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偏向》集结了一些略文经修订的旧文。集结的目的是便于读者翻检,同时也便于以更加详尽的形式支持我在《帝国与传播》中提出的主题。《传播的偏向》试图回答一篇心理学文章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传播的偏向》中,伊尼斯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学习过程中的口头法和书面法的对立。在《挑剔的批评》一章中,他解释说:“我偏向于口头传统,尤其是希腊文明中反映出来的口头传统。我认为有必要重新把握其神韵。”
《信息质量》以简明易懂的风格向读者呈现信息质量领域全貌,内容丰富,系统性强且具有良好的易读性,是一部技术前沿的信息质量基础理论著作。 《信息质量》既可作为信息质量入门和进阶用书,又可作为数据工程和信息技术领域研究与实践人员的参考书。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数十年,构建了独特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他毕生致力于教育的普及,被誉为“的人民教育家”。董宝良主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选》从他数百万字的遗著中,精选出若干重要篇章,分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运动、教育观念更新、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人才教育和创造教育九编,以扼要反映他的教育业绩和思想。各编的“导语”,概要介绍了陶行知的相关贡献;各篇之前的“题解·导读”,对背景和核心理念作出了必要的说明;文中的专用术语、相关人物或特殊事件,则以脚注形式进行了言简意赅的阐释。《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对弘扬教育学办学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既可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参考,也可作为教育实践工
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元宇宙呼啸而来。数字时代涌现的技术革新大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今,互联网已经取代了书本和课堂,成为现代人 的知识来源。面对海量信息,以及互联网固有的延异属性,现代人必须建设一个 的工具和方法来管理知识、处理信息。大数据先锋思想家、科技作家涂子沛通过个人经历、经验和敏锐的判断,站在科技和时代的前沿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第二大脑。 第二大脑是在个人和互联网之间出现的一个新工具。它不仅是我们生物大脑的数字复制体、外挂大脑,可以随时记录、存储和查找,它还是人类生物大脑的一个补充和延伸,可以对我们的记录不断地进行动态整合和分析,借助算法的灵性,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创建有价值的连接,推动 大脑产生新的创意。 本书不仅仅介绍理念,还阐述了建设第二大脑的方法、步
根据几年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高职高专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管理。要充分认识文献信息检索课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性。高职高专学生虽然不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不仅需要在毕业前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后,总是要搞市场调查,写预测报告,为上级领导提供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分析市场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他们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必要时也要写论文,出专著,所以,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学习,不仅在校学习阶段需要,而且一生都是受用无穷的。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文献检索课的建设和教学管理,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高职院校应尽快安排开设,将文献检索的开课学期、学时稳定下来,定期检查,经常督导。
《化学化工电子文献检索与分析策略》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子文献信息源的基础知识以及电子图书和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化学化工领域外著名的电子文献信息源,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化学文摘(CA)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工程索引(Ei)数据库等。对于专利和标准这两类特殊电子文献信息源的检索方法以及其他化学化工电子文献信息源的检索方法(如搜索引擎、化学化工专业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数据库),《化学化工电子文献检索与分析策略》也进行了介绍。后,从科研的角度介绍了电子文献的信息组织与评价分析、文献信息管理工具、科学研究中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策略、信息检索与科研创新等内容。《化学化工电子文献检索与分析策略》可作为化学化工领域研究生和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系统讲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主要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印刷型和电子型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和学术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侧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信息检索与利用》特点:一是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压缩了手工检索的比例,突出网络信息检索;二是强调了航空类信息资源的导航;三是将新的检索技术和工具内容纳入《信息检索与利用》;四是介绍了当前文献资源的综合利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新型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种信息用户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本书是斯坦福大学信息检索和挖掘课程的教材之一,并已成为全球主要大学信息检索的主要教材。本书理论和实践并重,深入浅出地给出了海量信息数据处理的整套解决方案,包括压缩、索引和查询的方方面面。其的特色在于不仅仅满足信息检索理论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实践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本书作为斯坦福大学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材之一,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主要面向信息检索专业高年级本科 生和研究生、搜索引擎业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事海量数据处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