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消极修辞(增订本)》在对消极修辞的难点、疑点和重点进行分析、探讨时,采用专题式的正反对比的方法加以描写。以常规用法(规范用法)为基础。树立标准,再同违常规用法(非规范用法,或叫错误用法)相比较.以揭示出规范用法的种种规律、违规范用法的种种错误规律、错误成因、错误评改以及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等问题,进而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汉语消极修辞(增订本)》十个专题均配有成套的违常规的语言实例评改练习,以利学以致用。
一个人可以不喜欢写作,但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应该明白:写作的真谛在于真实而得体地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对于写作,我一直坚信,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一个人的思想品位、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最终决定了其写作能力的高低与品位的高下。 写作要植根于生命与文化,写作指导则要针对具体的过程与方法。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说理”才是硬道理。本书力求简明扼要地阐述议论文写作的本质与规律,介绍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与方法,希望对学习写作的人有直接的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书的研究内容,既包括像上古汉语的“主语 之 谓语( 也)”结构、“A之于B(也)”结构、“NP (之 )VP者”结构、“N而V”结构等这样的传统研究热点,也包括汉语史学界不太关注或研究得还不太深入的一些主从句和从属句,如上古汉语的“V之,X”式申说句、中古汉译佛经和敦煌变文中的“于”字式宾语小句、唐五代以前的关系从句“NP者N”、近代汉语的时间从句“VP(之)次”等。对于前者,本书力图通过崭新的视角描述其产生与演变过程;对于后者,则力图从跨语言的角度寻求和验证汉语与世界上其他语言在主从句和从属句的形成与演化方面的共性。
《国家精品课程规划教材·高等院校秘书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秘书实用写作》根据秘书岗位从业人员及学习秘书应用写作的需要,从秘书工作的主要职业功能划分为五大类共分六个章节,章为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第二至第六章为文种写作,囊括5类文书40个文种,每类文书尾部都有“相近文种的比较说明”。本教材可供本科层次秘书专业、中文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管理大类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相关专业课程教材使用以及职场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界读者的参考资料。
《修辞学:言语行为之视野》立足于“言语行为修辞观”,以新的研究范式对修辞学进行“言语行为”的阐释,即以言语行为作为视角基点,多角度、多层面地考察言语行为的构成、言语行为的类型、言语行为运用的规律、原则、手段、环境、体式等方面的问题,尝试从另一种角度对修辞研讨做一点拾缺补漏工作。《修辞学:言语行为之视野》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写作是可持续活动。就整个训练来说,不用讲,由简单短浅的逐步进入到复杂高深的,这是在持续发展;就一篇作品的完成来说,也是可以不断精益求精的。写作的分类分项学习,可以由多种角度来划分。这套丛书是从表达训练形式角度来分类的,包括: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精写、巧写。据此来分别训练。这是一条新的系列训练途径。这种分类训练的特点在于它有利于据写作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分别有重点地来作出相应的指导和练习。这套丛书实质上是指导学生在作文持续发展过程中求再提高的读物。这些分类、分项的训练也断不能孤立地进行,因此,是把它们设置在整篇的作品中来进行的;有时,在训练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交错,或需综合运用。按上述,本丛书编写了改写、续写、仿写、精写、扩写、巧写六编,编入三册中,每册两编。册上编为《改
在传媒时代,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越来越呈现出某种优势。《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以文学艺术理论、大众传媒理论、语言学和写作学理论、文章学和文体学里论为理论基础,选取跨媒介特征比较明显的文学文体作为研究的对象,并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多媒体传潘、跨文化交流、跨文体写作、多元化接受等传媒文化现象和文学创作特点,从而进行跨媒介视野下的各种文学文体写作的可能性及其特点与方法研究。《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旨在揭示跨媒介文学文体的演变现象及其写作规律,因此在具体章节的研究中,从中下位理论切入,将理论与个案结合、一般写作研究与揭示问题结合,以便更有针对性,让人们对跨媒介文学文体有一些具体的认识,从而为跨媒介文学文体的写作实践者、写作理论研究者和写作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内容简介
《如何征服同行审稿人-SCI论文写作到发表》,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撰写高质量的SCI论文——了解投稿前论文的写作原则及技巧;如何选择正确的杂志并投稿——了解SCI收录杂志的选择方法及常见投稿流程;如何征服同行审稿人——了解审稿专家的审稿流程及其对论文的要求;如何处理投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与杂志编辑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以便论文能够顺利被接受。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ISBN:9787810802833,作者:(美)Ulla Connor著
《汉语消极修辞(增订本)》在对消极修辞的难点、疑点和重点进行分析、探讨时,采用专题式的正反对比的方法加以描写。以常规用法(规范用法)为基础。树立标准,再同违常规用法(非规范用法,或叫错误用法)相比较.以揭示出规范用法的种种规律、违规范用法的种种错误规律、错误成因、错误评改以及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等问题,进而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汉语消极修辞(增订本)》十个专题均配有成套的违常规的语言实例评改练习,以利学以致用。
本书由粮草先行(资料篇)、百步穿杨(选题篇)、沙里淘金(选材篇)、画龙点睛(标题篇)、别出心裁(构思篇)、匠心独运(结构篇)、凤头豹尾(首尾篇)、各显神通(表述篇)、珠圆玉润(语言篇)、旁征博引(趣味篇)、绘声绘色(文采篇)、精雕细琢(修改篇)、千里之行(起步篇)、他山之石(借鉴篇)、锲而不舍(投稿篇)、学无止境(研究篇),共16个篇章组成。
该书翻印自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上海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全国高小国文成绩新文库(甲编)》。原著由蔡元培先生亲自鉴定;所选文章,均由中央图书局向全国各地高小学校征求而来。该编凡414篇,分为20类(实际仅19类):理论、论史、说经、论事、杂说、辨释、答述、感言、赠言、书后、书翰、传状、杂记、戏拟、通启、哀祭、赞颂、箴铭、诗词。原著多数篇目后面还附有当时学者的精要点评。今日重版,除照录原文外,还请古代文学专家对选文作了校注,语文教育专家对全文作导读。
修辞学的研究范围甚广,研究角度众多。从社会与认知的角度探究修辞仅是众多视角之一。《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以20世纪新修辞学、哲学、认知科学、语用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修辞学的基本和相关问题,试图构建社会认知取向的修辞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体系,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各学科知识以及社会、认知与修辞的整合性研究来进一步拓展修辞学的研究领域。《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由鞠玉梅编著。
《青年学者文库: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研究》重点阐述发端于西方古典修辞学、受现代修辞学和社会思潮影响深远的当代修辞批评理论与实践。在概括了西方修辞批评(戏剧五因修辞批评、叙事修辞批评、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社会语言学修辞批评、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等进行了理论解读、重构,并结合21世纪发生的外事件进行了修辞批评,充分展示了现代修辞学建构社会意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