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史证编、版本编和鉴定编三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书籍的生产材料与生产方法、中国书籍的产生、初兴与发展、书籍的装帧艺术、版本类型与版本称谓、一般刻本书的鉴定、活字印本书的鉴定、抄写本书的鉴定等。本书可作为古籍普查的培训教材。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查看或编辑你的浏览历史记录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外台秘要方》主要介绍:王焘一生为官,曾在门下省国家图书馆“弘文馆”供职二十余载,接触到晋唐以前大量医学书籍,并探其奥秘,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资料。后因故遭贬,先后出任房陵、大宁太守。其地处僻陋,地方病、流行病盛行,多赖“经方”救助而幸存,遂发奋整理诸家医方,于公元752年编成此书。 《外台秘要方》共四十卷,收录了秦至唐中期五十六位医家方论,约六千余首医方,并将其按疾病分为1104门。每门类先引《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名家医论,医方、灸法及各种外治法附录其后。凡援引或题书名,或记作者姓名,许多唐以前失传医籍赖其得以流传至今。本书是唐以前记载疾病种类最多的著作,首先用六卷的篇幅记载了伤寒、天行、温病、黄疸等数十种流行病证治;其次用十五卷的篇幅记载数百种内科杂病的证治;妇人胎前产后
本书是专题史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周秦至近代的我国图书事业发展的历史。全书不仅仅限于图书的编纂、典藏,还包括图书的刊印、流通、目录学研究,以及近代图书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寿世保元》是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的代表作之一,是其继《万病回春》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全书十卷,卷一为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包括脏腑、经络、脉象、运气及本草等;卷二至卷九为内、外、妇、儿诸科疾病的辨证施治,证下广集各家学说,分述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并载有医案。卷十为单方、杂治、食疗、养生、急救、灸法之类。此书内容丰富,立论精详,理法方药兼备,选方简明实用,其中有许多是“内府之珍藏”,“方外异人之秘传”,它对于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际运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而又独具特色的世居少数民族,也是为世界稻作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 水稻民族 。现有人口297万多,主要聚居于贵州的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散居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市以及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其来源于古代 濮越人 。唐代史称 西南蛮 ,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 蕃 仲家蛮 ,明清称 仲蛮 ,解放前被称为 仲家 水户 夷族 土边 本地 绕家 等,大部分以 布依 或 布越 自称。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统一用 Buxqyaix (汉语音译 布依 )为族名。布依族除使用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布依语外,还拥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同时,布依族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礼仪风俗、文学艺术、建筑及饮食等方面也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基于此,本书对有关布依族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搜
长期以来,运动医学、运动科学以及健康和体适 能领域把《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 作为全球科学健身的金标准。这本由美国运动医学学 会著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9版)》使 你在为客户开出运动处方前,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 的 证据进行测试和评估。本书可以为患有心血管、肺部 、代谢或其他疾病及健康问题的患者提供个 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可以更安全地享受科学运动带来 的益处。通过本书你也可以学习到如何促进 人们开始运动的行为学策略,这些策略已经过临床证 明。 本书的以下特点可以指导你进行运动测试和制订 运动处方—— ·的指南和建议来自于AcsM和其他专业机构 ,使本书具有的科学信息和临床实践。 ·简化的运动前健康筛查过程支持了公共卫生口 号——所有人应该养成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 ·新增加的关于行为学理
《女法医手记》作者王雪梅,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因为死者无法面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因此死者和生者被一条看不见的但又真实存在着的鸿沟隔开了。这个世界上,只有法医才可能填平这条鸿沟。法医的天职就是用科学的手段,靠扎扎实实的本事,让死人开口说话,帮助他们将死亡的真相告诉活着的人们,做死亡的转述者。
籍编撰史是图书编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约包括如下内容:(一)古籍编撰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历代图书编撰学家及其代表作;(二)古籍编撰者,其中包括历代官方修书机构及其官修书,私人图书编撰的代表人物及其编撰经验等;(三)古代图书编撰的内容,其中包括历代图书编撰内容解析,各类图书编撰情况等;(四)古代图书编撰的形式,其中包括历代图书编撰方法、编例等。本书就是根据上述思路进行写作的。全书共分两编:上编从纵的方面进行研究,下编从横的方面进行研究,纵横交错,试图对古代图书编撰进行一次粗线条的描绘。
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依靠文献典籍作为主要媒体传播于域外,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汉籍向日本的传递,无论就其历史的久远,抑或是规模的宏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仅见的。它构成了中日两大民族独特的文化关系,从而共同创造了古代东亚辉煌的人文景观。探讨中国文献典籍向日本流布的轨迹与形式,研究日本对汉籍的保藏与吸收,评估汉籍对日本社会生活发展在各个层面上的作用与影响,便成为亚洲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当然,中国文献典籍在域外的传播,它本身就权成了中国文献学的一个特殊系统。从本质上讲,它是国内文献学在境外另一种异质文化背景下的延伸。因此,它的研究既具有了中国文献的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又具有了文化比较学的意义与价值。
《丛书集成初编总目索引》内容有阳山顾氏文房、 明正德顾元庆辑刊古今说海、 明嘉靖陆楫等辑刊、范氏二十一种奇书、 明范钦校刊、今献汇言、明高鸣凤辑刊、历代小史、明李栻辑刊、百陵学山、明隆庆王文禄辑刊、古今逸史、明昊管校刊、子汇、明万历周子义等辑刊、两京遗编、明万历胡维新辑刊、三代遗书、明万历趟标辑刊、夷门广牍、明万历周履靖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