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版)》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以及具备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的工具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版)》着眼点是实用,力求通过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的具体描写,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汉语。凡是外国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现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版)》都做了尽可能详尽的描写。
本书和《文言虚词》稍有不同,讨论的范围比较广泛,有时也较深入。因为例句有译文,初学者也还可以看得懂,想深入一层研究的也用得着。本书选择了百多个虚词,虚词中的多音词附于主要虚词之下。虚词的用法,不仅限于常见的;比较难解的,或者容易误会的,也顺便讲清楚。一个虚词有几种意义和用法,尽可能作明确的交代。 这本书有些提法和用语和我过去的书有所不同,我将另写一本书来论述它。因为本书只讲虚词 ,不是全面讲语法,更不讲语法理论,不便涉及。
本书是袁毓林教授和合作者们依据袁教授研究十余年的“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汇划分理论”进行汉语词类划分的成果。 词类划分是语法研究的基础,一般的词类划分依据的是词的语法功能。但完全根据这个标准来划分词类,可能会分出无数小类,因为词和词的功能很少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词类的划分总是比较大致的分类,而每一个词类里,总有一些词从属这一词类的程度(隶属度)高一些,有些则低一些。本书作者从汉语的实际出发,借鉴认知心理学上有关原型范畴的理论,创造性地设计出测量词类隶属度的量表,用以衡量一个词是否从属某个词类,以及从属的程度有多大,从而用一种相对可操作的方法,达到了对词的从属词类的模糊划分。 本书分为两编,编是对实词、虚词、代词和数量词以及特殊小类的共四个测量量表的详细说明;第二编是运用这些
《汉语语法化的诱因与路径》收录江蓝生1984年至2016年有关文章13篇。文章依据古代白话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资料考证若干实词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和路径,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追溯虚词的来源和演变义理,既反映了汉语语法化与世界其他语言的共性,又突出了汉语的特色,具有原创性。
本书为《马丁文集》第2卷,收录马丁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表的14篇关于语篇语义研究的论文。马丁在韩礼德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语篇语义层的语言学理论,认为构成该层面的是评价系统、协商系统和参与系统。如果说韩礼德研究的重点是词汇语法层,那么马丁开拓的则是语篇语义层。本书内容主要有:言语行为、英语语篇中的连续和判断、英语语言的评价系统、衔接与语篇性、跨越小句的意义、评价的组篇功能、作为态度发生器的级差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