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可谓一本不可多得的奇书。它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部全面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作者是已故评书大家连阔如。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 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庄子,庄子给无数人以陪伴、慰藉、启迪和鼓舞。他想象奇特,思想博大精深,观点常常出人意表而又发人深思。《庄子》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都是一部极为难得的奇书,是经典中的经典,金圣叹将其评定为 六才子书 之首。《庄子》通行本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庄子》用词瑰异,文意跌宕跳跃,行文似断实续,即使有了注释与译文,仍然不容易理解透彻。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在详细的注释、翻译之外,特别增加了三百七十多条 研读 ,梳理有关篇章的逻辑结构、解释寓言故事的确切含义、阐述庄子思想的深刻意蕴,以及某些故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希望能帮助读者真正读懂《庄子》,更准确地把握庄子思想原貌,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杂采魏晋典籍,经过巧妙编排和精心润色,展现了魏晋时期的众生群相,特别是将当时士大夫群体的独特风貌分门别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由于年代久远,且魏晋时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都相对特殊,书中又多用当时口语,因此《世说新语》篇章虽短小,却并不容易读明白。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 世说新语 》,在对原文注释与翻译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一则故事的评鉴,将《世说新语》中各种难以理解的地方、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一一解读出来,为读者答疑释惑。并对诸家众说纷纭的条目、语句或字词阐发自己的见解,尽最大努力让读者真正读明白这部经典名著。 书后附有 《世说新语》人名指南 ,汇集原文出现的所有人物的称谓,方便读者检索。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费孝通接续其早年对城 镇 乡结构关系的思考和 乡土重建 的理想,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对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城乡和东西部区域协同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先后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等不同的乡镇发展类型,以及长三角、港珠澳、京津冀、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西部经济协作区等多种区域发展战略,其中还包含了他对中西部城市发展类型的思考。 本书汇集了费孝通十余年中所写的近六十篇考察随记,大致按时间线索排列,不仅呈现了晚年费孝通 从实求知 的所思所想;某种意义上也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黄金时期的历史进程。
马尔库塞从未完全撤退到艺术与美学之中,终其一生,马尔库塞的课题都致力于将批判社会理论、哲学、激进政治与对艺术、文化变革的反思整合起来。有时,这些要素彼此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当中。他经常会强调一个要素却忽略另一个要素,但在他*成熟、*综合的文本中,它们被聚集到了一起并做了调解。从马尔库塞整个著述来看,它们形成了一种与解放景象、激进社会变革方案相伴随的对统治的批判。对艺术与审美理论的关切是马尔库塞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到目前还没有得到恰当的估量,也没有放到其整个著作中来考虑。这一卷提供的这些文本和解释性资料能够完成这一任务。马尔库塞为今天的美学理论和批判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艺术与美学、为反思艺术与政治之关联的持续努力,以及为持续引起共鸣并从属于重大相关问题的具体审美和文化现象的研
《伊利亚特》为古希腊不朽英雄史诗,西方古典文化基石。两代古典文学翻译家罗念生、王焕生先生倾力译作。《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叙事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堪称西方人类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诗分24卷,15693行,叙述的是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大将阿克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五十天发生的事情。《伊利亚特》极大地影响了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文学创造风格,突破了史诗仅限于记史的传统,开始关注人物的内心,是诗体小说的开山鼻祖,其文学成就在当今依然有着崇高的地位。 齐备,校勘精当,体例严明,反映出一代翻译大师的贡献原貌。
《巨人与侏儒》是当代重要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布鲁姆的文集,书名取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布鲁姆之所以选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对他而言,区分人的禀赋与自然差别,区分事物的好坏,乃是一切政治哲学的起点。 这本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面对先哲们的高贵精神遗产 那些伟大的书。用先哲独特的眼光和深邃的智慧,而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臆想来判断那些伟大思想的价值,不仅由现代反观古代,而且更透过古代反思现代的问题,那些记录在伟大作品中的,超越特定文化、经济、政治限制的永恒问题,应该是阅读伟大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 布鲁姆呼唤读者不放弃对 什么是美好生活 的追问,这样才能在所有看似无区别的生活样式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只有以伟大思想的范例为对照来审察生活,我们才不至于简单认同那
施蛰存先生的 北山四窗 影响深远,在每一个领域都为后辈学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翻译成果也见证了我国现代文学起步之初对于域外文学的引进与借鉴。《施蛰存译文全集》是我国出版界首次全面整理施译成果,将其以完整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译文全集将成为研究施蛰存先生的文学思想、翻译实践的基础文本,也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史、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 《施蛰存译文全集》按照译作体裁进行分类,分为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卷、史传卷五种。其中《施蛰存译文全集 戏剧卷》1册,收录单行本《丈夫与情人》以及 外国独幕剧选 、 集外 。 其中, 外国独幕剧选 较为特殊。《外国独幕剧选》是上世纪80年代,在施蛰存先生推动、主编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大型外国独幕剧剧本选丛书,一共出版有六册(
《施蛰存译文全集 散文 评论卷》,收录了施蛰存先生平生所译的各国散文和文艺评论文字,约计40万字。散文卷中,收录施蛰存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翻译的《外国文人日记抄》,分别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法国作家乔治 桑、法国画家高更等。评论卷中,收录英国艺术评论家里德的《今日之艺术》,述及对象为近现代西方绘画及雕刻艺术。集外散篇收录的有美国作家罗蕙儿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曼宁的《叶赛宁底悲剧》、康恩的《高尔基对于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观念》,英国作家赫克斯莱的《新的浪漫主义》,法国作家纪德的《拟客座谈录》等。
《施蛰存译文全集 诗歌卷》,共1册,总字数约40万,汇集了施蛰存先生自20世纪20年代起陆续翻译发表的域外诗歌作品三百余首,包括单行本《域外诗抄》和集外篇,是对其诗歌翻译成果全面、集中的展示。包括英国诗抄、美国诗抄、法国诗抄、西班牙诗抄、古希腊诗抄等辑,涉及叶芝、庞德、弗罗斯特、桑德堡、波特莱尔、兰波等诸多位著名诗人的作品。
本书对《快雪堂日记》进行校注,属于古籍的深度整理。
本书为AOI世界插画大奖得主、全球的《小熊很忙》作者本吉·戴维斯夺奖之作。入围凯特·格林纳威奖品。让大人重新审视生命、离别、陪伴、尊重的含义;让孩子告别敏感、脆弱,直面孤独、失去、不被理解、友谊破裂等成长难题,一生都被暖暖的爱和童年治愈。大师手笔,画风细腻而磅礴,富有艺术感染力,唤醒孩子的想象力和艺术审美力,对美与爱的感知与吸纳。
慈悲与玫瑰 我们仰望星空,星空也在仰望我们。 作者熊培云在这本重装升级的经典作品中,继续探讨无意义的生命与有意义的人生究竟该如何度过,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轧,作者分析了 无私心即无公德 悲观的理性 不完整的慈悲 半数人暴政 ,并对时兴的 精致利己主义者 等概念提出批评。 另外,作者利用AI软件,创作了一个全新的短篇图像故事,试图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 自由在高处 从意义控制与群体心理等角度出发,这本书着重探讨了身处转型时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 在该书出版十年后,世界与人都发生了沧桑巨变,作者特别做了数万字的增订,并致敬所有忧郁赤诚的灵魂。 这是一本写给试图探索人生边界者的书。面对来自个人与群体、国家
江藩为清代重要学术人物,对其集进行校注,作进一步的整理,对于推动江藩、扬州学派乃至清代学术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在校勘、题解、注释方面力求严谨、规范、周详;在诗文的辑佚方面也用力甚勤。尤其是附录部分其一同时将诸家关于江藩的传记资料选编在一起,让读者自行比较,更有利于拓宽研究者的视野。附录二的 江藩诗文评资料选编 以及附录四的新年谱等,不仅使关于江藩研究的史料渐趋完备、增强感性认知,也不乏新思考和新推进。本书的出版弥补、修正了前人整理研究的不足和缺欠,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文献学功底。
本文存主要选编卫聚贤1949年以前的作品,偶然有1949年以后的作品,因回忆清华国学院事迹与个人经历亦酌情收录。
陆侃如(1903 1978),字衍庐,又名雪成,江苏海门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尤以楚辞和两汉文学闻名海内1926 1927年曾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求学,后自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辗转全国任教。其代表著作有《屈原评传》《宋玉评传》《乐府古辞考》《中古文学系年》等,并与其夫人冯沅君合著有《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
本书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100位院士成长历程,从院士们的成长历程中闪发出来的爱党爱国热情,刻苦学习奋力拼搏,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还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我国科技技术勇攀世界高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的事迹对鼓励当代青少年努力学习、立德树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本选题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主要编写群体,通过他们对自已在成长过程中精彩时光的回忆,让读者感悟成长成才的不易,从而使他们产生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学好本领,长大后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美妙篇》主要是显示悉多的贞洁和哈奴曼的英勇。对哈奴曼的描写却有点弄巧成拙。火烧楞伽一场,作者本意是显示哈奴曼的机智,但显示的却是愚蠢。诗歌本身也有点难以自圆其说。即以艺术性而论,这一段是拙劣的。有人认为这一段是后人窜入的,这是很精辟的见解。
本书四册,分作“政论篇”,“哲学篇”,“文化篇”以及“书信与随笔篇”。书前有张斌峰所作长篇《〈殷海光文集〉编序》,对殷海光的生平行状、思想脉路、启蒙意义与晚年的文化转向作了梳理与阐扬。 全书收录了殷海光比较重要的自由主义著作数十篇(专著《中国文化的展望》由于篇幅关系,未收在内)。但是殷先生的批判意识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在比较轻松的随笔文章中,也可以望见一个思想家的风采。譬如,殷先生在题为《西行漫记》的一组游记中,谈到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先生一面承认歧视的存在,一面在反思中国的问题。殷先生在文中说:歧视“虽然如此,至少对于不纯凭感觉而生活的人说,并不怎么有了不起的不便。假若你记得同种之间所给你的是怎样的不客气,假若你记得你没有足够的社会地位而走到各‘部门’去所受到的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