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基于真实可靠的档案,通过编研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开发利用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与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开通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途径,创新编研形式,深入挖掘馆藏,推出编研新成果,发挥档案文化作用。该文集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思考,是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
《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指导手册》由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编写,旨在梳理我校发展历程中大学分校时期各分校的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实践操作规范,加强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全书由理论要点、实践指导、操作方法、应用方向、案例链接五个部分组成。
《现代档案管理与实践探究》属于档案管理方面的著作。本书以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为切入,解读了现代档案管理的理论依据,探讨了现代档案管理的的过程及步骤,探索了现代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对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专业和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书理论观点新颖、论述深刻,紧扣时代脉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档案管理的研究学者、工作者以及爱好者均有较好的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本书由多本台湾地区档案学方面的著述组成,包括张树三《档案学概要》,路守常《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张泽民《档案管理学》,倪宝坤《现代档案管理学》(上册),王征、李文燦、杜瑞青、张穉阳《建立档案管理统一制度之研究》等著作,这批著述有助于深入了解台湾地区档案学研究发展状况与内容,促进海峡两岸档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
.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系上海市档案局组织编写的档案人员培训教材之一。 全书共分两部分、十三章。理论部分全面介绍了文件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业务环节的基本要求,突出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论述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强化通俗易懂的“实际需要的理论”。
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介绍新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并结合作者的多年工作经验及对档案工作的深层次思考,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提出一些列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思维、新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 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结合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及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以贯彻落实国家及电力行业下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为依据,从档案的宏观管理的指导原则到微观管理的操作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 本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分别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概要、电力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归档文件整理、文书档案管理、文书归档文件整理、会计档案管理与整理、电子档案管理与整理、照片档案管理与整理、档案管理制度示例、编研工作、常用公文与写作规范、问题解答。 本书可供发电企业、供电企业、设计院、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科技档案及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和使用。
本书主要依据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与上海市档案局联合颁发的《上海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实际情况,通过提供民防工程档案文什、表式的规 范制作、填写的范例,洋细讲解了建设单位向民防工程档案管理部门报送民防工程档案的内容和要求。全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民防工程档案管理概述、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范围、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要求和民防工程档案范例。 本书可供民防工程档案收集、整理、编制、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并可作为相关培训的教材。
罗军所著的《中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研究将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对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发展、演变作一梳理,厘清其发展的脉络,系统分析历次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内在规律,并综合运用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归纳演绎和逻辑推理。在总结以往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与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借鉴国外档案管理体制有益经验,按照国家体制改革的整体要求,探寻与当今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规律,重新划分和规范档案机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提出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
......
......
湖北省档案馆保存有各种档案资料60余万卷册,上起明末,下至当代,不乏珍品。为了让这些珍贵档案走出石室金匮,向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气息,湖北省档案馆组织编写了《历史珍档——湖北省档案馆特藏档案集粹》。该书收录的200余组(件)档案资料,是根据内容重要、价值珍贵、载体特殊的原则从湖北省档案馆特藏库遴选出来的珍品。该书图文并茂,生动地反映了湖北地区数百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迁,融史料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许多档案资料是次公布,使这本书更具学术价值,是研究湖北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军事史不可多得的档案文献。 皇皇历史积淀了大量具有湖北特色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感知历史的记忆之门。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则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历史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原始记录性强,进行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更好的保护与抢救这一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本论文在深入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现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现策略,为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从前期的建设规划、具体的业务建设过程,绩效评估体系等建设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