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 文化重建 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较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
《世说新语(中学生版)》是专门为中学生设计的《世说新语》读本,对《世说新语》进行适合中学生需求的注释和解读。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详解《世说新语》原著:详细注释疑难字词,特别关注了中学生需掌握的重要文言词汇和文言语法现象,并联系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用启发性的语言对原文进行解读,引导写作应用。下册是关于《世说新语》的《专题学习》:分专题解读《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探究和评析各类人物,并配有文言文练习题和中考真题。
本书从英语谚语 房间里的大象 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本书是研究集体沉默的代表性经典之作。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萃取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海内外馆藏碑帖珍品。 力邀彩印巨头共同打造,四色还原,用纸考究,传统书迹珍品与现代印刷工艺交相辉映。 精选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书家名迹,以备书法初学者、爱好者选择。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法。 《吴昌硕篆书心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是其中一册,收录了吴昌硕篆书作品。
《易经》就是《周易》,被尊为 群经之首 六艺之本 ,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你真能读明白的 易经 》剥离了后来加入的《易》 传 ,展示的是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构成的纯粹的《易》 经 。 《你真能读明白的 易经 》贴合 经 文,深入浅出地讲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意义与内涵,并结合见诸古代典籍记载的具体故事和生活中的常识常情,揭示《易经》特质。同时,本书通过《读 易 通例》和附录,讲明了算卦、解卦的基本常识和规则,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易经》所承载的古人的思维体验和人生智慧。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了人们对于 功名富贵 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坚持自我、守护人性的行为。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的《儒林外史》,版本精良,精校精编。书前有专家撰写的 导读 ,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对原著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本书汇集了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 道家的社会关怀 和 老庄的人文思想 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本书文笔优美,见解犀利,是一部体悟老庄的精粹力作。
.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是 三言 的靠前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抢先发售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目录又题 古今小说一刻总目 ,可见这 古今小说 是 三言 的总名。后衍庆堂重刻时,才题名《喻世明言》。
王福庵(一八八〇 一九六〇),原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褆,号福庵、福厂等,晚年号持墨翁、持墨老人、持默老人等。王福庵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工篆刻,精二篆,好文学。早岁成名,二十五岁时即与叶铭、丁仁、吴隐等在西湖孤山创立西泠印社。王福庵毕生精研篆艺,且精于训诂,其篆书秀劲蕴藉,浑厚古朴,论者称道: 所书玉箸,悉用《说文》正字,每一字之结篆安排皆视字形而定,如治印然,或垂或收,参差错落,寓动于静,孕奇于正,实开玉箸新境界。 现藏于西泠印社的王福庵所书《说文部目》,以标准小篆书体写成,端庄工整,温润婉畅,是篆书初学者的上佳范本。
《有闲阶级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要把讨论严格地限制在这样标明的范围以内是办不到的。因此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以及一般不列入经济学范围以内的一些社会生活特征,这里也不得不给以相当的注意。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以简约传神、含蓄隽永的语言记录了汉末魏晋时期文人名士、公卿将相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文化风俗。书中生动地塑造了众多名士形象,体现了 魏晋风流 的雅韵,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精彩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说新语(少儿彩绘版) 》是专为孩子编写的《世说新语》读本,精选原著中精彩有趣的篇章,并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讲述相关故事,让小读者能够尽情领略古典名著的精华。原文大字加拼音,并配有彩绘插图。故事后有 博闻馆 ,书后有附录,小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名著的背景、与故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本书是书法大家沈尹默关于学书的心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浅显的入门教学文章,谈论了学书的工具、执笔行笔的方法、入门应当临什么帖等初学者关心的基础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临摹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针对学王的诸多困难,从字帖选择、用笔方法等方面给出了可行的建议。第三部分是对颜真卿等历代名家学书经验的诠释,力图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讲得简单明了,对想要了解书法理论或进阶的书法爱好者有所助益。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书学思想,本书选配了部分沈尹默的书法作品及文中提到的名家作品图影,以作补充。
我在旧社会吃不开,新社会也吃不开,且可说是永远吃不开的,也从不因此放弃工作责任和做人责任感。——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一生,因时代而分为两截,前半生写作,后半生治学。关于其在易代之际的角色转型,“晚年口述”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一手材料。本书由沈先生晚年的重要助手王亚蓉编著,分为晚年口述、后学追忆、工作信函三部分。本次增订另补入两篇极有分量的*回忆文章,由沈先生助手王亚蓉、李之檀和出版家陈万雄追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的撰写与出版过程。此外,本书另附有沈先生晚年讲座录音五段,供读者追索先生音容。
作者把污名定义为人际关系中 一种令人大大丢脸的特征 。污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与身体、性格、集团方面的、被社会通行观念视为有缺陷的特点有关。有这些特点的人或群体就是 蒙受污名者 。这些人包括有精神障碍者、残疾人、妓女、罪犯,以及受歧视的民族等。他们无法*全获得社会的承认,在日常生活中仿佛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因此*须时常努力适应自己危险的社会身份,对抗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形象。 本书利用小说、专辑、其他研究中的资料,以及大众传媒中的各种资料,分析了这些人与 正常人 的关系,探讨了他们用以对付各种外来歧视的策略,及其他们的主体认同和自我形象。全书分析重点主要集中在 信息控制 的技巧,蒙受污名者正是以这些技巧管理自己未披露的丢脸信息。戈夫曼认为,管理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信息对我们的 社会身份 、 个人身
《民主与教育》被誉为二十世纪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
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 文明人 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 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 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 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 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本书主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帝国主义近三十年的政策实践,试图挖掘和探讨构成帝国主义政策基础的一般原则。本书*篇追溯了帝国主义的经济起源。第二篇研究了帝国主义政治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其对其他民族的影响,以及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反噬作用。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汉译名著本)》是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代表之一,费希特的主要哲学著作。该著作是整个费希特学说体系的基础, 它在费希特的体系里的地位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在他们各自的体系里的地位是接近一样的 ,他是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大哲学家之一。本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书中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思想。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理论知识学的基础和实践知识学的基础。
本书精选著名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脍炙人口的美文,从 说园 游园 园景 园趣 四个维度,概述中国园林艺术,解析传统造园工艺,品鉴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造型美、文化美和意境美。全书配以全彩插图及陈从周书画作品,既有深厚学养,又有诗情画意。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敕碑》《修孔子庙器碑》等。东汉永寿二年(一五六)刻立于孔庙,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 孔庙三碑 。碑高二百三十四厘米,宽一百零五厘米,四面皆刻有文字。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文记载了鲁相韩敕修饰孔庙、添造礼器车舆的事迹。《礼器碑》书风瘦劲雄健,端严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清王澍评曰: 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为奇绝。 清杨守敬评此碑: 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 作为汉碑中的经典,《礼器碑》极具艺术价值,历来是学习隶书的上佳范本。
《史记》一百三十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直接阅读不易,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依据,选取其中为历代读者广泛引用或称赞的名言佳句,以原文、译文、讲析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解说,让读者了解到:在司马迁的书写场景里,原本有着怎样的上下文;如果它们在《史记》里一再出现,涵义有着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古今意思是否相异,在现代的独特价值又有哪些。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同学,也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作为非专业读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