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文明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人类对审美活动有一个“之”字形的认识过程,即从高度重视至轻视再到十分重视的历程。在图腾社会中,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审美活动密切关联,甚至是“合二而一”的。例如,歌舞是激励美感的最有效的手段。图腾民族,从出生到死亡的仪式,无不以歌舞为重要项目。图腾集团的成员,达到一定的年龄,举行入社式后,“令新成员学习图腾的叫声,模仿图腾的动作……跳舞一项所表现者尤甚”。我国春秋时代学术的繁荣,莫不与审美文化的发达有关。例如孔子提倡乐教,在其私学中,弦歌之声不绝。作为儒家教育计划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不仅地位高,里范围宽广。乐不仅包括音乐、舞蹈、美术,而且绘画、雕镂、建筑等亦包容其中。古代知识分子爱美——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是最基本
利他之心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为别人开门利他之心是鲜有人做到的大爱,比如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利他之心是公司对于环境的保护,社会对于人民的关爱,国家对于灾难的援助,世界对于和平的追求……利他之心在个人,在公司,在国家,甚至在全世界处处可见。但有人说,这些行为背后,只不过是人类出于自我考量的外在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利他。那么,利他主义真的存在吗?还是人类的本性是接近自私的呢?《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是有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以演化生物学的近期新进展为基础,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威尔逊认为,从演化学的立场来看,在所有社会性物种中,利他主义都在演化,这一点简单而清晰。利他主义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并入比我们更大的整体之中,只有这样,每个个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书是本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对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梳理与论述做得十分细致和到位,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又有对历史的新认识,对以往的各种不同诠释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在体系结构、材料运用、观点剖析、现代意义的阐发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对中国当代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以及中国特色德育心理学的建设均有重要价值。
快乐、恐惧、愤怒和悲伤,当这些情绪升起时,你是什么感觉?你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在作者这位深度心理灵性治疗师的眼中,不了解、不熟悉自己的情绪,基本上就等于不了解自己。“活着就是去感觉,去感觉就是经验情绪。”情绪是我们存在的象征。在本书中。作者系统地探讨了十九种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的特征和运作模式,以及我们如何对其进行工作。 在作者的情绪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内容。 适应性恐惧:生物本能的,对当下威胁的反应 非适应恐惧,投射到过去和未来的恐惧,表现为担忧和焦虑 健康的羞耻:触发我们的良知 不健康的羞耻:是伪装成良知的“内在批评家”,试图操纵我们 洁净的愤怒:是保护我们脆弱和弱小的部分,可以和慈悲共存 不洁净的愤怒:混合侵犯、敌意、憎恨,可能变形为攻击 情境之乐:基于外在物的获得产生的快乐
你是否曾经想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却因为书中晦涩难懂的词句而望而却步?你是否想要重新认识你的大脑、认知、行为、性格、健康等各个方面?如果是,那么这本书正是你所需要的。本书以活泼的语言、丰富的形式、多彩的图片、详实的数据以及严谨的论证为读者呈现了一道心理学大餐,其内容涉及神经科学与行为、意识状态、记忆、思维、智力、人格、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学等很多方面,可以帮助读者轻松而全面地学习心理学。你是否曾经想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却因为书中晦涩难懂的词句而望而却步?你是否想要重新认识你的大脑、认知、行为、性格、健康等各个方面?如果是,那么这本书正是你所需要的。本书以活泼的语言、丰富的形式、多彩的图片、详实的数据以及严谨的论证为读者呈现了一道心理学大餐,其内容涉及神经科学与行为、意识状态、记忆、思维