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是产生于黑土地的,广泛使用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大地区的独立的方言体系。东北话具有形象生动、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表意准确的特点。近些年随着东北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二人转、小品等的广泛传播,东北话也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高永龙编著的《东北话词典(精)》作者历时7年,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民间采风,收集采撷了一万余词条,包括曾经流行使用过,现在较少使用的词语、一直流行至今的词语和少量近年流行的新词语。与市场上同类词典相比,收词量大,所收例句大部分都是从读者较为熟悉的文艺作品中选取,针对性比较强,对于非东北方言区的读者理解东北话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语法 是 对一种语言的句法和形态进行全面描写的语法 。它与其他描写语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系统的、尽可能详尽的,能够充分满足语法理论研究和语法比较的需要,也能为语言应用研究提供充足的语料。因此,一部 参考语法 一般是以一门单一的语言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该语言语法进行详尽的观察、描写、分析与研究,全面和系统地呈现该语言在音系、词汇、词类、句法等方面的总体面貌。本书研究对象为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的益阳市泥江口镇(原樊家庙乡)方言。以 参考语法 (Reference Grammar)所倡导的语言描写与研究原则为理论指导,采用刘丹青教授以科姆里和史密斯编制的《Lingua版语言描写性研究问卷》为提纲编写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2008)为描写框架,在前人研究和真实口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湘语益阳市泥江口镇方言的音系、形态、词汇、
研究中国语音详细又多的,大概要首推瑞典的中国音韵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他的成绩都发表在1915-1926陆续出来的Etudes sur la phonologie chinoise。不过一个全国的方言调查不是个把人一年工夫或一个人年把工夫可以做得完的。高本漠的所得的材料可以够使他考定隋、唐时代的古音的大概,但是假如要做中国的方言志,那还得要许多人许多年有系统的调查跟研究才做得好呐。这种事业的重要,无论是本身的重要,或是在国学上地位的重要,或是应用于教育上的重要,也已经有过好些人谈过的了,可是空谈了许多时候怎末也没有结果呐?这大半是因为有几种必需的条件还不能实现。一,要有组织跟经费能一致的办这种事情,这是无消说的。第二,要有有相当训练的工作者。但这是一种很专门的训练,不是几个月速成科可以练出来的。假如随便到各处走走听听记记
本书将陕北神木方言置于晋语的宏观格局中,静态描写、共时比较、历时溯源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考察了神木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后讨论了方言调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次修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校订原书中的笔误、标音错误、排印错误;第二,修正原书中不够准确之处,如将部分记音词修改为本字;第三,增补了部分口语用字、例外字等;第四,选取作者近年关于神木方言语法专题的新成果,增补了五章和一个附录;第五,对应增补内容,对原书中与之部分重复之处进行了删改调整。
本书以清代满语言文字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清代满语及满通古斯诸语关系研究,以及清代遗留的严重濒危的满语口语研究等。本书由清代满文文字研究、清代满文词典与词汇集及其研究、清代满文文献资料的翻译注释及学术研究价值、清代满语满文使用关系和特殊用语及地名研究、清代满文文献资料的考证及分析研究等课程内容组成。
《天津方言历史演变及相关问题研究》在对天津市10个方言点进行深入、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专题讨论了天津方言的特点及其历史演变问题,内容涉及知系字、阴平调、入声字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深入探究了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以及《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等问题,认为天津方言不是移民方言,其底层是近代分布在这里的冀鲁官话,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北京、东北等方言的影响和干扰,《中原音韵》沉淀着较为丰富的历史层次,没有单一的基础方言,并不是一时一地方言的产物,而是一个杂糅的系统等。
本书针对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类型学和相互关系,以及方言文化等诸方面的比较,从方言语音的区域特征,异读特点谈到方音演变的类型、动因以及演变规律;从音义相生谈到方言词汇差异的产生,进而提出方言特征词划分方言区的标准;从对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晋方言、客家方言进行相关比较,提出方言共同点和差异之处,从而进行语言学理论上的解释,为解决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语料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An Anglo-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Ningpo Dialect)由美国旅甬传教士睦礼逊(William T. Morrison)主编,上海美华书馆(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于1876年出版,是史上本有英汉对照的宁波方言工具书。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宁波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大量自然口语语料,用于帮助当时初到宁波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宁波话,同时也对后人研究宁波方言历史面貌和演变有重大参考价值。词典正文共538页,正文前有《序言》、《宁波方言音节列表》和《说明》,正文后列出世界各地地名的宁波话读音。
儿化不仅是北京话的重要语音现象,而且也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北京话儿化词典》增订本收录了北京话儿化韵词语七千余条,详加解释,为研究北京话提供了详细的*手资料。增订本有以下特点:一,重新审核了北京话儿化音系,特别是26个儿化韵母和289个儿化音节,总结出北京话的26个儿化韵;二,增订本增收条目400条左右,收词总的原则是从严掌握,有意增收一些体现北京民俗、风土人情、著名街巷、景区、城池的词语;三,对释义或例句中出现的不太明确、不容易理解的老词儿、老旧事物,增订本作了适当解释,注意丰富词典的知识性。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北京语言大学韵律语法20年 出版社: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09-01 作者: 本书编委会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69.00 页数: 250 印次: 1 ISBN号: 9787561961582 商品类型: 图书 版次: 1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An Anglo-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Ningpo Dialect)由美国旅甬传教士睦礼逊(William T. Morrison)主编,上海美华书馆(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于1876年出版,是 本有英汉对照的宁波方言工具书。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宁波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大量自然口语语料,用于帮助当时初到宁波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宁波话,同时也对后人研究宁波方言历史面貌和演变有重大参考价值。词典正文共538页,正文前有《序言》、《宁波方言音节列表》和《说明》,正文后列出世界各地地名的宁波话读音。
本书提供41个汉语方言的字音材料。这41个方言点包括:兰州、红古、永登、榆中、白银、靖远、天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武威、民勤、古浪、永昌、张掖、山丹、平凉、泾川、灵台、酒泉、敦煌、瓜州、西峰、环县、正宁、镇原、定西、陇西、临洮、漳县、武都、文县、宕昌、康县、西和、临夏市、临夏县、合作、舟曲、临潭。列出北京音以资比较。全书收字1500个,用 音标注音,按《方言调查字表》的中古音系排序,每个字的反切及音韵地位依照《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本书比较完整的反映了甘肃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别,是甘肃方言研究、普通话教学、公安刑侦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是目前关于晋语志延片方言最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描写论述篇和字音对照篇。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了6个县、区10个方言点的音系,提炼出志延片老户话和上头话的语音特点和内部差异。全书以共时比较、历时比较、方言接触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志延片方言的重要演变,揭示了志延片晋语与中原官话之间、上头话与老户话之间的接触类型、接触规律,以及老户话向关中方言趋同的策略,论证了在不同方言的拉力影响下志延片方言从晋语向关中方言靠拢、再向晋语回归的嬗变历程。字音对照篇共收录10个方言点1000个字的单字音,为学界提供了可靠的方言语料。
本书内容较为详细,共分十章:首章为导言,概述了傣族及傣语方言和文字,介绍了金平傣语的音位系统,说明了金平傣语语法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为语法单位,根据相关的语法学理论,从语素、词、词组、句子四个方面来讨论金平傣语的语法单位。第三章为词法,着重从单纯词、合成词、四音格词三个方面探讨金平傣语的构词法。第四章以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金平傣语名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12类词的语法特点。第五章根据不同的组合关系,阐释了金平傣语主谓、述宾、述补、联合、偏正、量词、介词、方位、连谓、兼语、复指、“的”字等12类词组的组合情况。第六至八章,分别从句型、句类、句式三个视角来考察金平傣语句子的构成。从结构上讨论了单句和复句
“北语学人书系”是由我社出版的一套集北京语言大学诸位名家教授学术研究成果合集的学术书系,*辑涵盖了崔希亮、赵金铭、曹志耘等十五位教授的学术论文集,并于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五十周年校庆之际出版,作品出版后广受好评,得到读者的一致认可。 本书是“北语学人书系(第二辑)”中的一册,收集赵日新教授学术论文共计20篇,分别从汉语方言语音、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和汉语方言语法三个角度对汉语方言中常见的语音演变规律进行了探索;对安徽省现存方言的特点及其分区进行了介绍;对常见的汉语方言语法现象诸如“~看”“个”“做”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等进行了深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