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牛津大学博登梵语教授麦克唐纳所编撰的一部简短实用的吠陀梵语语法手册。这部吠陀梵语语法初阶与作者影响深远的《古典梵语语法初阶》可谓姊妹书。作者采用平行比对的方法,对吠陀梵语语法进行介绍,因此适合已经有一定古典梵语语法基础的读者使用。中译本为了方便读者与古典梵语进行比对以及快速定位与翻检,制定了详细的目录。考虑到原著的篇幅,中译本先行译出了原著前四章及附录三重音部分(本书的附录一),故对书名根据内容加以改定,以飨读者。
本书通过对汉语趋向连动式语料的整理和解读,探究汉语趋向连动式的主要类型与演变路径,拓展构式化理论的研究维度,透视汉语趋向连动式发生构式化的动因、机制和规律,以期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历时构式语法运用到其他类型的语言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案。本书具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提出汉语趋向连动式是一种图式构式,它的构式化路径存在不同类型的模式,既有链状型模式,也有辐射型模式;第二,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构式的起源、习得和进化问题,为语言起源的生物属性和语言空间进化的层级提供新的解释。
汉语的补语结构十分发达,向来是学汉语的难点之一。《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从四百万字的语言材料中搜集趋向词作补语的用例,然后对这些句子做仔细周密的观察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动趋结构进行归类,并对每个趋向词在句子中的分布情况做详尽的描写。此书的核心部分,即第二部分,在大量语言事实的支持下,弄清了每一个趋向词的含义和用法。在论述每一个趋向词之后还为该趋向词做一个用法总表,其中每项用法都列出能与之搭配的动词,并注明该动词在四百万字语料中出现的次数。《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的第三部分是以动词为纲的动词趋向词搭配总表,最常用的动词能跟哪个趋向词一起用,尽量罗列无遗。就趋向补语研究归纳总结的规模及深度和广度而言,《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具有相当价值,可供相关研究
本书秉承新描写主义精神,以现代句法语义学为理论工具,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对汉语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话题与子话题结构、名动之分、量化、体貌、否定、疑问、焦点与辖域、孤岛现象、反身代词约束与指称、完句条件及显著性和局部性运算等问题做了微观句法语义分析和研究。研究对象除现代汉语外,还包括上古汉语。本书以新描写主义的 解剖麻雀 之法,从多个侧面对上古汉语传世文献中的一些疑难语句所涉及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等问题做了细颗粒度的刻画描写和分析。 本书适合语言学专业,特别是对理论语言学、句法语义学、汉语语法学、上古汉语句法、跨语言比较句法、语言获得、句法语义接口等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和学者阅读、参考。
本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先验论证的语境主义规范知识论理论。围绕这一目标,本书构想通过两个基本的论证完成这一理论建构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个理论的论证大致分为两步来完成。因此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在社会建构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新背景下论证规范知识论的必要性,分别讨论社会建构主义和自然主义对规范知识论的挑战;第二部分内容是论证一种新的规范知识论的可能性,即针对知识论的核心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先验论证的语境主义理论。
本书稿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的阿昌语陇川方言为研究对象,借鉴参考语法的描写分析原则,综合运用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兼顾传统语言学的研究范式,采用田野调查法、描写法及归纳法,对陇川阿昌语的语言本体结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话语结构等)进行系统描写与深入分析。 本书稿分为 导论 语音系统 词汇系统 语法系统 话语分析 ,共五章,其中,第四章 语法系统 是书稿描写、分析的重点。书稿后附 长篇语料 (3篇)、 分类词汇 (4000余条)、 语料缩略语对照表 及 陇川阿昌语拼写符号 。 本书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书稿是国内部基于参考语法描写分析框架下的陇川阿昌语专门性研究文献,语料丰富、真实、自然,均为作者田野调查所得。此外,书稿还重视文本材料的基础标注,注重恰当使用莱比锡标注法(Leipzig Glossing Rules)
FIND AN UNKNOWN CHINESE CHARACTER IN 60 SECONDS OR LESS FINALLY, a Chinese dictionary designed for English speakers andother non-native students of Chinese. Learn the new Broken Marksmethod of looking up characters, and begin finding unknown Chinesecharacters quickly and easily. THREE SIMPLE STEPS: ①Count the Total Marks. ②Identify the First Mark. ③Find the character! An extensive guide to over 20,000 Chinese words. Detailed entries for 2,000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hinesecharacters. Over 5,000 example sentences designed to help build languageskills. Other methods of looking up characters, including: pinyin,radicals and strokes,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perfect complement to your Chinese classes or forpreparation for the HSK.
中国有100多种语言,有传统文字不过l0余种,大部分没有文字。少数使用仿汉方块民族文字或新创拉丁字母民族文字的,也存在使用范围有限的状况。大多数语言使用人人口不多,也从来没有创制过文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多,研究人员少,许多语言尤其是使用人口少的语言没有得到较全面的描写分析,特别缺乏详细语料的刊布。近年来,一些语言使用人人口锐减,有的语言儿童、青少年已不再使用,面临消亡,这部分语言的抢救记录、刊布语料尤显迫切。 话语材料包括故事、传说、歌谣、谚语、风俗杂谈、会话等等内容,具有自然语言属性,通过录音录像及国际音标转写,可成为语言研究的*基本、可靠的素材。话语材料还具有极高的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研究价值。李方桂先生开创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科学研究之初,便记录、刊布了大量的话语材料,如《
本书是山东大学“211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当时确定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将我校词汇学和训诂学的力量组织在一起,在现代语言理论和词汇理论指导下,对汉语词汇的古今情况,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索。 词汇学、训诂学虽然都是各自独立的学科,但是两都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词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很多方面都要求我们追根溯源地去说明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也才能把问题阐述得清楚透彻;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然要运用到训诂学的方法,更需要借鉴诂学的成果, 对于训诂学来说,也同样存在着深入研究和发展的问题。训诂学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也必须有其新的开拓和发展,它除了需要引进现代语言理论之外,也必须在溯源的同时而进行探流的工作,应该运用现有的训诂成果和方法,力争对汉语词汇发展
本书通过对汉语趋向连动式语料的整理和解读,探究汉语趋向连动式的主要类型与演变路径,拓展构式化理论的研究维度,透视汉语趋向连动式发生构式化的动因、机制和规律,以期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历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