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等主编的《会展概论(第2版)》内容包括会展业概述、会展与旅游 、会议业、展览业、奖励旅游、节事活动、会展经济、发达国家的会展业 、会展业的主要国际组织和21世纪会展业等,系统地论述了会展业的基本 理论和时代理念、提供了会展业发展的*新信息、介绍了会展业各细分市 场的发展概况、揭示了发达国家会展业的成功经验、探索了我国会展业的 市场化发展,并预测了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会展概论(第2版)》经过再版 修改,基本*新了初版提供的信息和资料,使本书继续保持了观念新、信 息新、思路新、经验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时代性、实用性和 前瞻性的特点。既可用于高等院校会展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及其他相 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会展业及相关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工作及获取会 展行业资格认证学习的参考书籍,还可在政府主
作者从重新认识会展业人手,构建了会展和活动内涵分析的SEEDS框架,进而按照“宏观层面-实务层面-支撑层面”的思路,分12章,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中国会展业的现实问题、发展趋势与创新对策。特别是关于会展业正在变成一个定量的产业、要让会展和活动具有“社区”意义、活动研究(EventStudies)还处于前科学阶段等问题的阐述具有明显的创新价值。
《展事忧思录:从世博走势反思办展的求实与务虚》是一位执着的作者,为解惑而花一月余的时间,看遮世博会全部展馆,拍摄万余张照片,逐一记叙每个展馆的展示内痞与策划设计,再花半年的苦心,汇编成册的巨著。作者在记叙上海世博展会的同时,还对照世博历史和《国际展览会公约》,对世博会发展趋势作深度研究,提出自己对世博会功能的理解,并就科普与娱乐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此外外,《展事忧思录:从世博走势反思办展的求实与务虚》还针对现代离新科技为展览所提供的多媒体声光影音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探讨展览会的适宜展示方式。
“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是广东省博物馆2022年重点打造的临时展览,该展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画”藏品系列近二十年征集的作品和研究成果的 集结展出,也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艺术品系列”展览品牌之下的又一个原创大展, 是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袂举办的 全景式解读中国外销画的专题展。展览打破了过往图像证史的叙事范式,选择以“中西方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作为策展理念,以视觉艺术 化的学术视野重新审视中国外销画,讲述18-19世纪中外艺术家在画艺、画技、画材等多个方面相互借鉴、相互调适,共同绘制具有“中国风”审美情趣的历史画作,从而开创了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向观众解密展览背后的故事,能为业内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
《华商之源(商丘?融媒体版)/记忆中原丛书》作为“记忆中原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撷商丘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对商丘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挖掘,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于一体,融资料性、学术性、观赏性于一炉,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商丘文化、宣传推介商丘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影响力吸引力的好名片。《华商之源(商丘?融媒体版)/记忆中原丛书》用图文并茂、多媒体融合的形式,定位于大型精品文化普及读物。全书分为“谈古说今”“要事回放”“名人扫描”“寻根问祖”“古城印象”“考古探秘”“胜景掠影”“名品荟萃”“‘非遗’概览”“城市名片”等10个板块,围绕本地历史、文化这一主线,讲好中原故事,传播中原文化。
罗马俱乐部(世界三大智囊集团:罗马俱乐部,兰德公司,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之一)(报告1972~19971.增长的极限1972作者Denncs?L.?Mea?dacs?and?al.2.人类处于转折点19763.重建国际秩序19764.超越浪费时代19785.人类的目标19776.能源:倒过来记数19787.学无止境19788.关于财富与福利的对话19809.通向未来的道路198010.微电子学会与社会198211.海洋的未来198612.赤足者的革命198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以及相关的城镇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都是我国转型发展期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基于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标体系”,以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为研究视角,将城市包容度因素纳入经典理论模型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制度背景进行逻辑体系重构,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献计献策。
以藏品构成的陈列是艺术博物馆的基石和灵魂所在,在艺术史视觉呈现和美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首先结合前艺术博物馆时代的珍奇屋理念和 艺术博物馆的具体实践分析陈列模式的思想来源、建构及应用历史,进一步结合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陈列案例分析这一模式如何应对现代艺术发展和多样化的文化研究对其造成的内外冲击,以及陈列在应对中通过自我思辨 终形成方法论的过程。 将这一方法论应用到中国艺术博物馆语境中,从中国20世纪早期至今的陈列实践案例出发,探讨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应用和变化方法论来适应本土情况的过程。
本书秉承“大会展”的理念,从城市的空间尺度,在会议及奖励旅游、展览业和节庆个领域选取了个案例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进而针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在中国会展学术研究历史上还是次。全书共分为研究设计、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大部分。其中,部分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回答了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相关基础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了个案例城市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和成功经验,分析了其对我国城市的启示。本研究遵循了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三个基本原则,致力于为我国城市会展业的管理者、会展学术界同人以及广大从业者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是比较深入研究会展影响的专著,适合会展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和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工作人员阅读。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以及相关的城镇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都是我国转型发展期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基于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标体系”,以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为研究视角,将城市包容度因素纳入经典理论模型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制度背景进行逻辑体系重构,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献计献策。
以藏品构成的陈列是艺术博物馆的基石和灵魂所在,在艺术史视觉呈现和美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首先结合前艺术博物馆时代的珍奇屋理念和 艺术博物馆的具体实践分析陈列模式的思想来源、建构及应用历史,进一步结合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陈列案例分析这一模式如何应对现代艺术发展和多样化的文化研究对其造成的内外冲击,以及陈列在应对中通过自我思辨 终形成方法论的过程。 将这一方法论应用到中国艺术博物馆语境中,从中国20世纪早期至今的陈列实践案例出发,探讨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应用和变化方法论来适应本土情况的过程。
《终生的准备与超越》为《中国当代家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这套丛书以宣传中国当代教育家的事迹为主,反映教育家的成长,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撰写的《终身的准备与超越》从自己的学生时代谈起,追忆学习、成长、从教、治校的历程,回首励精图治,重铸上中辉煌的岁月。“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写成一本‘书’,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科书’,则是启蒙孩提人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