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取得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原广东省委胡春华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慎海雄部长和蒋斌副部长多次指出广东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重要性,并殷切期待广东学术界能够尽早写出学术精品。为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遵照广东省委、省委宣传部的工作安排成立课题组,全力撰写《广东改革开放简史》。全书以专业本位,强调理论思考与学术创新,分上、中、下三编,73万多字,简明扼要地记述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个领域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再现广东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并在*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展望广东美好的未来。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被其跋者称为“本世事为学问”。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作者(清)金缨的用意在于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些联珠妙语之中。
俗语是汉语言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人们在进行口语或书面语交流中经常被引用的语言。俗语往往用日常生活中最通俗、最典型的事物作比喻来说明比较深刻的道理,以便使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更活泼,更大众化。为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俗语,从而更准确地运用俗语,《中国俗语》编撰者竟成历时数载,精心编选了《中国俗语》。
众所周知上海是近代中国文化经济重镇,上海话是 早接受了近现代世界文明洗礼的、又汇聚了江南文化风俗的大方言,尤其是不断创新的大量 海派特色的民间俗语,是鲜活生动的,对社会生活有极大概括力,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作家在上海小报上连载诠释介绍。李阿毛(徐卓呆)的《洋泾浜图说》就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其所收俗语篇目多,且内容“与时俱进”,可以说是《洋泾浜图说》是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的延续。其仍然保持“俗语图说”特色,这些俗语和漫画展现了当时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上海民众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幅上海“浮世绘”,一定意义上也是早期海派文化的缩影。本次重新整理出版,无疑对于语言、民俗、文化、社会等各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真实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变迁,对海派文化传承与研究
本书坚持以生活实用为原则,将全书分为爱情版、节日版、交际版和娱乐版四部分。本书收集的短信,以幽默搞笑、言情感悟的交流体现时尚生活,以情感升华、哲理感悟的情感展现时代特色;注重给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加的都市人在较短时间内愉悦身心、获取轻松;倾向对生活的领悟、对情感的剖析、对事业的体味……抒情与祝福、幽默与时尚紧密结合。
本词典共收常用海丰俗语、谚语、歇后语2300余条,是海丰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流传下来的,反映当地生活、劳作等的生动表达,形象生动、诙谐幽默。词典按笔画数排列,分别用 注明俗语、谚语和歇后语,每条词条均有详细释义,并用《海丰话拼音方案》标注发音。
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本书所收录的典故涉及政治、文坛、民俗、自然等多个方面,其中不乏人们耳熱能详的典故——”狡兔三窟”、“望梅止渴”、“完璧归赵”、“画饼充饥”等。这些典故在增长我们知识的同时,还丰富活跃了我们的语言。让我们翻开书,一起走进中华典故的世界,一起去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色彩绚丽的引导页读者走进阅读胜境,一览全书精华。 从历代名家名迹中精心挑选四百余幅与文章内容相符的精美插图,以图释文,使读者直观形象地了解文章内涵。
酒,是社交场合上交际、应酬的一种工具。祝酒词,更是表达祝福,烘托气氛的关键所在。语言,是人类表达心声、实现交流的一种手段。贺词,更是各种喜庆场合中对人表达祝贺、沟通感情的重要媒介。一篇好的祝酒词或是的贺词,不仅能够迎合喜庆的气氛,更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和仕途的发展。 本书从不同性质的宴会出发,配以风格各异的祝酒词或贺词。全面而具体的为您介绍不同场合上适宜的祝酒礼仪和贺词技巧,相信你认真的阅读本书之后,能在各种场合的宴会上妙语横生、应对自如。
海峡两岸虽然都以现代汉语为标准语(习惯上大陆称为普通话,台湾称为国语),但由于历史的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两岸的语言特别是其中的语汇产生了诸多差异,这无疑给两岸人们的语言沟通和交流带来某些不便甚至障碍。近年来,两岸往来旅游、求学、经商或从事其他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帮助他们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词语,克服或避免语文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顺利地融入和适应相应的语文生活环境,我们编写了这本《两岸常用词汇手册》。本书采用表格形式,按交际场景和话题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每单元由“词目”和“简释与说明”两大栏目构成,其中词目又分为“大陆”和“台湾”两个小栏目。另十三单元为附录部分。
葡萄何以会有牙?博士就是把式吗?高楼怎么成了广场?封建社会里为何看不到封建形态?原来这一切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本书通过或长或短的篇什揭示形形色色的语言接触现象,进而透视文化交流的奥秘。 不同语言之间或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的接触会产生许多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个课题在我国历来少有人注意。因此,笔者企望通过一些零碎的实例与比较专门的研究文字,来引起一般读者和专门家的兴趣,本书的上卷是一些札记式的文字,是笔者在读书与社会调查中想到或发现的一些实例,每个例子都从某个角度折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而大部分偏重于语言接触方面。下卷除了两篇外,均是较长的专门性研究文字,完全是为研究中外语言接触史作准备的初步探索。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