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荣格探讨了无意识对意识人格的反应及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影响。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而把无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本质之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会显现在一些古老而原始的意象和神话(即所谓的“原型”)里,原型既是人类不断重复出现之经验的载体,也是全人类——即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的共有物。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总览荣格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观点、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其论述范围涵盖心理学、神话学、文学、哲学等,读者得以深入浅出地一窥这位分析心理学大师的思想洞见。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也从未有人像托马斯·霍文那样对它进行管理,进行变革:从“诱捕”重要的捐赠人,到跨越国界偷运古代珍宝;从与有势力的古董商达成秘密协议,到与对手周旋;从举办“图坦卡蒙王”等大展,到赢得委拉斯开兹的惊世杰作。在担任馆长的10年间,霍文使大都会博物馆从睡梦中惊醒,将其转变成美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机构。
纸草文献的出土,为西方图书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和手资料。在弗雷德里克·G.凯尼恩编著的《古希腊罗马的图书与读者》中,凯尼恩主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结合古典文献中关于图书和阅读的零星记述,向读者生动而又详细地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生活中图书的材质、形制、内容以及阅读习惯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情况。本书是西方图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党际协商和政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国情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为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搭建了制度框架、提供了资源支持和经验借鉴。学术界对党际协商的概念要素、历史演进阶段、功能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提出改进和完善党际协商,应从加强制度建没、推进程序建设、构建半台、提升能力等方面着手。在政协协商民主方面,研究重点表现为政协协商与人民政协和三项职能的区别联系,发展脉络、定位、特色,主体的界定与权责划分,在基层、立法、利益表达等领域的拓展。针对政协协商在实践中法理依据缺乏、已有制度比较原则、界别代表性不足、委员产生不透明、协商过程民主性不够等问题,《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研究成果也从理论上作出了分析,提出了发展路径和方式。
《学术自主与中国深度研究:邓正来自选集》采用论文结集的形式,所收论文,贯穿作者学术生涯,呈现其学术研究上的旨趣、见解、精华,展示其对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影响,以合“精要”之义。相对于专著,论文结集能够更为清晰地呈现作者在长时段中学术研究的脉络;同时,亦可稍助读者免于搜集之苦。
本书融合了作者二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经验,引进国际间博物馆营运的方法,涵盖了美术馆的管理理念、文化政策、行销策略与营运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供大陆地区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借鉴和参考。
《学术自主与中国深度研究:邓正来自选集》采用论文结集的形式,所收论文,贯穿作者学术生涯,呈现其学术研究上的旨趣、见解、精华,展示其对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影响,以合“精要”之义。相对于专著,论文结集能够更为清晰地呈现作者在长时段中学术研究的脉络;同时,亦可稍助读者免于搜集之苦。
内容简介
《中西学术名篇精读1:陈寅恪卷》收录了陈寅恪先生的三篇经典论文:《读莺莺传》、《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记唐代李武韦杨之婚姻集团》,并分别邀请历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蔡鸿生、荣新江、孟宪实对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三篇点评文章对陈寅恪原文的深入解读,使学生得以切实把握学术名篇的价值,明了为什么好,又好在哪里,能够从大家文章和专家解读中得到很好的学术训练,逐步掌握规范、求实的治学路径。
每逢党和国家有重大的活动或方针政策的出台,人民日报评论部都会以“任仲平”的名义发表相关评论性文章,以期让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活动的意义等有深入的认识。《任仲平十年精选》从2003年至2015年署名任仲平的文章中,精选25篇,每篇都是年度内有代表性的文章,比如2015年的《守望历史 为了和平——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2014年的《标注现代化的新高度——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13年的《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一个时期内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缩影。透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看到近十年党和国家发展的脉络,加深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
《中西学术名篇精读1:陈寅恪卷》收录了陈寅恪先生的三篇经典论文:《读莺莺传》、《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记唐代李武韦杨之婚姻集团》,并分别邀请历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蔡鸿生、荣新江、孟宪实对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三篇点评文章对陈寅恪原文的深入解读,使学生得以切实把握学术名篇的价值,明了为什么好,又好在哪里,能够从大家文章和专家解读中得到很好的学术训练,逐步掌握规范、求实的治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