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文书处理、文书整理归档、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与统计、档案利用服务、现代载体档案管理。各部分内容又由学习目标、模拟情景、任务驱动、任务分解、任务解析、任务实训、知识梳理、分析思考、目标检测和阅读材料构成,穿插相关链接,充分体现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的教学新理念,突出文书与档案管理的专业应用能力训练。 刘萌:女,1963年生,教授,学校学术带头人。劳动部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基于真实可靠的档案,通过编研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开发利用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与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开通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途径,创新编研形式,深入挖掘馆藏,推出编研新成果,发挥档案文化作用。该文集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思考,是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本书讲解档案信息化的内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电子政务中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面向社会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本书还讲解将业务规则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系统的改进,建立一个基于业务规则的能够支持辅助决策、及时响应需求变化、可充分扩展并具有长久生命周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王萍、张卫东编著的《秘书学教程》系“新体系档案学系列规划教材”之一,作者系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萍等,作者阐述了秘书学基础;秘书人员;秘书和领导人的关系;秘书文档管理;秘书日常事务管理;秘书会议管理;秘书写作;秘书工作技巧等内容。作者自2003年开设《文书学》课程,并发展为《商务秘书工作实务》,后调整为《现代文书秘书学》。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经验,本书在吸收前面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阐释了秘书的工作职能和秘书的职业素养。体例设计合理,文字简洁。适于广大学生学习、掌握。
随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化,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公共档案馆服务体系与推广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政策议题。本书紧紧围绕中外公共档案馆的形成与发展这个主题,系统梳理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及实践的基本脉络,深入探寻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的动力机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西方 公共档案馆建设的主要模式,并对当前西方发达 公共档案馆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解读,进而在分析中国公共档案馆建设面临的社会环境、经验积累和相关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基本策略。
本书主要依据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与上海市档案局联合颁发的《上海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实际情况,通过提供民防工程档案文什、表式的规 范制作、填写的范例,洋细讲解了建设单位向民防工程档案管理部门报送民防工程档案的内容和要求。全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民防工程档案管理概述、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范围、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要求和民防工程档案范例。 本书可供民防工程档案收集、整理、编制、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并可作为相关培训的教材。
......
开放获取是国际学术界近十多年来所关注和推动的重大问题,不仅是出版模式的变革,而是学术交流体系的重大改变。图书馆始终在这场变革中占用重要地位,也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信息素质一直是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素质的内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都在发生变化。无论信息媒介如何变化,信息素质教育都将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和能力;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给图情档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动力。计量学的研究正在不断走向深入,并深刻地影响着图情档理论、方法、模型与实践;网络舆情的研究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出现而愈发引起包括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也吸引了广大的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
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介绍新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并结合作者的多年工作经验及对档案工作的深层次思考,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提出一些列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思维、新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 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民国拾遗》溯源于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民国时期部分留存至今的文书档案编辑而成。书中所辑档案系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间的各种公文文书档案共129件,图片32组、216副。通过查考这些文书档案所记录的事件、所涉人物,配以文字说明,虽篇幅有限,却承载着许多的历史记忆,再现了民国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的历史变迁。
本书是《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的第四辑,所收文章立足文献资料,围绕档案整理的理论、方法与意义,以及文献考证、地方社会、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问题展开探讨,利用多种研究方法,涉及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文献学等多种学科。既有对地方档案与文献整理和研究的经验、教训进行的总结,如:《清代民国县级档案整理与研究的意义》《清水江文书的特征、研究状况及当代启示》《长芦盐务档案整理的思路与实践》《孔府档案的保存、整理与研究》等;亦有利用地方档案与文献而展开的具体研究,如《明清卫所六房初探》《乡保制与地方治理 以乾嘉道时期巴县为中心》《明清徽州地区盗葬问题研究 以歙县程元谭墓纠纷为中心》等。随着视野的开阔和观念的更新,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兴未艾,史料与方法的多元化特征日益凸显,成果颇为丰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