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继《〈诗经〉的科学解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后的又一新作。作者花费十数年时间精心研究,以现代科学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工具,运用丰富的学识,配以图画解析,对环保有关的中国古诗中涉及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天文、地理、气象和水文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社会人文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考证,纠正了历代注释和理解上的谬误和差错,赋于这些千年古诗以全新的现代面貌,对读者阅读古诗词,对当今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本书主要收录了上海市档案馆藏联合征信所的章程、会议记录,联合征信所各地分所报告、调查业务报告及往来函件等,以期反映联合征信所之大概情形。联合征信所档案史料尤其是其信用调查报告或可视为研究当时经济纷繁万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中央档案馆首次解密1944年7月到1947年2月接待美军军事观察组进入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观察我军民英勇抗日情形的珍贵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艰难抗日的珍贵历史记录,可与美国国家档案局新近解密的 美军军事观察组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机密档案 合璧,一起公开出版,以供社会各界读者比对研究。
本书收上海古籍出版社 (包括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6-2016年6月间出版的万余种图书内容提要及相关版本信息。按图书分类法分类,并结合本社具体出书情况,按,按文学、历史、哲学、考古 文博 语言 文字、艺术、文化、科技、教育、综合九大类排列,大类下再细分若干小类。每个条目包括书名、作者(无署名者除外)、出版年月、开本、页数、装帧(不标明装帧者为平装)、定价、内容简介等内容。附录历年图书获奖信息、书名检索(笔画及书名首字汉语拼音检索)、丛书名索引(按笔画排列)、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方式等。
《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曾昭燏文集(日记书信卷)》为我国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燏先生的日记和与同事、师友、家人的通信。日记从1937年到1942年,不但记录了她的留学生活,还有很多新中国博物馆建设方面的记载,具有的史料价值。书信部分更涉及学科建设、博物馆和考古工作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甘肃文献总目提要》是在邢澍《关右经籍考》、安维峻《甘肃新通志》、张维《陇右著作录》等已有书目的基础上,查阅参考历代书目,按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著录甘肃历代著述文献两千两百余种。每书撰写有较为详细的书目提要,包括卷数、作者及其事迹、内容体例、序跋情况、学术价值、存佚情况及版本等,并作出相关考证。该选题对于地方文献目录的充实及当代目录学的研究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本书是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的一种。全书分上下两卷,收录了原籍浦东或出生于浦东的五十位杰出人物主要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近三百种著作版本。所选这五十位名人都有一定代表性,如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实业家穆藕初、经济学家夏炎德、法学家朱方、艺术家江丰、翻译家傅雷等。这些人物在书稿中的位置是按姓氏音序先后排列的。在介绍每位人物的著作版本之前,都有一段作者小传,然后再具体介绍相关著作版本,并配以大量珍贵的书影、插图。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釆及武英殿所有富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图书情报工作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文献学8个部分,共3436条。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科研、教学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规范名词。
本书作者以人类学学者的视角,对饮食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从人类的饮食行为出发,畅谈世界文化与制度的变迁,并分析了饮食的社会功能,以及饮食在人类历史中的位置。书的内容不仅能使人们重新认识饮食,更使人明了饮食的意义。从而加深人们对饮食文化与历史的关系有更清晰的了解。全书视野宏大,颇有见地,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护国运动文献史料汇编“所有书稿均为影印本,是云南省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全国人民献上的重头大戏,本册为“护国运动文献史料汇编”丛书之一种,共收录了《殷鉴约编》《盾鼻集》《袁氏盗国记》等珍贵史料文献,反映了护国运动中护国派团结一致揭露袁世凯开历史倒车的丑恶行径。这批文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度高,时代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对其加以整理出版,将大大丰富中国近代革命研究的文献基础,推动对护国运动的研究。
这是与邵甏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配套的版本目录学工具书,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作者曾参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目验古籍版本约五千种,又进而寻访有关古籍,并参考大量前人时贤版本目录这著作,以十余年之功独力撰成此书。此书以浙本《总目》的三十二种),于每一书目下逐一注明进呈本所录,知见本版本形式、现状、藏所,并录有关序跋题识、印记、写刻工,间加按语,时有新知卓见。附有书名、人名、写刻工和藏书家藏书印鉴四种四角号码索引,极便检索。
《孔子圣迹图》是记录孔子一生行迹的连环图画,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其内容主要选取《史记 孔子世家》,个别画幅取材自《孔子家语》、《论语》和《孟子》,形式有石刻本,木刻本、手绘本,有线刻、白描、套色彩绘等。自汉代开始,不断有人绘画和塑造孔子的形象,宋、元、明之际,德治教化出现了 二十四孝图 和绣像话本、小说,均为大众启蒙读物。描绘孔子生平的圣迹图,目的相同,功用相仿,*初是木版雕制,以便印刷流传。zui早的《孔子圣迹图》出现于元代。
19世纪下半叶,不少国家的最著名的博物馆兴建。史蒂芬·康恩在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相关研究中指出,有着纯粹知识爱好的美国人,坚信自己有能力荟集、建构和展示整个世界的知识,由此他们兴建那些最著名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1876-1926)》中,康恩告诉我们,博物馆是如何使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了明确的界定,它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美国智识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
本书分六部分,分别为易学史和各家学说、易学基础学、易学应用学、易学与医学、易学大传学、易学本经学,其中易学与医学部分比较系统的阐释易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的联系,并附有医易妙方。全书深入浅出,便于初学者研习。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研究项目。自1990年起,研究成果已出版了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等八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从2018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28个单位的145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1014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 《
本书收录了西班牙重要的中文古籍收藏,这些古籍全部置于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私人图书馆该方面的藏书没有收入,因为迄今为止,据我们所知,这些私人藏书并不会影响到本书所收录的中文书籍藏品的重要性。书籍按其原来在各自图书馆中的藏书号顺序排列,藏书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图书馆的顺序则按照所藏书籍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列。读者也许会发现,这些图书馆中的馆藏书籍特色各异,但是均有很高的价值。
《数字档案室建设概论》内容简介:机关档案作为机关人、财、物、事的真实记录,是机关治理的工具,是协调机关各项事务和各方面利益的凭据,是领导决策、工作查考、单位和职工维权的依据,是行使和发挥本机关职能的重要帮手,是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机关档案工作作为机关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一环,是机关提升行政效能、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是进行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自我监督、推行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机关档案工作处在新的重要节点上,面临着重新定位、转型升级的压力,面临着从传统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跨越。为应对新挑战,推动档案工作实现新进展,为档案工作者从事机关档案工作提供操作指引,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写了机关档案工作系列丛书。
本书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一百余位书法家的墨迹一百二十余件,按作者生年顺序,概述了这些著名书法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按作品所署年款或书写时间之前后顺序,重点评价所选作品的书法风格,使读者得以了解清代书法家们对前人的继承和自我的创新,旷观清代书法不断总结与发展的历程。所选书法作品装帧形式多样,有长卷、册页、立轴、横披、对联、条屏、扇面等;质地各异,有纸本、花笺、高丽笺、撒金笺、绫本、绢本、花绢、撒金绢等;书体齐全,真、草、隶、篆、行皆备,风格各异,争相斗艳,相映成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