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一书记录了后苏联时代新富阶层的崛起。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一直到普京上台初期,几个甚为瞩目的寡头带领俄罗斯进行了未曾有过的险峻试验。 从权力推手别列佐夫斯基、媒体大王古辛斯基、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银行巨头斯莫伦斯基、青年改革家丘拜斯到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这些寡头化身新秩序的建筑家和鼓吹者,反过来操纵旧制度,推动了财富与权力的联姻。在寡头资本主义走向盛极之时,他们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油气、电力、冶金和金融业,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媒体,操纵着舆论。 时任《华盛顿邮报》莫斯科记者站站长的戴维·霍夫曼亲身见证了这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他参考了大量新闻报道、历史资料和纪实文献并与当事人多次面谈,将新俄罗斯政治权力架构和寡头之间的复杂关系条分缕析,生动详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观察世界与体验生活的个体视角。 采用漫谈的形式,突出个人的体验色彩,根据作者走过的世界七大洲(包括南极和北极)以及中国34个省市区(包括港澳台)的经历和体会,通过人文地理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人类与环境的丰富多彩,捕捉人生的体验视角,接触世界的方方面面。既是对人文地理学知识的具体化,也是世界旅行的游记随笔。在比较世界各地差异、特别是东西方特性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世界各地、宇宙万物的共性,这是一种 知行合一 加 天人合一 的观察与思考模式。 阅读这本书,在丰富人文地理学知识、了解修行者各地旅行体验的同时,可以沉浸于人类出现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文明成就,感受世界的演化过程。这种一边旅行观察一边阅读思考的行为,本身就是寻道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万年事。激发思考活力,
【内容简介】: 法国文豪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文学价值盖世,但因鸿篇巨制,令读者望而生畏。而阿兰?德波顿的这本书,以其精巧诙谐的文笔,成功勾勒了普鲁斯特真实生动的精神肖像,并从生活哲学的角度,将这部圣典的精义娓娓道出。这不仅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文学导读,揭示了《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正妙处, 是一本风趣而又充满洞见的生活指南,告诉我们如何在普鲁斯特的指引下,区分人生的轻重缓急,在自由与妥协之间寻到平衡,体验真谛,活得潇洒不羁。
“吃饭十分钟,做饭一小时。” 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自己下厨实在费时费力。即便外出吃饭,也鲜有人在意盘子里的食物从何而来,出自何人之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细密的社会分工,使人们失去了对“吃”的好奇与探索欲。 而“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庄祖宜却在攻读博士期间领悟到做菜的乐趣,毅然从殿堂奔向厨房。她将厨艺专业看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将厨师当做“跨国的民族”,在厨房里找到了人类学的一片田野。厨艺学校里有血腥又迷人的“屠宰课”,还有后厨的“粗话训练班”;有地震也要抢救面种的“面包疯子”,也有配方秘籍从不离身的“点心师傅”…… “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看着葱蒜辣椒噼噼啪啪的在油锅里弹跳释放香气,酒水注入沸腾弥漫于空气中,那种满足感真切而踏实。 厨房里的
本书以《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古代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了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的特点。随着汉廷尊儒,中国制度 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的推动下,重新采用古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 理性化与世俗化倾向 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礼制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
本书是作者第二部介绍中国的著作,本书是作者记叙自己和丈夫1881年为传教从烟台到北京沿途所见所闻之作。因为本书是作者写给英国读者,以让他们了解中国,所以全书以记录见闻、观察沿途风俗为主,对传教相关事宜仅一笔带过。本书作者女性的特殊身份和角度,使她得以进入闺房近距离接触那个年代中国的女性及生活,再加上作者女性笔触下的细致描述,使得这部书展现出了一幅在时代交替的历史大视野之下,中国北方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提供了大量鲜活、具体、生动、丰满的近代社会生活史资料。无论从史料价值,还是从一般阅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来讲,都具有出版价值。
《实用工业统计工作手册》共五部分,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部分基本统计概念和定义;第二部分工业统计调查制度;第三部分工业主要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第四部分统计数据综合与分析;第五部分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