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伯慧、张振兴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上下)(精)》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汉语方言学百科性条目,设置条目共约3000条,内容涵盖汉语方言学的方方面面,旨在显示汉语方言的基本知识,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方法,汉语方言的区属、分布、特色.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汉语方言研究的学者,汉语方言的学术活动,汉语方言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等等。下卷为汉语方言本体的介绍,遴选54个汉语方言点,概述其语言面貌,再以列表对照方式比较各方言点的字音和词汇。这些代表点可以大致反映汉语方言的整体面貌,与上卷内容相互辉映,是大词典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词典上卷所列条目,视内容需要分别以大、中、小条篇幅出条。大条一般字数在万字以上,中条一般为一两千字至三五千字不等,小条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以下。
本丛书第一辑收录清末民初上海话方言读物五种,主要为科普读物。内容包括生理读物、乐理读物、数学课本等。本丛书将通过原文影印与文字转写的方式呈现,同时提供对应的官话、英语文本与之对照,不仅生动地记录了百年前上海话的真实面貌,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教育、文化娱乐的一些有趣面向。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是口头文化卷。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地方言词典的要求有两项:一是为综合的方言词典准备条件,二是反映方言的特色。 分地方言词典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主体是词典正文,前有引论,后有义类索引与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引论大致包括以下八项:一本地的沿革、地理与人口。二本方言内部的地理差别与年龄差别,本词典发音全作人的方言派别。三 本方言的声韵调,声韵调的连续变化。假如有变间,就说明变化的格式与功用。四 单字音表,就是反映字音构造的声韵调拼合表。这种表可以检验所定音系是否周到,有没有什么音在表里不好安排。老读轻声的字与超出一般语音系统之外的象声词,都可以在表前交代,不列入表内。注意自成音节时的用法。了细询问表里空格所代表的音有什么意义,把有音义而无通行写法的字通通记下来。这是采集语料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会写、光会说的字往往是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近年来有所进展。在这个背影下,我们计划统一一部以实地调查为主的,综合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这个计划分两步走。步是调查四十处方言,编四十册地方言词典。第二步是在四十分册地方言词典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其他方言资料,编一部综合的汉语方言词典。分地方言词典与综合的汉语言词典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方言词典以方言调查为本。调查首先是物色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选择老年中年,也不排斥青年。根据前者确定音系,记录语料,参考后者补充词语,同时说明音系与前者不同处。分地方言词
分地方言词典的要求有两项:一是为综合的方言词典准备条件,二是反映方言的特色。 分地方言词典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主体是词典正文,前有引论,后有义类索引与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引论大致包括以下八项:一本地的沿革、地理与人口。二本方言内部的地理差别与年龄差别,本词典发音全作人的方言派别。三 本方言的声韵调,声韵调的连续变化。假如有变间,就说明变化的格式与功用。四 单字音表,就是反映字音构造的声韵调拼合表。这种表可以检验所定音系是否周到,有没有什么音在表里不好安排。老读轻声的字与超出一般语音系统之外的象声词,都可以在表前交代,不列入表内。注意自成音节时的用法。了细询问表里空格所代表的音有什么意义,把有音义而无通行写法的字通通记下来。这是采集语料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会写、光会说的字往往是
“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十五”科研课题,同时从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课题,主要由广西大学承提研究工作。作者在本课题中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作者除了进行桂北平话研究,撰写桂北平话的要点,在综述部分,又将桂北平话区域当做一个整体,探索汉语方言研究与推广普通话的途径。从意义上说,桂北平话区域基本是桂东北农村地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获得向其他农村地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获得向其他农村地区推广普通的话的经验。 本书提供了桂北土话文桥点的语言材料,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对桂北土话的注意和重视,同时也为他们的汉语方言的研究上提供一点有用的东西,即算是抛砖引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