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文书处理、文书整理归档、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与统计、档案利用服务、现代载体档案管理。各部分内容又由学习目标、模拟情景、任务驱动、任务分解、任务解析、任务实训、知识梳理、分析思考、目标检测和阅读材料构成,穿插相关链接,充分体现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的教学新理念,突出文书与档案管理的专业应用能力训练。 刘萌:女,1963年生,教授,学校学术带头人。劳动部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基于真实可靠的档案,通过编研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开发利用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与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开通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途径,创新编研形式,深入挖掘馆藏,推出编研新成果,发挥档案文化作用。该文集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思考,是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
《现代档案管理与实践探究》属于档案管理方面的著作。本书以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为切入,解读了现代档案管理的理论依据,探讨了现代档案管理的的过程及步骤,探索了现代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对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专业和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书理论观点新颖、论述深刻,紧扣时代脉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档案管理的研究学者、工作者以及爱好者均有较好的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智慧档案馆建设》以智慧档案馆为研究对象,是在作者有关智慧档案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智慧档案馆建设》从档案的起源谈起,介绍了档案的产生、发展沿革。研究了档案管理机构从传统形式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过程。对国内外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的发展情况做了充分的调研。对智慧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智慧档案馆管理及服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智慧档案馆建设》出版的目的是希望对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在书的后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对策,展望了智慧档案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本书包括了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中的四本著作,徐望之的《公牍通论》、许同莘《公牍学史》、陈国琛《文书之简化与管理》、黄彝忠《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不仅是民国时期档案学成果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笔珍贵的档案学遗产,而且对今天档案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启迪。这批著述为档案学赢取了发展的空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专业知识与档案人执着奉献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学术薪火的持续传递则促使学界要不断研读这些经典之作。
。。。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本书讲解档案信息化的内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电子政务中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面向社会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本书还讲解将业务规则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系统的改进,建立一个基于业务规则的能够支持辅助决策、及时响应需求变化、可充分扩展并具有长久生命周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2002年以来,公共档案馆思潮与建设成为靠前档案界的热点话题。相对于欧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公共档案馆建设历程来说,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刚刚起步。本书将系统梳理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的演变历程、公共档案馆的形成机理与路径、公共档案馆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与移动互联时代公共档案馆进一步发展、提升的策略。
本书由多本台湾地区档案学方面的著述组成,包括张树三《档案学概要》,路守常《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张泽民《档案管理学》,倪宝坤《现代档案管理学》(上册),王征、李文燦、杜瑞青、张穉阳《建立档案管理统一制度之研究》等著作,这批著述有助于深入了解台湾地区档案学研究发展状况与内容,促进海峡两岸档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气象与大数据》对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叙述气象预报预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发展历史与趋势,大数据的内涵特性、核心技术和气象应用潜力,气象数据的属性特性和大数据价值,气象业务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模式方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等;提出气象大数据规划治理的思路方法;从信息基础平台、分析与应用、挖掘与融合等不同层面设计气象大数据系统;给出气象大数据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的保护;声像档案的保护;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档案害虫防治;档案馆建筑与档案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