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宪法文献资料的宣传出版工作,解决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缺少我国制宪修宪工作系统翔实文件资料的现状,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相关专家在第一本的基础上继续系统整理汇编制宪修宪工作重要文献资料。本书根据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由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编辑而成,共刊意见汇辑二十五辑,以全面展现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为立法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此书为第二本,此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一书实现了双效俱佳的好成绩,这次将收录更多关于宪法的历史文献,有些属于首次公开的文件,均保留历史资料原貌,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宪法文献资料的宣传出版工作,解决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缺少我国制宪修宪工作系统翔实文件资料的现状,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相关专家在第一本的基础上继续系统整理汇编制宪修宪工作重要文献资料。本书根据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由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编辑而成,共刊意见汇辑二十五辑,以全面展现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为立法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此书为第二本,此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一书实现了双效俱佳的好成绩,这次将收录更多关于宪法的历史文献,有些属于首次公开的文件,均保留历史资料原貌,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邵力子(1882 1967),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金陵图书馆收藏有邵力子先生自1911年12月29日至1913年9月4日发表在《民立报》上的文章手抄本10本、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附刊《觉悟》上的文章手抄本5本及各种演讲内容抄本4本。本书选编其中早期发表在《民立报》《觉悟》上的文章四百余篇加以标点、整理出版,主要内容为邵力子先生对民初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社会思潮等重要事件或人物的社论、时评。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研究邵力子早期思想,填补了《邵力子文集》的空白,也是研究民初历史和民众思想的重要史料。
《芷兰斋书跋四集》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四种。《芷兰斋书跋四集》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余部,像丁祖荫题记、鲍份过录吴蔚光批《绝妙好词》七卷,夏承焘题记、佚名批校《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致力于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后期,众多美国基督徒踏上了前往东方传教的征程,这批传教士中有很多是来自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和教 授。他们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十年,返回故土时带回了大量珍贵资料。本书对美国欧柏林联盟中的80所文理学院图书馆进行调查,整理成有利于读者使用的目录 提要,目的是协助读者广泛而深入地查找美国文理学院中的中国特藏。涉及38所学院、121种中国特藏。内容包括旅行日记、信函、相册、剪报、书刊、明信片和艺术藏品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1)在确认《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手稿的纸张编码均为恩格斯所标注的基础上,按该纸张编码顺序对“费尔巴哈”章诸文本进行重新编排;(2)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的高清照片对手稿在判读方面存在歧异的逾百处字迹进行重新辨识、判读和勘定;(3)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定稿以及经过本书作者重新编排和勘定而形成的新德文文本为底本进行译注;(4)对在“费尔巴哈”章文献学研究方面仍存留的某些重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辨析。
《中国古书版本笔记》是作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从事善本古籍采访、编目、整理工作时的学术笔记。作者撷取流传至今的宋元版等珍籍五十余种,以雅俗共赏的笔调,将实物记录、版本源流、批校题跋、鉴藏印记、递藏关系、书林掌故等内容融为一炉,在典籍层面纵深挖掘,多方位考索,以充分揭示它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在撰写时,注重行文的严谨有据和雅俗共赏的统一,并配有相应的书影,以直观展现灿烂的古代文明积淀,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心灵、滋润新知方面的作用,激发爱护古籍、保护古籍和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感。
文化遗产是一种 群体性表述 和 谱系性记忆 ,是文明的延续、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共同记忆的精神载体。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 世界记忆项目 ,倡导全球各国及地区保存和抢救正在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鼓励其普遍性获取和利用,以确保人类记忆的安全与完整。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处于世界遗产变革洪流中的世界记忆项目,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找寻与塑造数字时代的世界记忆,是记忆机构与遗产保护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人们需要在改革中探寻认忆的路径,在变革中迎接文明的未来。
本书包括九个专栏33篇文章,九大专栏是:庆祝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典籍史文献与研究、馆藏文献整理与编目、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民语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数字化研究、文献保护研究。
本书收录了我国明末至民国初年近6000种汉译西学书目,部分重点图书撰写了内容提要,编著者以其发掘的新史料,阐释了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近代“西学东渐”在中国文化史上深远意义的独到研究心得,是这个历史时期“西学东渐”的如实记录和全面展示。填补了中外文化交流史和近代出版文化史史料整理的重大空白。这项本应由专门团队担当的艰巨工程,却由一个人二十几年孜孜不倦地投入而完成。编著者张晓同志先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担任社会科学咨询以及图书采购、编目等工作,在无立项、无资助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默默坚持。正因为一个人的精力、能力和财力有限,本书难免有遗漏和舛错,期待读者斧正。
潘景郑先生说:“其书区分五章,始之以版本认识,藉资开章明义之助;次之以雕版历史,具述自宋迄清传刻渊源,辨析公私流别,嘹若指掌,兼及抄校稿本,明其支流;次之以鉴定,别其真赝,昭人明眼;终之以考订,比勘是正,涉及治学之心法。”周子美先生说:“此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介绍:,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版本研究应包括版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观点,而且在‘版本的考订’一章里具体论述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此书对抄、校、稿本有系统评述,多探本溯源之论;第三,叙述版本源流抓住典型,删一几削繁,突出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第四,引用材料比较丰富,学术观点比较新颖;第五,全书结构新颖,自成体系,融知识性与学术性于一体,很适合于教学使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宪法文献资料的宣传出版工作,解决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缺少我国制宪修宪工作系统翔实文件资料的现状,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相关专家在第一本的基础上继续系统整理汇编制宪修宪工作重要文献资料。本书根据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由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编辑而成,共刊意见汇辑二十五辑,以全面展现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为立法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此书为第二本,此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一书实现了双效俱佳的好成绩,这次将收录更多关于宪法的历史文献,有些属于首次公开的文件,均保留历史资料原貌,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主编国学精要13”选录了谭嗣同的《谭嗣同全集》。谭嗣同二十九岁的时候,中国甲午战争打败,他热心救国运动,组学会、养人才、研究新政,非常活跃。三十三岁时候,参与戊戌政变,被西太后非法残杀于北京菜市口,成为“戊戌六君子”中很感人的一位。本书收集了他的主要著作《仁学》以及诗词、书信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谭嗣同。
本书以作者为序,迻录杨氏诗文,并详加校注。*部分为杨以增诗文,首录其文集《退思庐文存》,次录杨以增佚文,主要为杨以增所作序跋及所为记文、书信,为了解杨以增治学思想、藏书刻书抄书之原委及与阮元、许瀚、傅绳勋等交往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为杨绍和诗文,首录其诗集《仪晋观堂诗抄》,次录杨绍和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序跋,特别是不少诗文以 怀人 感怀旧游 等为题,对其人生经历及师友交往记述甚细。第三部分为杨保彝诗文,首录其诗词集《归瓻斋诗词抄》,次录杨保彝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记文,如《近事口占》等对辛丑前后之政治形势及自身感慨记述真挚详细,《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是了解杨氏海源阁另一重要藏书处陶南山庄的重要文献。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古典文献研究》是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程章灿主编的论文集,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此论文集收二十六篇文章,其专题分为特稿、文献文化史研究、文学及文学文献学研究、文史新研、出土文献研究、文献考证、道教文献研究等,从多方面探究了中国古典文献在文化建构上的重要性。本书文章是文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推进学术前进多有助益,对引领学术风气颇有贡献。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1)在确认《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手稿的纸张编码均为恩格斯所标注的基础上,按该纸张编码顺序对“费尔巴哈”章诸文本进行重新编排;(2)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的高清照片对手稿在判读方面存在歧异的逾百处字迹进行重新辨识、判读和勘定;(3)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定稿以及经过本书作者重新编排和勘定而形成的新德文文本为底本进行译注;(4)对在“费尔巴哈”章文献学研究方面仍存留的某些重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辨析。
元明时期的汉语是近代汉语史的核心之一,出现了《中原音韵》这一革新性韵书,以及元杂剧、四大奇书等反映口语的各种文献,此外还有八思巴字资料、元代白话碑、《元朝秘史》等由于蒙古语与汉语相接触而产生的对音对译资料,同时西洋资料与方言资料亦在其萌芽阶段。本书将浩如烟海的元明汉语硏究资料与硏究成果梳理编目,辑成一册。全书共分元代音韵、八思巴字、元朝秘史、明代音韵、词汇语法、西洋资料、方言资料、日本江户时代元明汉语资料等几部分,每个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别列出原始资料书目以及中、日、韩、英、德、法、俄等国学者近几十年的学术成果,不仅可以成为汉语史研究者的检索工具书,还可以从中探出某一领域研究发展的大致脉络,为语言学、文献学、古典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