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初版于1997年,因其简明实用,十几年来广受欢迎和好评。本次修订,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作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适当调整,以使教材更加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 本教材旨在让学习者获得必要、基础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以帮助学习者发现和纠正表达中不合语法规范之处。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本书不仅简明易教,而且实用易学;用例多而精当,练习多且安排合理,确实是简明实用的现代汉语语法教材。
朱德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先生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语法丛稿》等论著是科学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经典,是指引编者周国光和张林林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南和灯塔。这本《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和方法》是周国光和张林林多年来学习朱德熙先生论著的心得和体会。书本阐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及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现代汉语词类理论,句法同构理论和句法结构系统,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关于指称、陈述、修饰的理论,汉语语法本位理论,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格分析,语义属性分析,语义指向分析。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考伊所著的《语义学》是一部介绍语义学基础知识的著作,分6章对语言的定义进行描述和探讨。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斯沃所著的《语法学》为其中一册。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是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参考书。
吕叔湘先生早在1963年便撰文指出汉语音节数与语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在很长时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汉语韵律与语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将国外相关理论与汉语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发掘了不少汉语音节数目与语法相互关联的新事实,提出了重音理论、松紧像似、音节像似等解决方案,而且加深了人们对汉语及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本书以大家讨论较为集中的几类语言事实(不同句法结构的单双音节搭配倾向、OVN类复合词等)为切入点,旨在系统梳理前人在汉语韵律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相关理论,分析各家优长与不足,力图使读者对汉语韵律语法相关研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进而推进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发展。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世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菜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手语对聋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手语是用手势、姿势等动作来向聋人传达观点、传授语言和词汇的工具,它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从聋人社会产生的时候起,手语就对聋人产生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手语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在聋校,手语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聋生通过使用规范的手语回归主流社会,达到学习书面语的目的,是摆在广大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聋生能够通过学习手语达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配合聋校语文教科书,1999年、2000年由苏州市盲聋哑学校牵头组织编写了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两本《聋校手语词汇手册》。这两本手语词汇手册,由于编写贴近聋校教材的实际,且使用方便,因而一出版就得到了广大聋校师生的欢迎。由于种种原因
系统性。本教程系统地讲解了汉语语法的词法与句法,全书分4章讲词法,6章讲句法,3章讲语法与语义、语法与语音。全书以核心(head)为纲,在绪论中指明核心决定着结构体的类别和与之共现的成分,其他各章围绕着核心的作用展开。比如说章以偏正结构与动宾结构的复合词为例展示核心决定复合词的类别;第二章以把字句、状态补语为例展示功能核心的选择作用,并讲解了“功能范畴假设”和限制嫁接方向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随后各章就根据这两条假设讲解动词短语、句子、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并列短语、语法与语义、语法与语音,并以此反哺构词法。 学术性。本教程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也适用于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生,他们有一定的汉语语法基础,所以针对这些学生的教材宜强调学术性。比如说两个语言
词类问题是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动词和名词则是词类研究中*重要的部分,对二者及其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语法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如名词的界定问题、兼类问题、遵守扩展规约的问题、主谓结构的性质问题等,进而影响着研究者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本书对前人的词类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梳理,说明了研究中很多根本性问题之所以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比照印欧语建立的 名动分立 的词类模式不适合汉语研究。而从 名动包含 的词类格局出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书是对我们过去十几年来研究语法化的一个理论概括,研究对象以汉语发展史为主,并参照其他语言的有关现象,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语法化理论系统。本书重点讨论了诱发语言发展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语音变化、语义基础、诠释角度、句法环境、使用频率等。此外还讨论了语法化的两种主要机制一一类推和重新分析,以及多标记之间的竞争关系、语言接触对语法发展的影响等。当今国际语法化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对诱发语法变化动因的探讨很不充分,国内的语法化研究则缺乏理论上的思考,弥补这些缺陷就是本书的特色与价值所在。
新疆有十三个世居的操不同语言的少数民族,其中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占多数。但目前尚没有一部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难点的教学专著。本书试图以维、哈族汉语教学的难点为纲,以学生的偏误为切入点,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维、哈族汉语教学难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够切实地帮助基层汉语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能为培养汉语教师提供一部实用的教材。
审定科技术语,搞好术语学建设,实现科技术语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术语统一工作实践和术语学理论研究。两者紧密结合,为我国科技术语规范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术语学理论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方向上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术语规范工作越来越紧迫和重要的形势下,术语学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可以这样说,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术语规范工作同等重要。
十年探索,一鳞一爪的发现都是辛勤挖掘语料的结果。这些发现经过反复的验证综合,串连成片,才形成对汉语结构的新认识。这是一项集体的创造性的工程。本书作者是这项工程的积极参加者,是一位勤于挖掘敏于思考的战士,对集体事业作出不少贡献。《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是他从理论方法的高度回顾总结十年历程的力作。书中用丰富的材料、明白的说理一步一步论证了中国语法学界在探索攀登中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这些成就都是作者非常熟悉的,在教学和科研中反复掂量、咀嚼过的,由他来组织和表述,不但势如破竹。而且准确真切,自然非常合适。这是一本八十年代中国的语法史,也是了解中国语法研究的现状的可靠读物。
时枝诚记是日本二十世纪伟大的语言学家,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对日本语言学界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本书主要探讨了时枝诚记语法理论的理论根源、哲学基础,以及重要影响等。指出时枝诚记提出的语言过程说的独到之处,并进行了批判性的说明。作者许宗华是我国日语学界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本书是在他的博士后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开创性专著。
这本集子汇集了作者多年编纂字典的经验和教训,其间酸甜苦辣,不是参加过辞书编纂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作者愿把这本书奉献给读者,让广大的读者看到当时作者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作的。也可以看到当字典编成,得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本关于辞书学文章的文集。我国的辞书编纂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前代学者在辞书编纂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本论文集的部分选录有关《汉语大字典》编纂问题的文章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文集第二部分是有关辞书史;第三部分是两篇有关音韵学的,是读书笔记,也是为字典审音收集材料写的;第四部分三篇文章它们是作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当时几个语文刊物《中国语文》、《语文知识》、《语文学习》上面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