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说文》部首排列,分十四卷。选定的字数为1715个,对每个字都力求弄清其音、义以及在卜辞中的用法,并将其写在甲骨文字形后面,是一部甲骨文字形书法集。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一百馀年。甲骨文出现以后,相继出现了甲骨学以及它的分支甲骨文文字学。甲骨文是客观存在,是今日通行汉字的本源。它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百馀年来出土甲骨卜辞十六万片以上,这些卜辞所用单字超过五千。甲骨文字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文字考释是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已考释出一千多个字。考释申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考察文字本身的演变,上溯汉代以上之金文,由金文窥书契之意,分析甲骨文的偏旁、点划、结构,合以声韵训诂,再和《说文解字》进行对照,许多甲骨文字在《说文》中找到了对应字,另外许多形体《说文》中没有,就注上“说文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魅力永恒。千余年来,诸家选本繁多,各类专集充栋。这些选本与专集无疑从各方面展示了唐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为了让喜爱读词填词的朋友分享这些成果和乐趣,作者把多年来分词牌收录的名家名作加以整理,编辑成集。在编辑过程中,又进一步查阅了唐宋以来同一词牌名不同体的大量作品,通过分析比较,力求找出每一词牌的流变及其特点,并加以概括说明。注释力求做到典出有自,切近词意。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词牌一百种,每一词牌下精选名作十首,全书共一千首,并辅以注释,故名《百谱千词注》。
此书的英文版是出版,作者是功能语言学创始人M.A.K.Halliday(韩礼德)及其继承人ChristianMatthiessen,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为本书作序。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AFIRSTSTEPINTOTHETHEORY,是全面掌握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全部理论的入门之作,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本启蒙教材。本书为英汉双语版本,译者是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国文教授和王红阳博士。读者对象:大学语言(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
《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是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802)的最终成果。在进行本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感谢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夏中华教授的呵护与扶持,可以说没有夏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没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的问世,知遇之恩,终身难忘。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感谢我的研究生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的李尚一收集和整理资料。
本书内容独特创新,用不小的篇幅讨论了古代汉语的音变构词。本书对词不限于类别、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的简单比较,而有专章将词置于一个大的系统下进行比较,这也是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对比较内容的重要更新。本书比较角度的切入堪称独特。传统的句法比较以单句和复句的类型意义为切入点。本书除了这些切入点外,还从语法手段和标记体等点切入进行比较,使比较更加多角度,结果更加多维度。用了一些“非语文”的研究和表述方法,例如运用了数学符号及公式表述语素构成合成词的语法关系及层次、复句内部的语义关系及层次等等,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金文词汇研究概况与复音词判定标准、西周金文的书写形式、汉字的单音节性和西周金文单音的特点、西周金文复音词等。《西周金文词汇研究》由杨怀源编写。
本书从汉代声训出发,提出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结合的观点。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得出存在两个语源的结论。作者抱着严谨的态度,没有自撰和主观分解任何一个单音节词的音义,都是以前人的现成史料作引证,客观,可信。
二十年来已发表的上古汉语语法方面论文大体只有这些,也就是说,这方面的论文,一年中写不了一篇。而能聊以自慰的是,本集中的有些论文,对于挺常见的语法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比如:使动用法不是活用,不及物动词有自主和不自主的区别,不及动词跟及物动词的区别,“使”字后边不是兼语,“也”不是语气词,词义分析跟句法分析的关系,等等。如果您对这些总是有兴趣,可以翻一翻这个集子。
《辞源通考》是以《辞源》为基础的。《辞源》是我国有广泛影响的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一。它始编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书于民国4年(1915),到今天已经80多年了。1931年出版了《辞源》续编本,1939年出版了这部书的合订本。它出版以来,曾为不少人案头之参考书,时时翻检,受益不少。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就引书来说,它引的书证并不就是始见书,有人曾经评价说“《辞源》无源”;再有就是引书只列书名或作者名,不详注篇名或卷次,读者难于检核。当时报刊杂志上面有不少评论文章,都指出了这一点。
我国古代研究字词意义的是训诂学。词汇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历代词语研究虽然不断,但汉语词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很晚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语词汇学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呢?它同传统训诂学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值得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