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魅》言简而意丰,是法国历史学家阿莱特·法尔热的代表作之一,被不少历史学家同行赞为经典作品。这本书所谈论的对象主体主要指收藏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阿森纳图书馆和国际图书馆中的18世纪的司法档案,包括如警察日志、警察笔录、审讯记录、案件报告、司法判决等。档案的魅力在于其内容之鲜活丰富,在于其数量之浩繁,在于对其抽丝剥茧的解读思考,在于寻找其含义,发现其在时间长河和历史体系中的价值。档案的魅力常常使人欲罢不能,因而自档案中回归也是档案研究者的必需能力。这本小册子的内容由司法档案的特点、档案的搜集与处理、研究档案的方法等几方面构成。在主要部分之间穿插有三个描述性的生动章节,对场所、气氛、人物、动作等的极为细节的描述形成强烈的画面感,读来颇有趣味。
汤涛、徐国明主编的《上海高校档案管理研究与实践》主要汇聚华东师大、复旦、交大、同济、上海大学、上海财大等40余所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关于档案馆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信息化、档案编研等方面等思考和探索,同时也为高校档案向社会开放作了,实践和理论。
罗军所著的《中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研究将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对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发展、演变作一梳理,厘清其发展的脉络,系统分析历次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内在规律,并综合运用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归纳演绎和逻辑推理。在总结以往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与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借鉴国外档案管理体制有益经验,按照国家体制改革的整体要求,探寻与当今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规律,重新划分和规范档案机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提出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
本书包括: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学科创建;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概念;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范围和种类;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价值特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分布等内容。
在中国山东省的曲阜市,有一个延续近三千年而没有移动过位置,在中国历史上有“天下家”盛誉的家庭,它就是声名显赫而又神圣的衍圣公府。这个家庭最的祖先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人孔子。 出于共同的政治需要,中国历史上历代国家政权无一例外对这个特殊家庭予以各种“优渥”,衍簪公府的国家尊贵职宾角色,造就了其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和历代封建国家将衍圣公府培育、塑造成了一架具有强大职能、灵活机制的“吃的机器”。衍圣公府的饮食文化,既是中国历史上贵族阶层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衍圣公府食事”,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领域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了衍圣公府饮食文化,也就从根本上认识了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 作为已经过去的历史,衍圣公府饮食文化都记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