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杂采魏晋典籍,经过巧妙编排和精心润色,展现了魏晋时期的众生群相,特别是将当时士大夫群体的独特风貌分门别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由于年代久远,且魏晋时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都相对特殊,书中又多用当时口语,因此《世说新语》篇章虽短小,却并不容易读明白。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 世说新语 》,在对原文注释与翻译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一则故事的评鉴,将《世说新语》中各种难以理解的地方、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一一解读出来,为读者答疑释惑。并对诸家众说纷纭的条目、语句或字词阐发自己的见解,尽最大努力让读者真正读明白这部经典名著。 书后附有 《世说新语》人名指南 ,汇集原文出现的所有人物的称谓,方便读者检索。
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庄子,庄子给无数人以陪伴、慰藉、启迪和鼓舞。他想象奇特,思想博大精深,观点常常出人意表而又发人深思。《庄子》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都是一部极为难得的奇书,是经典中的经典,金圣叹将其评定为 六才子书 之首。《庄子》通行本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庄子》用词瑰异,文意跌宕跳跃,行文似断实续,即使有了注释与译文,仍然不容易理解透彻。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在详细的注释、翻译之外,特别增加了三百七十多条 研读 ,梳理有关篇章的逻辑结构、解释寓言故事的确切含义、阐述庄子思想的深刻意蕴,以及某些故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希望能帮助读者真正读懂《庄子》,更准确地把握庄子思想原貌,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 斯蒂格勒所著《技术与时间》系列前三卷之合集,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著,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 本书从人类固有的 缺陷存在 和 代具性 这两个品质出发,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广义上的 存在 所造成的影响。
过去的150多年,社会学家一直致力于更好地理解社会是怎样运行的。也许社会学家不能提供所有的现成答案,但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理解社会的有用方式。 ◎权力是如何在社会中运转的? ◎社会是由什么构成的? ◎阶级和贫富是如何出现的? ◎文化是怎样塑造个人行为的? 《社会学经典入门(第14版)》从社会学的视野、全球化的视角,通过多样化的思考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讨了文化、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群体与组织、性、家庭、城市化、家庭变迁等与社会有关的方方面面,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真实案例,以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轻松而全面地了解社会,看清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或尽己所能地去影响或改变社会,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
在本书中,哈维 C.曼斯菲尔德系统地梳理了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直到《联邦党人文集》的西方政治思想,考察了执行权学说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曼斯菲尔德认为,尽管有各种各样的 原始执行官 ,比如罗马的独裁官和基督教国王,现代意义上的执行官却是首次出现在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中。但马基雅维里的过于强大甚至残忍的执行官削弱了共和理论。因此,后来的政治哲学家如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就致力于 驯化 马基雅维里的嗜血 君主 ,将其反律法主义的能量纳入一种独特而灵活的宪政框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总统一职。
《小逻辑》主要包括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 存在论 、 本质论 和 概念论 四部分。黑格尔把 存在论 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事实基础;把 概念论 中的理念作为论证的终结果,其基本思路就是探讨由这两者形成的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 导读注释者在英文原版的基础上进行导读、注释,并增加了术语汇编和简释,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蒙田(1533 1592)《随笔全集》三卷共107篇,第一卷57篇和第二卷37篇于1580年出版,第三卷13篇于1587年出版,在其去世前又不断修订。本次影印的是英国作家科顿(Charles Cotton,1630 1687)的英译本,版本为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第25册,1952年版。
本书以《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古代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了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的特点。随着汉廷尊儒,中国制度 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的推动下,重新采用古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 理性化与世俗化倾向 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礼制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施蛰存先生的 北山四窗 影响深远,在每一个领域都为后辈学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翻译成果也见证了我国现代文学起步之初对于域外文学的引进与借鉴。《施蛰存译文全集》是我国出版界首次全面整理施译成果,将其以完整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译文全集将成为研究施蛰存先生的文学思想、翻译实践的基础文本,也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史、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 《施蛰存译文全集》按照译作体裁进行分类,分为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卷、史传卷五种。其中《施蛰存译文全集 戏剧卷》1册,收录单行本《丈夫与情人》以及 外国独幕剧选 、 集外 。 其中, 外国独幕剧选 较为特殊。《外国独幕剧选》是上世纪80年代,在施蛰存先生推动、主编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大型外国独幕剧剧本选丛书,一共出版有六册(
本书为《文津学志》第二十二辑,包括敦煌文献整理研究、书籍史研究、古籍版本研究、古籍特藏文献整理与研究、近现代文献整理与研究5个栏目,收入文章25篇,如《敦煌文献中神楷法师〈维摩经疏〉相关文献新识》《金陵书局本与钱泰吉校勘成果关系考论》《陆元大本〈李翰林集〉源流及与当涂本系统关系谫论 兼论李白宋本文集流传谱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鼓词述略》《傅增浚未刊家信考释》《徐乃昌致陈乃乾书札八通》等。
《施蛰存译文全集 散文 评论卷》,收录了施蛰存先生平生所译的各国散文和文艺评论文字,约计40万字。散文卷中,收录施蛰存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翻译的《外国文人日记抄》,分别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法国作家乔治 桑、法国画家高更等。评论卷中,收录英国艺术评论家里德的《今日之艺术》,述及对象为近现代西方绘画及雕刻艺术。集外散篇收录的有美国作家罗蕙儿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曼宁的《叶赛宁底悲剧》、康恩的《高尔基对于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观念》,英国作家赫克斯莱的《新的浪漫主义》,法国作家纪德的《拟客座谈录》等。
《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探讨了几乎所有有关学习的基本课题,作者采取了一种广阔的视角,构建了“两个过程”和“三个维度”的基本学习理论框架,阐述了学习分类理论与整体性的学习理解,并对诸多学习过程和脑功能的当代研究、自我认知、动机和能力发展、教学、智力和学习风格、与性别和生命年龄相关的学习、学校学习、网络学习、工作场所的学习以及教育政策等课题提出了富于启发性的见解。《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既是一本实用的教科书,也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和颇具思想深度的学术著作。它对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脑科学等领域有关学习理论及其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不仅介绍了传统的学习理论,同时也涵括了国际上有关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慈悲与玫瑰 我们仰望星空,星空也在仰望我们。 作者熊培云在这本重装升级的经典作品中,继续探讨无意义的生命与有意义的人生究竟该如何度过,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轧,作者分析了 无私心即无公德 悲观的理性 不完整的慈悲 半数人暴政 ,并对时兴的 精致利己主义者 等概念提出批评。 另外,作者利用AI软件,创作了一个全新的短篇图像故事,试图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 自由在高处 从意义控制与群体心理等角度出发,这本书着重探讨了身处转型时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 在该书出版十年后,世界与人都发生了沧桑巨变,作者特别做了数万字的增订,并致敬所有忧郁赤诚的灵魂。 这是一本写给试图探索人生边界者的书。面对来自个人与群体、国家
本书为《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精品文库 香港讲座教授自选集》第一辑作品,是郑吉雄教授的论文集。本书分为 易学 汉学 清代学术 三个单元,大体涵括了作者毕生治学最主要用功的三个领域,全书选收作者14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论文分别梳理《易》与儒、道思想源流,分析河图、洛书、太极图与宋代道学义理的关系,比较海外汉学家得失并结合对方特色反思自身学术文化故步,着眼经学考据,聚焦三位祖籍安徽的学者对其乡先辈戴震思想的阐释。收录的论文是作者四十年治学成果的集中展示。
1640年,蒙古喀尔喀与卫拉特两部首领共同制定了yeke ?aaja,学术界称之为《1640年蒙古 卫拉特大法典》。本成果给学术界提供了从托忒文直接翻译而且较为可信的《卫拉特法典》汉译本。此外,对法典中各篇法规制定的历史背景和内容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归纳和揭示了法典反映的卫拉特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宗教文化。这对于研究十七至十八世纪卫拉特和喀尔喀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宗教文化,乃至研究蒙古族历史和法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亦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对智慧城市的信息协同结构与模式展开研究,以协同论、图论、复杂网络理论、信息生态理论以及群体智慧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析智慧城市的信息协同结构和信息协同模式,分析信息协同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智慧城市信息协同的整体优化和配置策略,对丰富信息协同理论体系、促进信息协同建设向信息生态化发展、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李平书(1851-1927) 初名钟钰,晚号且顽。宝山县浦东高桥人。钟钰少孤,因太平军起事,迁居上海。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考中优贡生以知县用,历任广东洋务局、署陆丰、新宁、遂溪县事、张之洞幕中文案、督武备学堂、江南机器制造局提调等职。在上海先后设医学会及女子中西医学堂,于城厢南市设立总工程局办地方自治,开自来水厂,办城厢救火会,创建中国品物陈列所、建上海医院、南市电车公司、闸北水电厂等等。辛亥革命事起,与地方士绅联络同盟会,参与上海光复,任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其卒后邑人私谥曰通敏先生,在城隍庙铸立铜像。李平书著有《新加坡风土记》《宁阳存牍》《宁阳骊唱录》《且顽老人七十自述》《上海自治志》《平泉书屋目录》等。《李平书文集》收录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李平书诗、文论、书信、公文、函电、杂著等,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