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多年来关于网络舆情处置的授课内容为基础素材,精选适宜中国网络舆情的传播理论和典型案例编写而成。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章为网络舆情的总体态势,介绍互联网对舆论引导的新挑战;第二章为网络舆情新特征,从八个方面概括当前的舆情特点;第三章为网络舆情主要类型,将公共领域的网络舆情分为六类;第四章为舆情事件的成因,帮助读者从根源上理解为什么会引发舆情;第五章为网络舆情处置策略,讲解了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而成的 12345 策略,即建立一种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确保两个前提,坚持三个原则,把握四个要点,防止五种错误行为。 全书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丰富,形式新颖,实用性强,是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媒介素养、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参考读物。
这是个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舆论压力空前强大。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新闻记者生涯的职业背景,结合自身多年在清华、北大等高校讲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和危机应对课程的思考感悟,通过分析新鲜、热门、典型的危机事件案例,总结出新媒体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处置危机事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阐述了什么是科学的舆论引导、怎样化解负面新闻、如何做好信息发布,以及怎样应对记者采访 既提出问题,又拿出解决方案,力求有理、有料、有用,帮助政府、企业、学校、医院等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做好舆情管理,化解负面新闻,跳出舆论陷阱。
本书由厦门大学副教授王凡柯对《本雅明全集》中的广播作品进行选编和翻译,收录了瓦尔特 本雅明于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主要在柏林广播电台和在法兰克福西南德意志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的文稿,并邀请了《本雅明传》译者、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王璞撰写导言。全书共分为 青少年广播 广播谈话、广播剧与教育广播剧听觉模型 关于广播的反思 三个部分。本雅明认为电台是教育的剧院,是 孩子的启蒙 的绝佳媒介。这些广播的内容来自本雅明自身的童书收藏、报刊记录,以及关于自己家乡的童年回忆或异乡的城市速记,并且本雅明将他的现代性反思贯穿其中。本书内容轻松愉快、文字精辟,在其中本雅明将他复杂的思想引导给广大观众,让人们受益于这位20世纪最受尊敬的思想家之一的新声音。
《好新闻的魅力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赏析》是 好新闻 系列丛书的第四部,精选60篇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为分析对象,加之赏析文章。赏析文章联系当时新闻传播的实际需要和新闻采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探讨写作技法与技巧,还以获奖作品为中心延展了作者的业务研讨、传媒学界和业界人士的精彩点评等背后的故事。本书旨在为媒体人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适合一线记者编辑等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及高校新闻专业师生阅读参考,对写作爱好者及学习者也有帮助。
本书围绕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传播学现象,选取了16位享誉世界的传播学大师,把他们的观点以一种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方式介绍给读者。 本书以课堂演讲的方式,让每位传播学导师来讲解自己的传播学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所选择的内容均是传播学经典内容,并且多与日常生活关联颇深。本书适合那些对传播学感兴趣,以及想要深入了解传播学经典的读者。
本书是关于艺术论域的符号学研究专著。本书尝试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 作为一门意义之学,符号学如何走向艺术论域,如何解决意义非常特殊的对象 艺术,因为很多人认为艺术具有 无目的性 ,追求意义甚至会破坏艺术,艺术的意义 不可言传 。本书尝试将作为意义之学的符号学与 无目的 之实践的艺术相结合,重新审视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既能考察和推进符号学理论的发展,也能拓展当下学界对艺术的认知疆界。换句话说,符号学必须令人信服地揭示艺术的特点,在复杂问题的研究中,把艺术学理论向前推进一大步。这种尝试是非常具有创见的,也体现了中国学者在普遍性学术研究领域上的广阔视野。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奖。自1991 年设立的30多年来,7700余件作品获奖,树立了新闻报道的 样板 和 标杆 ,成为优秀作品和经典案例的宝库。2018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第28届中国新闻奖增设媒体融合奖项。多年来,获奖作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媒体融合发展取得的进步,在树立精品标杆、探索创新方向、引导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融媒体新闻这样做》全面梳理了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的评选办法,综合评析获奖情况,并选取32个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按照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报道界面和融合创新等6个部分,邀请创作团队分享创作体会和创新经验,展示主流媒体在内容创新、技术先导、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呈现融合新闻作品的时代性、代
本书是基于符号学理论讨论意识与意义的学术理论专著。现象学关注中心是意识,符号学关注中心是意义,哲学符号学,或称符号现象学,关注意识与意义的关系,或者说,意识中的意义,以及意义中的意识。因此本书从意义的产生,讨论到意义的经验化,最后讨论意义的社会化。无论讨论任何问题,意义与意识,是本书不敢忘的两个核心概念。本书共分解题、导论与上中下三编。上编为 意义的产生 ,中编为 意义的经验化 ,下编为 意义的社会化 。
本书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媒介化。包括政治的媒介化、宗教的媒介化、游戏的媒介化、体质的媒介化。媒介化代表了一个新的社会条件下,媒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机构的同时,还成为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根基。利用广义的媒介技术、机构和审美形式,斯蒂格考虑新旧媒介的特征是如何影响人际互动、社会制度和文化想象力。
如何从社会和世界的大格局来理解媒们尼克 库尔德利的书值得精读。 《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凝聚了库尔德利15年思考媒介与权力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心得,为了破解如下谜题;媒介如何推进了社会和世界?本书吸收社会理论,提出一套理论概念,以廓清这个错综复杂、令人困惑的媒介化世界。 本书贯穿起媒介的诸多重大命题 媒介实践、媒介仪式、网络化社会、网络化政治、媒介与资本及权威、媒介文化、媒介伦理与正义。在阐述时,作者继承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传统,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批判媒介中心神话,破解媒介文化比较研究中的西方中心思想。 诚如当代传播学大师彼得斯、利文斯通所言,《媒介、社会与世界》一书 洞幽烛微、睿智犀利 ,视野广阔、思想新锐, 在研究范围和学术雄心上者酷似曼纽尔 卡斯特的著作 。
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初的英国社会,在应对 行凶抢劫 现象时会走入? 本书从社会暴力问题所引发的政治、舆论反应和波及全社会的道德恐慌入手,深入考察了经济衰退、阶级矛盾加剧、社会共识瓦解和政治合法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社会文化霸权斗争和意识形态合法性重构的文化机制问题。 行凶抢劫所引发的道德恐慌,蕴含着一种针对社会秩序面临挑战和崩溃风险的焦虑和恐慌,其根源远远超出了普通街头犯罪行为所带来的治安威胁,背后蕴含的是对既有道德秩序和主导意识形态危机的深刻担忧。整个英国社会把暴力犯罪的 暴增 看作社会秩序整合失败,白人主导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二战以来通过福利国家政策确立的社会共识日益分崩离析的征兆。行凶抢劫以及媒体围绕这一议题所建构起来的道德恐慌成为深层社会矛盾的一个表征。
内容简介: 弗里德里希 基特勒凭借《留声机、电影、打字机》和《文学、媒介、信息系统》等书籍,确立了自己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的地位,但他也饱受争议。 《基特勒论媒介》介绍了基特勒关于媒介理论的基本思想。这本书分析了基特勒早期以德国20世纪动荡的历史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化剧变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文化统一)为背景的作品,这些作品灵感来自于法国后结构主义中与媒介相关的理论,以及关于文化技术和古希腊符号系统的著作。这本书在理论方面清晰的讲解将会受到媒介、传播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生的喜爱。 作者简介: 杰弗里 温斯洛普-扬(Geoffrey Winthrop-Young),博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欧、东欧和北欧研究系主任、教授。目前研究兴趣为媒介理论、进化与灭绝理论、文化技艺的交叉地带。 译者简介: 张昱辰,文学博
本书以晚清上海报刊上的医药广告造假现象为研究中心,重点围绕近代的两个著名假补药燕窝糖精和艾罗补脑汁展开,兼参考民国初期的医药广告资料,注重讨论报刊医药广告的制作过程、叙述结构和修辞特色,医药广告的读者及消费者反应,名人代言的医药广告情况,医药广告中的借名造假现象等,并在近代中国的身体文化与消费文化打造的视角下检讨医药广告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如其对 东亚病夫 形象与记忆塑造的影响,藉此来讨论医药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导致的社会影响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希望与既有的医药广告研究进行区隔,同时也希望借助更为丰富多元的资料收集与较为细致的解读,能够补充和纠正之前的相关研究,填补相关研究中的空白。 自序 导论:晚清的广告论述 第一章 制造虚假广告 第二章 当糖精变为燕窝 孙镜湖
内容简介: 尤尔根 哈贝马斯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对媒介和传播研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本书以哈贝马斯作品中为人熟知的三个核心概念 公共领域、沟通行动和商议民主 为中心,清晰地揭示出他对媒介研究的诸多贡献。 作者简介: 哈特穆特 韦斯勒(Hartmut Wessler),德国曼海姆大学媒体和传播学教授,同时担任曼海姆欧洲社会研究中心(MZES)的项目主任。曾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习传播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并于1998年获得汉堡大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聚焦于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公共辩论的质量,尤为关注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商议理论。他的论文发表于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等知名传播学期刊。其著作《哈贝马斯论媒介》于2019年荣获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栏目重要文章选编。《望海楼》专栏聚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组织了多位权威专家撰写了大量专业评论。深刻解读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两会、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话题。评论文章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犀利又不失稳妥,阐释了中国担当与行动。
近代以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浪潮席卷全球,出版印刷业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十九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门被渐次打开,绵延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包括中国的雕版印书业,不得不面对并经受全球现代化大势的挑战,开启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从传统转向近代,图书印刷方式的革命是个拐点。 本书主要探讨了十九世纪从1807年至1873年的六十余年间,各教会基督教传教士通过创立与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尝试引介西式金属铸字印刷中文图书,并*终试验成功的过程,也即支撑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发新知爆炸、推动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史。 通过全书十二章内容,对七个传教士建立经营的中文图书印刷机构和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所建立发展的精细研究,作者勾勒一副十九世纪西式印刷逐步登陆中国并渐次展开、至发展成熟的完整而
第一章你可能不了解的新闻知识001 第一节对信息的需要产生了新闻003 第二节这样的新闻定义接受度最高004 006第三节新闻的四个基本特征 012第四节什么样的新闻才有价值 020第五节新闻和作文不一样 025第二章 做小记者这些素质少不了 027第一节 新闻敏感是可以培养的 033第二节 新闻敏感之外的综合素质 039第三章 小记者的采访线索从哪儿来 041第一节 采访要弄清5个w和1个H 047第二节 采访需遵循的原则 049第三节 小记者如何找采访线索 第四章小记者要学会写采访提纲059 第一节采访前做个 小小研究者061 写好采访提纲很重要第二节065 第三节采访的方式多种多样072 第五章提出好问题是小记者的基本功079 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采访问题第一节081 087第二节 采访的重点在于 新 097第六章 小记者写好消息有诀窍 099第一节 写好消息是基本功 105第二节 消息写作的几种
《政治传播: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成果》是德国政治传播学界的一本经典著作,也是一本德语政治传播教材。全书围绕政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基于系统理论总结提出了开展经验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对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梳理。全书内容涵盖政治的媒介真实、传播与参政、选战、政治利益的传播管理以及媒体对民主的影响,读者不仅能通过本书来掌握政治传播的关键议题,也能更好地了解德国政治传播的实践与研究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