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本书包括了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中的四本著作,徐望之的《公牍通论》、许同莘《公牍学史》、陈国琛《文书之简化与管理》、黄彝忠《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不仅是民国时期档案学成果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笔珍贵的档案学遗产,而且对今天档案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启迪。这批著述为档案学赢取了发展的空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专业知识与档案人执着奉献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学术薪火的持续传递则促使学界要不断研读这些经典之作。
本书由多本台湾地区档案学方面的著述组成,包括张树三《档案学概要》,路守常《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张泽民《档案管理学》,倪宝坤《现代档案管理学》(上册),王征、李文燦、杜瑞青、张穉阳《建立档案管理统一制度之研究》等著作,这批著述有助于深入了解台湾地区档案学研究发展状况与内容,促进海峡两岸档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作为近代中国*早开放的区域之一,浙江地区保留了大量旧海关档案。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浙海关、杭州海关、温州(瓯)海关等海关档案,是中国旧海关档案的重要组织部分。这些文献包括大量关于当时当地浙江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革新等方面的内容,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浙江的历史发展,价值极为珍贵。基于此,浙江省档案馆编纂了《旧海关档案中的浙江记忆》一书,以本馆所藏浙江海关档案为主要史料,运用较为通俗的语言,结合约200幅珍贵档案图片资料,通过海关文献的视角,对外贸易、社会变迁、对外形象三个部分展现了近代浙江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程,有助于读者从新的角度重新解读和认识近代浙江发展的脉络。
本书基于企业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认为企业档案管理有其构建的必要因素和运行规律,也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在数据信息上进行关联和衔接,成为具有全员性和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利用实际案例详尽描述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分析业务原理,涉及企业档案管理的体制、制度和标准、工作流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人员培养和企业档案工作考核,可以作为企业档案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教材,并引导读者对国家相关标准的解读和理解。
1959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各地在平息叛乱、建立人民政权的过程中,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留下了十分丰富、宝贵的档案资料。本书是这批档案资料的整理与选编,涉及的时间段为1959年民主改革开始至l965年自治区成立前,其中又以l959年至l960年为重点。整理选编主要侧重于能够反映旧时代社会各个方面情况的内容,同时,对选入档案资料集的文献,进行了一些说明,有的还做了的补充调查,使资料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