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博物馆的16件国宝级文物精品,是吴越文化的浓缩: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河姆渡文化、实证中华文明起源**规模和水平的良渚文化、“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文化,“青瓷故乡”的原始瓷和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青瓷,都是闻名遐迩的经典藏品。以浙江佛塔出土文物为基础的浙江佛教艺术品、明清经济史料和以古琴、“三雕一塑”“十里红妆”等为载体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藏品又为馆藏锦上添花。 《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每件文物都有它稀有珍罕之处,都有它特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这些藏品浓缩了浙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浙江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
本书从科技进步、社会需求和博物馆发展三个视角出发,研究数字博物馆产生的历史、概念、分类与特点,它以“观众”为中心,研究数字博物馆与普通观众、青少年和特殊人群之间的相关问题。同时,探讨数字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型态即“智慧博物馆”的概念、特点、技术及相关内容等。
本书为读者展现了博物馆与观众建立联系的方式以及提升观众参与感的途径。随着博物馆与社会互动、公众联系的重心的变化,参与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以更具社交性和参与性的方式将物品、内容和语境联系起来。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书中介绍了河南博物院17件重量文物精品,展示了河南古代历史最为辉煌的文化艺术及科技成就,再现了中原地区的文明进程与文化成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中原文化。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每件藏品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或豪迈奔放,或温婉恬静,或锋芒毕露,或内敛守拙,这些特质每件藏品自身尘封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密切相关。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也正是通过一件件文物串联在一起,并更加鲜活生动。
《百岁新稿(修订版)》中文章为作者九十多岁以后写成,接续上册《耄耋文存》。字里行间可见出作者头脑非常清楚,大有圣人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概。 书中文章自信而又谦逊、文字理性而清明,视野开阔,眼光敏锐,如讨论全球化问题,主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如强调入世后如何成为“世界公民”的问题,21世纪人当以“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有责”为座右铭。行文简捷畅达,短句子、小段落,层次清晰。
《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的主要议题是,闲暇时间分配与生活方式变迁以及城市的休闲气质,涉及三个方面的视角,即:闲暇时间、生活方式、城市的休闲品质。它们三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前人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文献?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这些方面应如何以适应时代要求的形态呈现等问题,可能都被大家所讨论。
《老猫学出版》慷慨分享作者累积20年的出版实务经验与5年多的笔耕成果。从上游到下游,将台湾图书出版业的know-how尽纳其中,无论对编辑新手、出版老手、营销达人,或有志于出版产业者,都是极其实用的指南。在这个实体和虚拟交会冲击的时代,出版这样一个纸张书编辑的经验谈,会不会只是徒劳的努力呢?也许明天我们再也不需要跟纸张打交道了?纸张书的阅读率江河日下,电子书的未来迟迟不见芳踪,编辑的技艺会不会最后成为“屠龙之技”,无可施展呢? 如果未来的生活形态、迫使思想家一辈子的思想结晶最后无法用书的形式出版、并引人思考,那么人类文明就会面临空前的变局了,这时候恐怕出版这一行到底还在不在,也不重要了。从这个角度看,你手上这本小书保留的也许不只是一种古老的技艺,而可能更是一种对书的眷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