到高潮,并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风气嬗替,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同一时代的书目著述来了解西学传播的品类细节,以及在两种不同文化意识相互碰撞的特定条件下,近代“新学”的发轫和形成过程的品类、细节,应该是观照和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社会思潮演绎全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收入《晚清新学书目提要》的《增版东西学书录》(徐维则辑,顾燮光补辑)、《译书经服录》(顾燮光撰)和《新学书目提要》(通雅斋同人撰)三部书目提要之作,收罗宏富、体例精审,除依次列具著者、译者、版本、卷次、内容提要、得失评骘之外,尚有相关读物介绍等其他可资参考的线索提供。全书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凡原本错讹处皆斟酌订正,另索引,以便查阅。
本书对中国新闻学的萌芽、建立与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将新闻学术史从新闻思想史、新闻事业史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该书不囿陈说,突破学术界一般按照政治史分期研究中国新闻学发展过程的现有理论格避,突破阶级分析的传统理论框架,而是以新闻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变为标志,以新闻学特有的概念、范畴、原理为分析框架,揭示新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的思路,全面厘清管理脉络,创建了符合东莞图书馆发展特色的制度框架体系,为东莞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南,进一步促进了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原则上,延续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思路,并重点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制度体系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制度规范行为;结构上,全面、完整,从组织文化到行政管理再到业务规范,全方位涉及,并自成体系;时效性上,反映了东莞图书馆管理规范的研究成果,紧贴实际,并与国际上通行的绩效管理与评估接轨,具有前瞻性。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分三个专题: 专题一为“皮克林研究专辑”。皮克林是当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家,他所提出的“实践的冲撞”的概念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乃至科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专题选择了皮克林的作品四篇、皮克林的访谈一篇、国外学者关于皮克林的研究三篇以及学者关于皮克林的介绍和研究两篇,将向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深入化的皮克林思想肖像。 专题二为“西蒙栋技术哲学研究专题”。西蒙栋是20世纪法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他的技术哲学研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和走向。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西蒙栋的介绍尚不多见,为弥补这一空白并推进技术哲学研究的开展。本专辑选择了西蒙栋的作品三篇以及国际学者的研究三篇,力图展示一个西蒙栋思想的总体轮廓。 专题三为“青年哲学论坛”。本专题面向青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